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及防火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与案例分析

2.2.1 火灾风险评估发展现状

2.2.1.1 风险评估方法的发展

火灾风险评估是安全评价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和系统安全评价方法联系密切。安全评价早期也起源于保险业,其发展不但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收取费用的依据,也使客户企业事故风险得到降低,从而促使政府加强了对安全评价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开发风险评价方法。

20世纪60年代,系统安全工程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1961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维森(H.A.Watson)在研究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时提出“事故树”分析(FTA)方法,对以后的安全评价发展推动很大。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了故障数据库,可靠性服务咨询机构也对企业开展了概率风险评价工作。1964年,道(DOW)化学公司开发了“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并先后修订了七版,使该方法趋于成熟。1967年,法默(F.R.Farmer) 针对核电站安全性提出了定量风险评价方法(QRA)。1972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托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组对商用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价。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WHSH-1400”评价报告书,采用“事件树”和“事故树”分析方法,对“核反应堆堆芯熔化”事故的概率、危险后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和重视。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Mond)部在道化学公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蒙德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指标评价法”。日本劳动省在1976年也提出了化学工厂六阶段评价方法。1976年,荷兰劳动安全总局根据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法第四版也提出了化学工厂危险评价法。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许多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使各国政府、议会立法或颁布规定,规定工程项目、技术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安全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于如核电站、化工厂等复杂系统、动态系统,在系统安全工程的指导下发展了概率风险(PRA)评价法。1975年,拉斯马森(J.Rusmusen)利用概率风险评价法对核电站安全性进行危险评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对安全要求的提高,各国已相继开展了危险评价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欧盟在1982年颁布的《塞维索法案》中列出了180种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并对正在运行的180 多个危险装置进行了概率危险评价。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TNO)、英国健康安全执委会(HSE)、日本安全工学学会、加拿大安大略大学等机构相继开展了危险评价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危险评价方法。美国K.J.格雷尼姆和G.F.金妮提出“多因子评分法”(即LEC法),半定量地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程度。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安全评价工作非常重视。

2.2.1.2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的发展

在火灾风险评价研究领域,国外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各国经济相继全面复苏,国家重建大规模实施,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消防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火灾风险评估研究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瑞典和西班牙等国以及国际标准组织(IS0)都纷纷开展研发火灾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的工作,开发了多种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标准局火灾研究中心和公共健康事务局合作开发的火灾安全评估系统(FSES),加拿大国家建筑研究院(NRC)研究的火灾风险与成本评估模型FIRECAM,澳大利亚消防规范发展中心(FCRC)开发的CESARE-Risk模型等。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年来与国外相关研究机构的交流,我国也已开始火灾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目前天津、上海、成都、沈阳四个消防科学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等科研单位和高校都在开展火灾风险评估以及在保险行业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科院在评价体系的方法研究方面,江苏省无锡市和山东省青岛市在火灾风险评价体系试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研究成果、调查资料、试点实验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与上述小系统的消防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居住区的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地改变。

目前,英国、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就如何评估城市消防安全水平、减轻城市火灾损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英国火灾风险评估研究主要应用于如何科学部署城市消防力量,以达到减轻城市火灾损失的目的。英国将城市的典型区域划分成 A、B、C、D四个风险等级,每种风险等级代表具有某类典型特征的区域。对应不同火灾风险等级,消防队接警后的第一出动力量和到场时间都有不同的要求。

日本在20世纪 80 年代对所有城市进行城市火灾风险评估、划分城市等级,从城市防灾的角度加强行政管理。通过计算城市内的烧损面积和烧损率,用烧损率量化城市的火灾风险。不同的烧损率对应不同的城市等级,烧损率越低,表示城市等级越高,火灾风险越小;烧损率越高,表示城市等级越低,火灾风险越大,从而采取相应行政管理措施,增大或减小消防投入。

美国保险业务事务所采用城市公共消防等级划分方法。该方法通过一套统一的指标体系,从消防接出警、消防部门、供水三个方面对社区灭火能力进行评估。城市公共消防等级分为 10 级,1 级表明社区灭火能力最强,10 级则社区灭火能力最差。该方法在世界各地很多保险公司中得到广泛应用,用于确定各社区基本保险费率。由于该方法稳定且便于操作,促进了当地政府提高消防力量水平。

目前我国对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的实践有多种,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从消防管理的角度出发,不能体现整个火灾系统存在的主要矛盾,不能给消防工作予以具体的指导;二是各子指标的可操作性较差,要求有大量的实际数据和资料做基础,应用于实际工作有一定难度。政府基于我国火灾灾害的严峻形势,提出开展城市公共安全评价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都开展了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

易立新在对火灾危险和火灾风险两个概念进行定义的基础上,运用德尔非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指数、城市火灾抗灾指数、城市火灾风险指数的概念,设计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杨瑞、侯遵泽提出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确定了城市区域消防安全体系的组成要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要素的权重,应用多层次多目标系统模糊优选理论,建立了城市区域消防安全评价模型,对城市区域消防安全评估进行了方法研究和具体计算。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以及消防能力四个因素。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李华军等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2004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的研究报告采用人均 GDP、人口密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以及外来人口比例等指标和数据用以定量地评估该城市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火灾危险性,反映了城市火灾风险的深层次因素。朱力平、董希琳等人对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针对基于单体对象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城市居住区火灾风险、城市商业区火灾风险评价进行了论述。

2.2.2 火灾风险评估流程

火灾风险评估流程如下:

(1)前期准备。明确火灾风险评价的范围,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重点收集与城市运行状况有关的各种资料与数据)。评价机构依据经营单位提供的资料,按照确定的评价范围进行评价。

(2)火灾风险隐患的识别。针对评价对象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消防隐患识别和危险性分析,确定主要消防隐患部位。

(3)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确定消防评价的模式及采用的评价方法。消防安全评价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运行阶段,应尽可能地采用定量化的安全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模式,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

(4)城市消防管理现状评价。包括消防管理制度评价、火灾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和消防演练计划。

(5)确定对策、措施及建议。根据火灾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并按照火灾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列出存在的消防隐患及整改紧迫程度,针对消防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及改善火灾风险状态水平的建议。

(6)确定评价结论。根据评价结果明确指出评估对象当前的火灾风险状态水平,提出火灾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意见。

2.2.3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系统评估方法

2.2.3.1 系统评估的基本概念

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城市火灾的发生风险是城市中存在的危险源、消防系统和受灾对象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城市功能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必须按照系统评估的方法来进行。

根据目的与用途不同,评估可以分为总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两大类型。总结性评估针对评估对象的活动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基本上不涉及评估对象内部的活动过程,主要考虑结果对全局的影响,是一种事后评估。形成性评估是在系统活动过程中,通过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决策、计划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进行适当地改进与优化,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由于它是事先进行的评估,对提高系统效能、优化系统结构有重大作用,因而成为评估的主要形式,同时,也使得评估成为一种实现优化的主要方法。

评估是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人们都希望通过评估找到所需要的最优方案。然而,确定一个最优方案却是十分不容易的。因为对于复杂系统而言,“最优”这个词的含义并不是十分明确,而且评价是否为“最优”的标准也将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所有的“最优”都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相对而言的。

2.2.3.2 系统评估常用理论

归纳起来,系统评估中应用较广泛且比较成熟的理论有“五大论”,即效能论、优化论、量化论、模糊论和综合论。

(1)效能论。效能论有时又称为效用论,其核心就是要建立效能概念与效能函数。评估主体或决策主体,为了对各个被评估的系统方案进行比较,以便排出被评估方案的顺序供决策者选择,要利用效能分析计算的结果,将各被评估方案的效能数据,按大小表示成选择顺序的数量函数,这种函数就叫做效能函数。

(2)优化论。系统评估过程中,首先建立描述系统参数的数学模型,并将这些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函数,再通过优化方法解数学模型,求得系统的优化参数,依照优化参数对系统进行评估。优化理论在武器系统评估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具有理论严密、评估结果客观的特点。

(3)量化论。量化论就是通常所说的数量化理论。在系统评估过程中,经常需要用统计分析方法将评价项目数量化。这时需要收集足够数量的结构、属性相同或相近的其他系统的相关数据,必要时还需对被评价系统方案的某些没有尺度的属性通过试验、考核、观察,将其结果按照人们的反映进行量化。由于人的感觉带有主观性,没有严格的客观尺度,所以在量化过程中,必须具有看透事物本质的敏锐眼力,持有客观公正的立场。同样,统计数据的方法也会随着统计者的愿望有所差别,得到的统计数据谁都能用,站在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观点去利用,可以引出不同的结论。

(4)模糊论。在进行系统评估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决策问题,反映了人的认识有一定的模糊性,系统属性或评价项目中各因素的特征量具有不确定性。这样就需要评价主体将不确定性的属性与特征通过分析处理,由定性描述变为定量描述,常用的方法就是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集(fuzzy set)理论。

(5)综合论。在系统评估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综合论。所谓综合论就是系统方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各系统属性评价与全系统综合性能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论为理论基础,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使评价结果做到客观、公正,可信赖度高。以综合论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其评价方法常采用数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如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费效分析法与相关矩阵分析法和总体性能的综合分析相结合等。

2.2.3.3 城市火灾风险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1.评估方法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其中有些是定量指标,有些是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反映出对火灾的认识的确定性,定性指标性则反映出对火灾认识的不确定性。如果要取得一个定量的结果,则需要对这些定性指标进行处理,使其以量化的形式参与到评估计算之中。可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模糊集值统计、专家赋分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2.风险分级

按照应急办方案将风险分为四级,设定一个量化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与公安部消防局关于火灾等级的标准相结合,见表2.1。

表2.1 风险分级量化和特征描述

续表

(1)极高风险/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极高风险/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高风险/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中风险/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风险计算

(1)风险因素量化及处理。考虑到人的判断的不确定性和个体的认识差异,运用集体决策的思想,评分值的设计采用一个分值范围,并分别请总队领导,总队司令部、战训、特勤、火查、防火、宣传、重点二处等多位专家,根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按照对安全有利的情况,越有利得分越高,进行了评分,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和认识差异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模糊集值统计方法,通过计算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

(2)模糊集值统计。对于指标ui,专家pj依据其评估标准和对该指标有关情况的了解给出一个特征值区间[aijbij],由此构成一集值统计系列:[ai1bi1],[ai2bi2],…,[aijbij],…,[amqbmq],见表2.2。

表2.2 评估指标特征值的估计区间

则评估指标ui的特征值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即

式中 i=1,2,…,mj=1,2,…,q

(3)指标权重确定。目前国内外常用评估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专家调查法(即Delphi法)、集值统计迭代法、层次分析法等、模糊集值统计法。本课题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这种方法是分别向若干专家(一般以10~15名为宜)咨询并征求意见,来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

设第j个专家给出的权重系数为

若其平方和误差在其允许误差ε范围内,即

为满意的权重系数集,否则,对一些偏差大的λi再征求有关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4)风险等级判断。根据基本指标的分值范围,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上层指标的风险分值。

式中 i=1,2,…,mj=1,2,…,q

最终应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火灾风险度:

式中 R——上层指标火灾风险;

Wi——下层指标权重;

Fi——下层指标评估得分。

根据R值的大小可以确定评估目标所处的风险等级。

2.2.4 某市火灾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某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配套的城市建设、公共设施、政府服务、行政管理存在薄弱之处,火灾风险增大,城市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2.4.1 火灾风险因素辨识

2007—2009年全年各月火灾起数如图2.1所示,每年1月、2月火灾处于高发期。

从图2.2中可以看出,2007—2009年该市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电气、用火不慎、吸烟上,这三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63%。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数量占13%,相对较多。玩火、放火、生产作业等比例相对较少。

从图2.3中可以看出,致死原因最多的是吸烟、放火和电气火灾。其中用火不慎占11%,不容忽视。

图2.1 2007—2009年该市各月火灾起数统计

从图2.4所示火灾发生24h分布情况看,早晨6:00开始,火灾呈上升趋势。之后,火灾维持高位平稳运行,18:00—20:00出现小高峰。随后,火灾呈下降趋势,凌晨3:00火灾出现最低值。

图2.2 2007—2009年该市火灾起火原因统计

图2.3 2007—2009年该市火灾

致死原因分布

图2.4 2007(9—12月)—2009年该市火灾各时段起火次数

从图2.5中可以看到,火灾高发场所为住宅、宿舍、交通工具等。此外,垃圾废弃物着火也不容忽视。

图2.5 2007(9—12月)—2009年该市起火场所统计

2.2.4.2 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分为火灾危险源评估系统、城市基础信息评估系统、消防力水平评估系统、火灾预警防控评估系统和社会面防控能力评估系统评估五部分,如图2.6所示。

1.火灾危险源

火灾危险源评估单元分为重大危险因素和人为因素二类。

(1)重大危险因素。《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96条中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10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在火灾风险评估中,主要考虑可能导致发生火灾的物质,主要考虑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销售贮存场所和加油/加气站几个影响因素。

(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主要包括电气火灾、用火不慎、放火致灾、吸烟不慎等方面。

2.城市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评估单元包括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路网密度、重点保护单位密度五个方面。

(1)建筑密度。本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8.81m2,人均住宅使用面积21.61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42m2

(2)人口密度。本市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2200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8.06‰,死亡率4.56‰,自然增长率3.5‰。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341人/km2

(3)经济密度。本市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 11865.9亿元,人均GDP 67612元。

(4)路网密度。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结构。2009年年底,本市公路总里程已达20755km,每100km2就有125km公路。

(5)轨道交通密度。地铁系统主要有地下铁路线、车站建筑、运行列车以及为其运行服务配套的控制中心、主变电站、车辆段等组成。地下区间隧道内敷设有各种电气线路、牵引电缆;地下车站除了乘客集散的公共活动区和管理区外,一般在车站的两端设有大量的供地铁运行必需的变配电设备、空调机组、通信设备、信号设备、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设备;运行列车上设有电机电器、高压电缆、润滑油料等。

2010年,本市地铁客流超过1000万人次,居亚洲第二,已建成地铁和轻轨共14条,运营线路总长度336km,车站总计198座。至2020年,本市地铁轻轨线路将达到30条,总长约1050km,车站近450个,形成“中心城棋盘式+新城放射式”的线网格局。四环路内站点覆盖率达95%,线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1.4km。

图2.6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6)重点保护单位密度。重点保护单位密度指每平方公里拥有的重点保护单位个数。

3.消防力水平

(1)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

1)道路。市内道路桥梁的通行能力较好,对灭火救援工作没有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各种大型消防车辆;居民胡同均能通车,但是由于部分胡同较窄,辖区中队消防车辆进入该胡同时行驶速度较缓慢,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水源。消防水源包括市政消火栓、人工水源及天然水源等。本市属于消防水源薄弱地区,一旦发生较大的火灾,需要调集大量运水车辆进行运水供水,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应制定缺水地区的供水方案,确保各地区的灭火救援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灭火救援能力:

1)万人拥有消防车。指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的消防车数量(市辖区内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消防车辆,不包括超期服役或评价时不能使用的消防车辆)。从城市规模(以人口划分)的角度反映消防车辆的配备情况。

2)消防队员空气呼吸器配备率。指消防队员(市辖区内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消防人员,不包括单位专职消防队的人员和城市公安消防支队、总队机关的人员)配备空气呼吸器(包括氧气呼吸器)的平均数量。反映消防队员基本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

3)抢险救援主战器材配备率。指消防站配备典型抢险救援器材(液压破拆工具、气体探测仪、生命探测仪)的平均数量。反映公安消防部队配备应对化学、毒气、爆炸、辐射、建筑倒塌及交通事故等特殊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器材的情况。

4)消防站与人员配备。万人拥有消防站指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的消防站(市辖区内的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不包括单位专职消防队,下同)数量。从城市规模(以人口划分)的角度反映消防站的建设情况。

5)通信调度能力。消防无线通信一级网可靠通信覆盖率,指在城市市辖区内,消防通信指挥中心与消防站配备的固定电台和消防车配备的车载电台实现可靠通信的区域占城市市辖区总面积的比例。

消防无线通信三级组网通信设备配备率,指城市市辖区内消防站的消防队员(包括指挥员、战斗员)配备手持无线电台(包括无线通信头盔)以及消防车辆配备车载电台的比例。反映火灾扑救及抢险救援现场无线通信保障的物质水平。

4.火灾预警防控

(1)火灾防控水平。万人火灾发生率,指年度内火灾起数与常住人口的比值,反映火灾防控水平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10万人火灾死亡率,指年度内火灾死亡人数与常住人口的比值,反映火灾防控水平与人口规模的关系。

亿元GDP火灾损失率,指年度内火灾直接财产损失与GDP的比值,反映火灾防控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火灾预警能力。消防远程监测覆盖率,指市辖区内能够将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和消防安全管理信息传送到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测系统的消防控制室数量占消防控制室总数的比例。通过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测系统实现火灾的早期报警和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的集中监测,有利于促进单位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快速处置火灾事故,是评价城市火灾防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运行完好率,指运行完好的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占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总数的比例。反映城市及时发现和扑救建筑火灾的基础性保障水平。

(3)公众消防安全感。公众消防安全满意度指公众对所处生活、工作环境的消防安全状况的满意程度。消防安全满意度是公民对社会消防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评价,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消防安全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火灾侵害及保护程度的综合判断,也体现了公众对社会消防状况的认知,对社会消防发展的信心水平。

5.社会面防控能力评估

社会面防控能力评估单元分为消防管理、消防宣传教育和灾害抵御能力等三个方面。

(1)消防管理。包括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应急预案完善情况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等。目前上述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较好。

(2)消防宣传教育。包括社会消防宣传力度、公众自防自救意识和消防培训普及程度等方面。

(3)灾害抵御能力。包括多警种联动,临时避难区域设置,医疗机构分布及水平等。

为了提高火灾灾害的抵御能力,本市制定了各级的责任制度,以及各部门分工协作、临时避难和医疗救援的应急预案。

2.2.4.3 评估过程

(1)基本指标专家打分统计表见表2.3。

表2.3 专家打分统计表

续表

(2)基本指标评估结果见表2.4。

表2.4 基本指标评估结果汇总

(3)三级指标评估结果见表2.5。

表2.5 三级指标评估结果汇总

(4)二级指标评估结果见表2.6。

表2.6 二级指标评估结果汇总

(5)总体火灾风险评估结果。本市消防安全水平得分R为77.3。根据风险等级判定标准,本市消防安全等级为Ⅱ级,即火灾风险为中风险级。

(6)各风险因素排序见表2.7。

表2.7 风险因素排序

续表

2.2.4.4 结论及建议

1.结论

本市的整体火灾风险分值为77.3,等级为Ⅱ级,风险处于可控制的水平,在适当采取措施后达到可接受水平。

由计算结果可知风险值位居前10位的基本指标为: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居区、高层建筑、地下铁路、易燃易爆化学品、地下空间、电气火灾、消防站建设水平、消防供水能力、公众自防自救意识、消防车道。

本市目前的火灾风险主要来自于上述风险值较高的指标。

2.建议

(1)高风险控制措施及工作建议:

1)高层建筑。

风险级别:高风险。

控制措施建议:

a.严格高层建筑消防工程审核、验收,加强消防监督检查。

b.建设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加强对高层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的监控。

c.督促高层建筑的使用、管理单位,明确消防工作管理部门,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级消防管理责任。

d.完善城市高点监控系统建设,加快航空消防队建设。

2)地下铁路。

风险级别:高风险。

控制措施建议:

a.增强消防安全设施。

b.建立轨道交通消防支队。

c.制定和演练事故应急预案。

d.加强地铁系统快速反应机制和装备建设,提升地铁灭火救援综合能力。

3)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居区。

风险级别:高风险。

控制措施建议:

a.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规划工作。

b.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c.落实乡镇政府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乡镇防火安全委员会建设。

d.定期维修保养建筑消防设施,保证正常运行。

e.定期开展消防演练。

f.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全员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4)地下空间。

风险级别:高风险。

控制措施建议:

a.地下空间产权单位、管理部门必须按照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安装配置应急疏散照明及应急疏散指示照明灯、标志牌,确保安全疏散。

b.地下空间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用于住宿、出租、经营。

c.必须按照规定配备、配齐灭火器材,设置报警、喷淋等消防设施的。

d.全面清查地下空间违规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问题。

5)电气火灾。

风险级别:高风险。

控制措施建议:

a.督促电气使用、管理单位,明确消防工作管理部门,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级消防管理责任。

b.加强对电器防火常识的宣传。

c.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对重点工种、重点岗位的人员及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6)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储存仓库。

风险级别:高风险。

控制措施建议:

a.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b.生产、储存、销售、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场所设置位置要符合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对于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不得混存、混放,危险品存放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

c.在仓库或堆场处设立表明化学危险物品性能及灭火方法的说明牌。

d.在仓库或储藏室设置相应的通风、降温、防汛、避雷、消防、防护等安全措施。

e.在禁火区域和安全区域设立明显标志,严禁吸烟、动用明火,进入库区、储罐区、禁火区域内的机动车辆,采取消除火花、电气防爆措施。

f.促危险品单位按照存储类别(一类、二类、三类)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保管人员要经专项培训并取得证书后方可上岗。

(2)中风险控制措施及工作建议:

1)消防站建设、消防水源可用性对火灾发生的影响。

风险级别:中风险。

控制措施建议:

a.进一步加强消防规划编制和落实,全力推进消防站、车辆装备、水源、道路、指挥系统、战勤保障基地建设。

b.加强消防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消防站建设步伐,提高城市抗御灾害能力,缩小同世界性城市差距。

c.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进程中,各单位、各部门间加强协调配合,简化审批手续。

d.在城市建设发展、房地产成片开发(特别是开发高层建筑群)中过程中,预留消防队站建设用地。

e.加大消防专用车辆和装备投入。针对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等火灾日益突出的现实,立足于改善常规装备、增加特种装备,进一步加强特勤消防站车辆装备建设。

2)公众自防自救意识。

风险级别:中风险。

控制措施建议:

a.依托城市消防站、防灾馆、科技馆等场所建设空间布局合理、覆盖全市的消防宣传站点网络。

b.建立消防宣传教育政府协同机制和消防宣传社会协同机制。推动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学历教育、就业培训教育、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

c.开展“消防志愿者行动”,扩大消防志愿者队伍。

3)交通道路、消防车道对火灾扑救的影响。

风险级别:中风险。

控制措施建议:

a.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进程,加大改造力度。

b.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战略,优化公交路网,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c.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小区道路监督的管理。

4)消防责任制落实。

风险级别:中风险。

控制措施建议:

a.落实政府、企业、事业、机关、团体消防安全责任制。

b.建设市、区县、乡镇三级防火安全委员会实体机构建设。

c.建立政府责任追踪检查制度,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绩效考评。

3.消防部门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构筑社会安全“防火墙”,以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四项责任”、夯实农村社区火灾防控“四个基础”、提高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四个水平”等四项工作为着力点,推动建设以政府为主体,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广泛发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改,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消防工作的群众基础,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消防防控网络,从而提高全市整体的火灾防控能力。

通过本市消防科研基地、消防教育培训基地、合同制消防员、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消防战勤保障基地等建设措施,大力提升公安消防部队处置极难险重火灾事故的能力水平,缩小万人消防站、万人消防员、消防经费占GDP比例等硬性指标同世界性城市的差距,推动建立立体化火灾扑救网络,专业化应急救援网络,全方位消防工作综合保障支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