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农村洪水灾害
“洪”,指江、河、湖、海所含的水体超过常规水位从而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现象。洪水灾害是指洪水给人类生活、生产与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与损失。农村洪水灾害是指洪水对农村地区的人类生命、社会生活及财产造成的危害及损失。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不稳定的季风气候,易形成季节性和局部性的暴雨、台风等气候致灾因子,威胁着广大的城市和乡村地区,易诱发洪水灾害。
2.2.1 农村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水灾害是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按洪水的成因分析,我国将洪水分为: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溃坝洪水、冰凌洪水和风暴潮等[25],其中,暴雨洪水发生的最为频繁,影响范围广大,危害也最为严重,洪水灾害类型、成因及分布见表2.4。
表2.4 洪水灾害类型、成因及分布
2.2.2 农村洪涝灾害的特征
我国洪水灾害的地域分布范围很广,除了人烟稀少的高寒地区和戈壁沙漠外,全国各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由于受地理条件及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洪水灾情的性质和特点在区域上也具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说来,对于山地丘陵地区洪灾,破坏力很大,但是受灾范围一般不大;平原地区洪灾,主要是漫溢或堤防溃决所造成的,积涝时间长,灾区范围广。此外,东部地区洪灾发生的频率大于西部区域,尤其是从辽东半岛、辽河中下游平原,并沿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巫山至雪峰山等一系列山脉以东地区以及南岭以南西江中下游,这些地区处于我国主要江河中下游,受西风带、热带气旋等气象因素影响,暴雨频繁且强度大,常常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这些区域内历史上典型洪水灾害案例见表2.5。
表2.5 典型洪水灾害一览表
由上述分析及典型案例可知我国农村洪水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25]:
(1)山区丘陵地区农村洪水灾害往往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洪水灾害经常会在山区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剧灾难。如2007年8月陕西省安康市水灾,岚皋县和汉滨区32个乡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导致山洪暴发及多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农村洪水灾害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我国各地的洪水,随着降雨和气温在年内的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数月中,绝大部分地区50%以上降水集中在5—9月,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其中淮河以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西南、华南南部,台湾大部分地区有70%~90%降水集中在5—9月,淮河到华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有50%~70%降水集中在5—9月。所以洪水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夏季。
严重的洪水灾害存在周期性变化。从暴雨洪水发生的历史规律来看,造成严重洪水灾害的历史特大洪水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根据全国6000多个河段历史资料分析,近代主要江河发生过的大洪水,历史上几乎都出现过极为类似的洪水,且洪水分布情况极为相似。如1963年8月海河南系大洪水与1668年同一地区发生的特大洪水十分相似;1921年、1954年长江中下游与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水,其气象成因和暴雨洪水的时空分布基本相同。一般认为,暴雨洪水有大体重复发生的规律,大洪水也存在着相对集中的时期。
(3)农村洪水灾害造成土地淹没,农作物损失和房屋设施损失严重。在平原农村地区,农田地势较居住用地低洼,洪水灾害往往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工程设施。如2009年8月湖北水灾,造成40多个乡镇遭受暴雨袭击,农作物受灾12028公顷,绝收1794hm2。1981年7月四川水灾,淹没104个县市7294多万亩耕地,水库崩塌,桥梁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