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徕渠潜在交通运输能力的开发应用及对策建议
马晓东
唐徕渠历经千余年变迁,为宁夏地区及银川平原灌溉发挥了巨大的农业生产作用。在现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面对银川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缺乏高速高效的市内运输一直是制约银川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银川兴庆区、金凤区的交通拥堵一直是银川市交通的主要难题之一,城际列车、地铁、轻轨等应用方案虽然可行但耗资巨大,所以利用唐徕渠潜在的交通运输能力部分解决这些难题值得研究和探索。
一、唐徕渠潜在交通运输能力开发应用的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唐徕渠潜在交通运输能力部分解决城市主要商业区高速高效的交通问题意义重大。一是通过一渠两用——灌溉运输兼顾,实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达到唐徕渠全时空利用的效果;二是让唐徕渠这一中华文明成果在新时代发挥交通运输效应,能够有效扩展唐徕渠的历史名胜效应和当代社会经济价值;三是开发唐徕渠潜在交通运输能力具有投入小、见效快的特点,可节约有限的道路交通建设资金;四是开发唐徕渠潜在交通运输功能将促进银川市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发挥;五是充分利用唐徕渠季节性灌溉间歇时间,连接起青铜峡、永宁县、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平罗县的交通运输网,提高运输效能,为商业发展、跨区域流通等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
二、唐徕渠主体灌溉功能简述
(一)主体功能基本情况
唐徕渠全长154千米(干、支渠全长314千米),最大引水流量每秒152立方米,有水闸、涵洞、桥梁、渡槽、斗口等各类渠系建筑物977座,承担着宁夏青铜峡河西灌区7个市县、34个乡镇、225个行政村、6个国有农场12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和典农河、阅海公园、沙湖、星海湖等湖泊湿地的补水任务,是宁夏最大的引黄自流灌渠,也是最古老的灌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资、群众投劳曾对唐徕渠干渠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裁弯取顺、砌护除险配套工程。尤其是近几年,国家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干渠输水能力和安全节水程度明显提高,极大地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灌水保证率;同时,节水效益显著,为扩大灌区灌溉效益创造了良好条件。
2006年农业灌溉引水11.81亿立方米,向湖泊湿地补水4360万立方米,实现了渠道连续8年安全行水无事故,不仅保证了灌区稳定和农民增产增收,也为宁夏银川平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主体功能渠道近三年行水时间及运行周期
1.灌溉情况
渠道近三年行水时间:
2015年,4月6日至8月31日,10月22日至11月20日,年灌溉行水期178天;
2016年,4月8日至9月2日,10月22日至11月21日,年灌溉行水期179天;
2017年,4月5日至9月2日,10月21日至11月21日,年灌溉行水期183天。
灌溉行水期外,一年中将有一半闲置时间可用于交通运输开发,可为缓解交通压力提供重要的保障利用期。
2.渠道基本信息
六盘山路至贺兰山路段渠道全长8.72千米,其中上海路桥以上段落为1999—2004年砌护,上海路至贺兰山路段1.4千米渠道于2007—2008年砌护。基本情况如下:
(1)桩号K67+750—K69+189段渠道为弧形坡脚梯形断面,渠道底宽19.3米,渠深3.7米。
(2)桩号K69+189—K70+635段渠道为梯形断面,渠道底宽23.75米,渠深3.8米。
(3)桩号K70+635—K72+137段渠道为梯形断面,渠道底宽23.75米,渠深3.6米。
(4)桩号K72+137—K75+779段渠道为梯形断面,渠道底宽20米,渠深4.1米。
(5)桩号K75+779—K76+472段渠道为弧形坡脚梯形断面,渠道底宽15米,渠深4.1米。
渠道底部及坡脚梯形断面的砌护为利用唐徕渠底作为交通道路奠定了较好通行的基础,同时为在原有基础上对渠底(路面)进行修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建筑物基本信息(产权属于管理处)
唐徕渠六盘山路至贺兰山路段渠道全长8.7公里,桩号K67+750—K76+472,共有支斗口3座,退水闸1座。可进一步改造用于车辆疏导。
(1)红花渠斗口:位于桩号K68+284,唐徕渠右岸,建于1967年,设计流量为2立方米/秒。
(2)大沙渠斗口:位于桩号K71+259,唐徕渠左岸,建于1976年,设计流量为0.5立方米/秒。
(3)迎水渠斗口:位于桩号K73+658,唐徕渠右岸,建于1964年,设计流量为0.2立方米/秒。
(4)宁城退水闸:位于桩号K69+376,唐徕渠左岸,建于2005年,设计流量为8立方米/秒,主要用于艾依河补水。
4.桥梁基本情况
以上桥梁附近,可通过特殊设计将唐徕渠与沿线通行公路连接,可直接或间接连接至六盘山路、宝湖路、长城路、黄河路、北京路、康平路、上海路、贺兰山路等主要交通线。
唐徕渠桥梁基础信息情况表
5.渠道淤积及排水情况
淤积情况:存在一些被水流带来的淤柴草及其他淤积物,包括周边居民扔入渠内的杂物垃圾等。每年在冬灌停水后可安排人员对渠内垃圾进行清理,以保证路面(渠底)的正常通行。
排水情况:渠道停水后,渠内积水通常在3~5天内可通过斗口、退水闸自流排出,但西门桥段渠道因渠底比降问题会有10~20厘米厚积水无法排出。部分路段可以通过修整排除积水影响。
三、唐徕渠潜在交通运输能力开发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唐徕渠由南向北贯穿银川市两县两区,可间接或直接与绕城高速南北段衔接,其间永宁至贺兰段全线13公里,唐徕渠六盘山路至贺兰山路段渠道全长8.7公里,基本属于唐徕渠公园一线,渠道底部宽约15~23.75米,渠底平整,可加固修整,实现双向4~6车道通车,通车车型以低于2.5米高度车辆为主,部分闸口和部分路段经改造可疏导车辆,并连接至东西主交通干线。如能实现通行,可发挥其“准地下立体交通”的优势,使其基本上不受任何常规道路车辆行驶的干扰,U型渠道的天然降噪功能还不会对两岸居民生活构成干扰。缺点是只能利用唐徕渠主体灌溉功能的间歇时间段发挥作用。这一设想如能成为现实,可极大地缓解银川市主要商业区域的交通状况,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交通运输功能,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集中优势,实现渠路共建、相得益彰。同时,唐徕渠这一特殊道路可设计应用到国际汽车比赛中,如能实现也将极大地增强银川市的城市吸引力。
四、唐徕渠潜在交通运输能力开发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水利厅唐徕渠管理处、交通厅地方公路管理部门、银川市唐徕渠公园、公安厅交通部门等组成唐徕渠潜在交通运输应用能力项目开发研究组,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对“渠底承载力是否能够支撑车辆通行,第三方实地勘测”“车辆上、下渠道的坡道和方式该如何设计实施才能确保不影响唐徕渠正常行水和渠道安全”“该段渠道一共有14座桥梁,桥梁单跨净宽和净高各不相同,如何考虑对车道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技术性研究。
二是将唐徕渠银川市段作为市场化运作的试点,进行综合开发立项研究,对其观光、国际赛事、公路交通运输营运能力、商业区集约能力进行相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