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它讲的是什么?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周六晚上。

你和朋友们决定去看一场电影。

其中一人被推选出来念报纸上的“正在上映”,其他人则负责倾听和做决定。如果你是一个有抱负的原创编剧,那么你即将学到非常重要的一课。

如果你曾有过这种荣幸,被推举出来给朋友们念上映片单,那么祝贺你,现在你已经具有“推销”一部电影的经验了——就像职业编剧那样。同时,你也跟职业编剧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是的,这部电影是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主演的;没错,里面有超赞的特效;当然,伊伯特和罗帕[2]两人都给它点了赞。

但它讲的是什么呢?

不需要太多时间,你立刻就能意识到自己是否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从海报和片名中看不出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你要怎么来描述它呢?通常的结果是,你站在那里捏着报纸,说的话却没一句跟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沾边。你只能说那些你听来的消息,《人物》(People)杂志上写的介绍,或者干巴巴地复述电影主演在《大卫·莱特曼秀》(Letterman show)里透露的剧情。这样无力的解释最终很可能导致一个结果——你的朋友们会说出所有电影创作者都最害怕的那句话:“还有其他片子可以看吗?”

这都是因为你回答不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它讲的是什么?”

“它讲的是什么”就是问题的实质。“它讲的是什么”就是电影的核心。能把“它讲的是什么”给描述好,就是关键所在。

让我们把镜头切到:周一早晨的好莱坞。

周末的战果已经出炉,某部影片遭遇惨烈票房失利的消息正挂在《综艺》杂志的头版上。另一部影片则出人意料地大卖,震惊了所有人,它的制作者们正在打电话跟别人说:“我就知道能火!我早告诉过你了!”而对这个行业的其他人来说,工作流程再一次重新开始了:

>制片人和编剧在某位电影公司高管的办公室里,正准备推销他们的“绝妙创意”。

>经纪人正在电话里描述她代理的一个剧本,她周末刚刚读完,非常喜欢!

>电影公司高管正在跟市场部门开会,给他们即将上映的暑期大片制定海报设计方案。

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处在买方还是卖方的位置上,他们所思考的,跟周六晚上你的朋友们所问的是同一个问题:“它讲的是什么?”

而如果他们回答不了,他们就完了。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残酷,如果你无法相信好莱坞根本不在乎“故事”或电影创作者的艺术眼光,相信我,实际情况只会更糟。因为就像你拿着报纸给朋友们介绍上映影片一样,争夺我们注意力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

我们有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音乐、三百个有线电视频道、杂志,还有体育比赛。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周末,哪怕是一个狂热影迷,也只有大约三十秒的时间来决定要看什么。而那些不是狂热影迷的观众呢?你要怎样在争夺他们注意力的竞赛中脱颖而出,怎样与他们沟通呢?

人们拥有的选择太多了。所以,电影公司想降低做选择的难度。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拍那么多的续集和翻拍,并将其称为“预售电影”。准备好吧,你将会看到更多这类影片的。

预售电影(pre-sold franchise)[3],指的是很多观众已经“买账”的东西。这样一来,“它讲的是什么”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多少有点了解了。最近的这类例子包括《警界双雄》(Starsky&Hutch)、《绿巨人》(Hulk)和《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它们分别改编自电视剧、漫画和游戏,而且每一个都自带粉丝基础。还有一大堆的续集电影:《怪物史瑞克2》(Shrek 2)、《蜘蛛侠2》(Spider-Man 2)、《碟中谍3》(Mission:Impossible III)、《十二罗汉》(Ocean's Twelve)。并不是因为好莱坞的创意已经枯竭了,而是决策者们不认为每周六拿着报纸选电影的你是真的想看一些新东西。一个是你不确定的东西,一个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为什么要把10美元押在不确定的那个上面呢?

也许他们是对的。如果你连“它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

对于我们这些原创编剧来说,问题就在于我们手上并没有这种预售电影,也不可能有,我们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心中的梦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想出一个既像《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那样出色,又像《非常小特务3》(Spy Kids 3-D:Game Over)那样卖座的创意呢?其实是有方法的。但若想尝试这个方法,我要你先做一件大胆的事。我要你暂时忘掉一切跟你的剧本有关的东西,那些在你的想象中呼之欲出的酷炫场景,那些你想用的配乐,还有那些你相信会有兴趣来出演的明星——把所有这些都忘掉。

然后集中注意力写一句话。就一句。

因为如果你能更好、更快、更有创意地告诉我“它讲的是什么”,我就不会对你失去兴趣。顺便提一句,在你开始写剧本之前先做好这一步,还能帮你把故事写得更好。

让人抓狂的一句话故事 The Logline From Hell

我跟很多编剧打过交道,向我推销剧本的有行家也有业余爱好者。当他们一上来就开始讲剧情时,我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的一句话简介是什么?”奇怪的是,这往往是编剧们写剧本时最后才考虑的问题。相信我,我也有过那个阶段。你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笔下的场景中,为自己埋下的《奥德赛》(The Odyssey)式主题兴奋不已。你把一切都构思得特别好,但你忘了一件很简单的事:你无法告诉我它讲的是什么。你无法在10分钟之内讲到故事的核心。

老弟,你搞砸了!

反正我是拒绝继续往下听的。

因为我知道这个编剧还没想清楚,没真正想清楚。因为一个好编剧,尤其是写原创剧本的编剧,必须考虑到流程里的每个人,从经纪人,到制片人,到电影公司高层,再到大众。你没有机会去“酝酿情绪”,那么你要如何引起陌生人的兴趣呢?

引起他们的兴趣就是你的首要任务。所以我会在编剧开始“淡入”的时候打断他们,因为我知道,其他人也会这样做的。如果你不能用简短的一句话跟我讲清楚,那好吧老兄,我还有别的事要忙。除非你推销成功了,吸引了我,否则不要费劲去讲故事。

用好莱坞的说法,这叫作一句话故事(logline)或一句话简介(one-line)。一句话故事写得好还是不好其实很容易区分。如果我读到一个一句话故事时第一反应是“我怎么没想到这个?!”,那么,它就是写得好的。下面我随机选择几个剧本当例子,都是最近刚刚成交并且让我感到嫉妒的。它们都属于我专攻的类型——家庭喜剧,但我们能从中学到的东西却跨越了喜剧片、剧情片以及其他类型。这几个原创剧本全都卖出了六位数到七位数的好价钱:

一对新婚夫妇要在圣诞节这天跑遍双方父母的四个再婚家庭。

——《四个圣诞节》(Four Christmases)[4]

一个新入职的员工去参加公司的周末集体度假,结果发现有个人想杀他。

——《度假》(The Retreat)[5]

一个谨小慎微的教师准备跟他深爱的女孩结婚,但偏偏未来的大舅子是个保护欲过剩的警察,要求他必须先跟自己来一趟地狱之旅!(请注意:“地狱之某某”这种说法总是能够增加喜剧色彩。)

——《佐州自救兄弟》(Ride Along)[6]

信不信由你,但这些一句话故事都有共同点,除了回答“它讲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它们还都包含了四个成功的要素。

哪四个要素呢?

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让人抓狂的一句话故事!

有没有反讽? Isn't It Ironic

优秀的一句话故事必须具备的首要要素,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反讽。我的好朋友兼前创作搭档科尔比·卡尔曾向我指出过这一点,他说得完全正确,而且不管是喜剧片还是剧情片都适用。

一个警察来洛杉矶探望与他两地分居的老婆,结果老婆上班的办公大楼被恐怖分子占领了。

——《虎胆龙威》(Die Hard)

一个商人爱上了他雇来假扮他女朋友的妓女。

——《漂亮女人》(Pretty Woman)[7]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觉得这两个,一个剧情片的,一个浪漫爱情喜剧的,都很有反讽意味,而反讽能吸引我的注意。像我们这种天天琢磨一句话故事的人,喜欢称其为钩子(the hook),因为它的作用就是勾起你的兴趣。

我之前引用的那几个原创剧本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们也具有同样的反讽意味。《四个圣诞节》那个例子里,本该一家人团聚的圣诞假期却变成了在四散各地的亲人之间不停奔波。对一个新员工来说,不仅没得到公司的热情欢迎,反而在“度假”期间生命受到了威胁,还有比这更意想不到(“反讽”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的吗?科尔比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优秀的一句话故事必须在情感上吸引人,就像一种你不得不去挠的瘙痒。

一句话故事就像书的封面,一个好的封面会让你想要立刻翻开它,看看里面有什么。你要从自己的故事中寻找反讽元素,并把它写进一句话故事里,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你根本没有反讽。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可能不只是你的一句话故事有问题,也许你的故事也有问题。也许是时候回过头去再想一想了。一定要让一句话故事里包含反讽,这是一个找出缺陷的好办法。或许,你目前还没有想出一个称得上好的电影剧本。

美妙的脑补画面 A Compelling Mental Picture

一个优秀的一句话故事必备的第二重要的要素是,能让你从中看到整部电影。好的一句话故事就像普鲁斯特[8]的玛德琳蛋糕,会在你的大脑中绽放。你能从中看到这部电影,或至少看到它的潜力,而它所创造的脑补画面能让人产生更多期待。

我个人最喜欢制片人大卫·珀马特给《盲目的约会》(Blind Date)[9]写的一句话故事:“她是个完美的女人——只要别喝醉。”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我能从中看到画面。我能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孩儿,接着,约会的情形急转直下,而跟她约会的男人则努力挽救,因为——她就是他命中注定的那个人!这一句话的简介引发了很多想象,甚至比在电影中实际看到的还要多,但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重点是,出色的一句话故事除了吸引人,还要能让人产生更多期待。

在上面作为例子的那几个原创剧本中,我们甚至能看出每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不是吗?比如《佐州自救兄弟》,虽然我只读过它的一句话故事,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是发生在一个夜晚中的故事,就像《下班后》(After Hours)那样。这三个一句话故事都清楚地标示出了故事所发生的时间段:圣诞节,公司集体度假的周末,至于《佐州自救兄弟》,则是在一个夜晚。

此外,《佐州自救兄弟》还具有一种显而易见的喜剧冲突,即对立的双方要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天真而胆小的教师被丢进了他的警察大舅子每天面对的犯罪世界里。这就是为什么“离水之鱼”(fish-out-of-water)的故事这么流行:一个特定类型的人物,被推进了一个完全超出他理解能力的世界里,你能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所具有的潜力。就在那概述性的一句话里,绽放出了整个故事的可能性。

你的一句话故事能做到这一点吗?你拿给我的喜剧片或剧情片的概述能让我尽情想象这个故事的走向吗?如果不能,你就还没写出合格的一句话故事。我要再说一遍:如果你写不出合格的一句话故事,也许你应该重新审视你的整部电影。

目标观众和拍摄成本 Audience and Cost

优秀的一句话故事还要具备一点——这对于吸引电影公司的买家非常重要——就是要能体现出这部电影是给谁看的,以及拍出来要花多少钱。

让我们以《四个圣诞节》为例。我敢说,这部影片瞄准的目标观众就是会去看《拜见岳父大人》(Meet the Parents)和《拜见岳父大人2》(Meet The Fockers)的那批人。这两部影片都是中等成本的四象限电影(four-quadrant pictures)[10],想要吸引到最大范围的潜在观众。从《四个圣诞节》的一句话故事中所具有的元素,我能看出编剧们的意图。他们想找两个20多岁的明星来吸引核心目标群体——年轻人。然后他们会选几个老年群体喜欢的明星来饰演父母的角色。我们能请到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或者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或者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吗?当然了!看看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在《拜见岳父大人》里演得多棒!

我还能从一句话故事里看出来这部电影成本并不高。当然,里面也许会有一两场追车戏,或者圣诞树着火的场景(我猜的),但基本上这是一部街区喜剧,这样称呼是因为它的拍摄能在……一个街区的范围里完成,很少需要剧组和演员“转场”到远处去,这样拍就比较便宜。如果我是一个电影公司高管,正在寻找一部大众向的、中等成本的(具体根据明星片酬浮动)圣诞档电影剧本,那这个一句话故事听起来正好完美符合我的要求。它能让我知道我要面对什么样的观众和什么样的成本。

把剧本寄过来吧!

显然,有人的确这样做了。

就一句话的描述,要提这么多要求,简直太烦了,不是吗?但这是必要的。

你的一句话故事里有没有包含这些信息呢?

绝杀的片名 A Killer Title

最后,优秀的一句话故事必须配上合适的片名,这样才能产生绝妙的效果。实际上,片名和一句话故事就像一套组合拳,只要两者配合得够好,就肯定能征服我。正如出色的一句话故事里要有反讽,优秀的片名必须既有反讽,还要能浓缩影片的故事。这几年能让我记住的,并且至今仍然让我惊叹的一个优秀片名是《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这部影片完全有可能被套上一些糟糕的名字——《芭比上哈佛》(Barbie Goes to Harvard)、《完全法学院》(Totally Law School)、《看似无脑》(Airhead Apparent),一想到这个我就觉得,要想出一个既能准确表述,又不会过于直白(on the nose)而显得愚蠢的片名,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我嫉妒这个片名。这是好事!

我认为史上最烂的片名(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让你了解一下我的标准)是《为爱还是为钱》(For Love or Money)。光是我知道的,就有4部电影用过这个片名,其中一部是迈克尔·J.福克斯(Michael J.Fox)主演的,而我不记得其中任何一部的剧情。你也许可以把至今拍摄的每一部影片都叫作《为爱还是为钱》,而且从技术上讲都不出错。这说明了过于宽泛的片名会显得多么平庸,正是这样含糊的片名,抹杀了你想要花10美元去看它的兴致。

然而,优秀的片名所要具备的一个关键要素,是要能作为整个故事的大标题。我还是拿《四个圣诞节》来举例。虽然它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差。它的确做到了优秀片名必须做到的一点,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因为让你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

它说清了片子讲的是什么!

他们完全可以给这部影片起一个更模糊的名字,比如《耶诞日》(Yuletide)怎么样?这名字也是“圣诞节”的意思,对吧?但它没有指出这部圣诞电影是关于什么的,没有说清它讲的是什么,即一对夫妻在圣诞节一天之内,跟四个地方的四个家庭分别过了四个圣诞节。如果没法通过“它讲的是什么”测试,那就说明这片名不是最好的,也就打不出漂亮的一句话故事组合拳。

我承认,我经常是先想到片名,然后才想出一个适合这个片名的故事。我跟别人合写并成功卖掉的剧本《核子家庭》(Nuclear Family)就是这样构思出来的。一开始我只想了个片名,接着我想到了一个具有反讽意味的反转。“核”在这个词组里本身指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这样一种核心式家庭结构,但与其这样解释,为什么不用它的另一个意思呢?也就是“放射性的”意思。所以一句话故事变成了:“关系疏离的一家人来到一个核废料填埋场露营,第二天早上醒来后每个人都拥有了超能力。”我的搭档吉姆·哈金帮助我完善了这个故事,并在一次竞标大战中以100万美元的价格把它卖给了斯皮尔伯格。

我们的片名和一句话故事符合上文所提到的所有要求:反讽,期待感,目标观众和拍摄成本(合家欢,有特效,没明星),而且清楚地说明了讲的是什么。

我现在依然很想看到这部电影被拍出来,希望有人听到我的呼声。

先别动笔 You and Your "What Is It"

所有优秀的编剧都喜欢钻牛角尖。

没错,我就这么说了。

但我表达的是好意!因为如果说有人能够理解编剧们偶尔显露出的自大,那就是我了。当编剧意味着,你会被夹在中间不断拉扯,一边是狂妄自大,一边是深深的不安,也许要经过好几年心理治疗你才能大声说出“我是个编剧”这句话。在我喜欢与之来往的原创编剧群体中,这种情况尤其明显。我们想出一个电影创意,开始“创作”,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它,所以到我们开始写的时候,往往已经不能回头了。在写剧本的过程中,我们会钻进牛角尖,完全不管别人怎么说。但我建议你在开始所有这一切之前,先稍等一下。在埋头开始写“淡入”之前,你先花时间好好想想你的一句话故事、片名以及海报……

甚至做一些市场调查。

你会问:市场调查是什么?

市场调查范例 A Test Marketing Example

我已经告诉过你,在想出绝杀的一句话故事和片名之前,先别急着动笔写剧本。我知道这样很痛苦,但这是值得的。我最近刚刚和一个编剧通过网络进行了合作。他没有一句话故事,虽然他的创意很好,或至少有一个不错的起点,但他的一句话故事太含糊了,吸引不了我。我让他从剧本的第一页(page one)开始改(几乎是完全重写一遍)。他咒骂,抱怨,但还是照做了。

他把他的故事、所有那些活灵活现的场景,以及反复出现的主题都先放在一边,开始写一句话故事——这是一项能抽干你灵魂的可怕工作。他试图写一个既符合他原本的故事,又能达到要求的一句话故事。但经过多次失败的尝试,他发现既要维持原来的故事,又要让一句话故事中包含反讽、目标观众和拍摄成本、期待感,以及绝杀的片名,根本是行不通的。当他最终放弃了对于这个故事的预想时——哇啦!一句话故事发生变化了。

很快,他从买方那里得到的反馈有了起色。突然,第二次哇啦!——他的故事开始朝着符合一句话故事的方向改变。然后是第三次哇啦!——故事变得更好了!他原本的反讽得到了更好的强化,将其放进简练的一句话故事之后,冲突也显得更加强烈了。肯定是这样啊,否则一句话故事这个东西就没用了。人物变得更加鲜明,故事变得更加清晰,最终,一句话故事让实际的写作过程变得更容易了。

这个编剧发现,最棒的是这样能帮助各个环节的所有人省钱省事。你能想象到了后期制作阶段再修改一句话故事会是什么样吗?那就晚了。在让任何人花钱之前,只用纸、笔以及自己的智慧,他就替其他人做完了他们的工作。他不仅帮那个拿着报纸帮朋友们选电影的老弟降低了选择难度,而且还在他们走进电影院时,给他们奉上了一个更好的故事。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给他的项目写出了一个更好的“它讲的是什么”。

对你的一句话故事进行街头调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你体验一下全天候的推销。任何站着不动的人都是我的推销对象。我在星巴克一边排队一边推销,向朋友推销,也向陌生人推销。当讨论到我正在写的作品时,我总是实话实说,因为:

第一,我不怕有人会偷走我的创意(会有这种恐惧的人都是外行),而且……

第二,跟别人一对一地聊你的电影,比让他们直接读剧本更能让你有所收获。

这就是我所说的“市场调查”。

当我要去向电影公司推销时,当我在给一部电影构思新的创意时,或者当我无法决定四五个创意中哪个最好时,我就去跟“路人们”聊天。我跟他们说话时会看着他们的眼睛,如果他们开始走神,或者目光飘忽,那我就失败了。我会明白我这次推销存在问题,所以我会确保下一次推销时我已经改正了之前被我忽略掉的问题,比如节奏太松散,或者某些元素令人困惑。

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很好玩。

典型的调研情景是这样的:

内 咖啡与茶饮品店 日落广场 日

店里的顾客形形色色,有明星,有“地狱天使”(Hell's Angels)俱乐部的机车骑士,还有散发着优越感的欧洲人在小口喝着冰摩卡。布莱克·斯奈德扫视人群,走向了一个看起来不大可能会殴打他的人。

[布莱克·斯奈德]嗨,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陌生人] (怀疑的表情)什么事?我10分钟后要去上普拉提课了。

[布莱克·斯奈德]没问题,只要一会儿就好。我在构思一个电影创意,想问问你的看法。

[陌生人](微笑着看了看手表)好吧……

对于我来说,这是完美的开场,我在各种场合跟各个年龄层的人都重复这一套,范围遍及整个南加利福尼亚——但我会尽量去选择那些属于我这部电影的目标观众的人。

这样的市场调查不仅是一种认识别人的好办法,也是唯一能对你的作品进行判断的方法。如果一个“调查对象”正打算去别的地方,那他就是个完美人选。如果你能抓住他的注意力,如果你能留住他的注意力,如果他想继续听你把这个故事讲下去,那就说明你这个创意非常棒。

你建立整个剧本的基础,是你1972年在夏令营里的一段真实经历。然而从电脑前起身,走出去跟人们交谈之后你会发现,虽然那个故事对你来说非常有意义,但对于陌生人来说什么都不是。要抓住并留住陌生人的注意力,你必须想办法给他呈现一个既有吸引力又能让他觉得有意义的“它讲的是什么”,否则你就只能浪费自己的时间。买电影票的观众里,陌生人比你的朋友多得多。所以不管在生活中鼓励你的是哪位朋友,你真正需要去打动的,是那些陌生人。

想要知道自己构思的东西怎么样,除了真正地走出去问别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高概念之“死” The "Death" of High Concept

上文中所提到的一切,都是围绕一个词展开的,这是一个被很多好莱坞人士痛恨的词:高概念(high concept)。杰弗里·卡森伯格和迈克尔·埃斯纳在他们执掌迪士尼的全盛时期,把这个词带火了。对他们来说,这个词的意思正是我们在讨论的话题——怎样让看电影变得更容易,并且他们还制作了一系列成功的高概念电影。你只需要看看单页(one-sheet)(这是海报的另一种叫法),就能知道《残酷的人们》(Ruthless People)、《残酷的命运》(Outrageous Fortune)、《贝弗利山奇遇记》(Down and Out in Beverly Hills)这几部影片“讲的是什么”。就像别的流行词汇一样,现在大家已经很少用高概念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作品了,“高概念之死”也已经被多次宣告。但正如我在本书中所要讨论的很多问题一样,我不关心当下流行什么,我更关心哪些东西有用,哪些是简单易懂的通行法则。

在我看来,思考“高概念”,思考“它讲的是什么”,是一种良好的礼貌和基本的礼节。这样做能让你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这些人可都是花了不少钱来看你的电影的。不仅要付停车费,还要花钱请保姆替自己在家看孩子。还有,不要自欺欺人,即使是杰弗里·卡森伯格和迈克尔·埃斯纳那样聪明而有远见的人,也并非高概念的发明者,它从电影的初始时期就存在了。

回想一下普莱斯顿·斯特奇斯(Preston Sturges)在20世纪40年代拍的那些电影——《七月圣诞》(Christmas in July)、《战时丈夫》(Hail the Conquering Hero)、《淑女伊芙》(Lady Eve),甚至是《苏利文的旅行》(Sullivan's Travels)——都是高概念的创意,只靠一句话故事和海报就能把观众拉进电影院。

再回想一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拍的所有的惊悚片——《后窗》(Rear Window)、《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迷魂记》(Vertigo)和《惊魂记》(Psycho)。

单单是提起这些影片,真影迷都能回想起每一部的简介和海报。再看看这些影片的片名,每一个都说清了“它讲的是什么”,并且是以一种既不过于直白,也不愚蠢的方式(其实《惊魂记》是有点差的,但我们还是放过它吧——毕竟,这是希区柯克啊)。

重点是,如果有人对你的高概念创意出言不逊,你给他个微笑就行了,只要你心里清楚,更清晰、更有创意、更好地向潜在观众(不管这潜在观众是谁,或处在流程中的哪一个环节)呈现“它讲的是什么”,这一点永远不会过时。有些人觉得这是销售人员的事,不是电影创作者该干的活儿,我倒想看看这些人能不能想出比《律政俏佳人》更好的片名来。到了下一章你就会明白,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学习如何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

而这正是我们大家都要努力的方向。

总结 Summary

你的脑筋是不是已经开始打结了?是不是头疼得不行了?不管这句话你是熟悉还是陌生,总之,“它讲的是什么”是我们写剧本的唯一起点。编剧,尤其是写原创剧本的编剧,必须考虑到下游的每一个人,从经纪人到制片人,再到拍板做决定的电影公司高管。这项工作的开端就是那个问题:“它讲的是什么?”

除了写出优秀的“它讲的是什么”,一部电影还应该清晰地表明它是关于什么的,是拍给谁看的。它的基调和潜力,角色的困境和角色的类型,这些都应该写得既容易理解,又吸引人。

为了写出更好的“它讲的是什么”,原创编剧必须能想出优秀的一句话简介或一句话故事,也就是用一两句抓人的话来告诉我们一切。想要成功,它必须满足4个基本要素:

1.反讽。它必须具有某种反讽意味,还要有情感共鸣——也就是一个戏剧性的情境,一种让你不得不挠的瘙痒。

2.美妙的脑补画面。当你听到这个一句话故事时,它要能在你的脑子里绽放。一整部电影都在你脑海里上演了,通常还要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范围。

3.目标观众和拍摄成本。它要能标定影片的基调、目标观众和成本范围,这样买家就能判断这部电影能不能赚到钱。

4.绝杀的片名。出色的一句话故事组合拳里必须包括优秀的片名,不仅要说明“它讲的是什么”,还要以一种聪明的方式说出来。

这就是所谓“高概念”的全部内容了,这个词专门用来指代那些简单易懂的电影。事实上,如今高概念的重要性比以往更高了,尤其是在现在电影发行已经国际化的情况下。美国国内票房曾一度占到电影总收益的60%,但这个比例现在已经下降到了40%。这意味着电影必须卖到国外去,要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理解——超过一半的市场如今都在美国以外了。所以虽然“高概念”这个词已经不流行了,但它依然是整个好莱坞都在寻找的电影类型。你得找到一个更快、更灵活的方式来提出高概念创意。

最后,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吸引观众。所以请从电脑前面起身,去进行市场调查,向路人推销你的电影创意。任何人,只要愿意听你说话,你就向他推销,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搞不好眼前这个面无表情的陌生人最后能给你提供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呢。

练习 Exercises

1.拿起报纸,向朋友推荐一下这周都有哪些电影在上映。你有没有办法来改进这些电影的一句话故事或海报?

2.如果你正在写一个剧本,或者已经写过一些了,那么给每个剧本写一个一句话故事,然后去说给陌生人听。通过这样的推销方式,你有没有发现你的一句话故事有了变化?这有没有给你提供一些可以用在剧本里的灵感?你的故事有没有随着推销的过程而发生改变?

3.拿起《电视指南》(TV Guide)杂志,翻到电影版,读一读上面的电影一句话故事。这些一句话故事和片名有没有说清楚它讲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含糊的一句话故事跟电影的失败是否可以画上等号?“它讲的是什么”写得太糟糕,这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电影的失败?

4.如果你还没想出剧本创意,那么可以通过下面这6个游戏来快速激活你的电影创意技能:

游戏#1:搞笑版

选一部剧情片、惊悚片或恐怖片,把它改成喜剧片。举例:搞笑版《克莉丝汀魅力》(Christine)——一辆灵异的汽车毁了一个男孩的生活,而当这辆车开始提供恋爱咨询时,就变成了喜剧片。

游戏#2:严肃版

同样的,选一部喜剧片,把它改成剧情片。严肃版《动物屋》(Animal House)——一桩大学校园里的作弊丑闻最终导向了《义海雄风》(A Few Good Men)那样的生死对决。

游戏#3:水土不服的FBI

这个方法喜剧片或剧情片都能用。想出5个电影里的FBI探员执行任务时从来没去过的地方。举例:“不许动!否则我就浇汁了!”——一个蠢蠢的FBI探员被派去普罗旺斯的烹饪学校当卧底。

游戏#4:______学校

剧情片和喜剧片都能用。想出5种不寻常的学校、夏令营或培训班。举例:“贤妻学校”——有钱丈夫把他们的老婆送到这里,很快,老婆们开始反抗了。

游戏#5:大战!!!

剧情片或喜剧片都能用。想出几组针锋相对的人物组合。举例:一家新开的按摩店引发了小镇上居民之间的对立,这时一个妓女和一个牧师坠入了爱河。

游戏#6:我的______是连环杀手

剧情片或喜剧片都能用。想一个不寻常的人物、动物或其他会被疑神疑鬼者怀疑是杀人犯的东西。举例:“我的老板是连环杀手。”每次公司里出现尸体之后,主角都会被升职——凶手是他的老板吗?

如果你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关于家庭喜剧片的一句话故事,可以发到我的邮箱:bsnyder264@aol.com。我很乐意听那些很棒的故事,如果你觉得自己写得够棒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