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规划原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宏观经济基础的意义和内容

一、宏观经济基础的意义

宏观经济和理财是密切相关的,或者说理财要看宏观经济的“脸色”。理财活动总是处在一定的大环境之下,最高层次的环境就是国际经济形势,然后是国内经济形势和产业经济形势。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涉及居民、企业、政府和对外贸易企业四个部门。宏观经济分析就是结合四大部门的运行来揭示一国经济的总产出、价格水平、就业水平和利率等宏观变量变动情况。理财规划师必须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有一定的认知,能够较为清楚地分析当前的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和未来变动趋势,才能准确判断投资组合收益与风险变动方向。

二、宏观经济基础的内容

(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规模的最重要指标。

2)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一年作为基础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GDP的核算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第一是从生产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这种方法被称为生产法;第二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因为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这种方法被称为收入法;第三是从支出角度出发,因为所有最终产品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购买这些最终产品时就会有等量的支出发生,这种方法被称为支出法。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居民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的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服装、食品等)的支出以及劳务(如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的支出。这一项是国内生产总值中最大的一个部分,占2/3左右;而在消费中劳务又是最大的部分,占一半左右。要特别注意: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

(2)企业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的支出,具体包括两大类: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及新住宅的增加;二是存货投资,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3)政府购买支出,用字母G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如道路建设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国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

(4)净出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它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GDP=C+I+G+(X-M)

4)国内生产总值与个人或家庭的理财行为

GDP变动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续上升表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制约经济的各种矛盾趋于或达到协调,人们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相反,如果GDP处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状态,暂时的高产出水平并不表明较好的经济形势,不均衡的发展可能激发各种矛盾,从而孕育一个深的经济衰退。证券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如何对GDP的变动做出反应呢?

(1)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济结构逐步合理,趋于平衡,经济增长来源于需求刺激并使得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从而表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时证券市场将基于下述原因而呈现上升走势:①伴随总体经济的增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和红利不断增长,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产销两旺,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小,从而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得到全面升值,促使价格上涨。②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了良好的预期,投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对证券的需求,促使证券价格上涨。③随着GDP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不断提高,收入增加也将增加证券投资的需求,促使证券价格上涨。

(2)高通胀下的GDP增长。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经济形势恶化的征兆,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必将导致未来的“滞胀”。这时经济中的矛盾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居民实际收入也将降低,因而,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证券市场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当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用宏观调控措施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必然减缓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GDP仍以适当的速度增长,而未导致GDP的负增长或低增长,说明宏观调控措施十分有效,经济矛盾逐步得以缓解,为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证券市场也将反映这种好的形势而呈现平稳渐升的态势。

(4)转折性的GDP变动。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逐渐减缓并呈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表明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证券市场走势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当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表明在低速增长中,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瓶颈制约得以改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随之来临,证券市场也将随之呈现快速上涨之势。证券市场一般提前对GDP的变动做出反应,也就是说它是反映预期的GDP变动,而GDP的实际变动被公布时,证券市场只反映实际变动与预期变动的差别,因而在证券投资中进行GDP变动分析时必须着眼于未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2. 工业增加值

1)工业增加值的概念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2)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1)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扣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创造的原始收入进行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工业增加值与个人或家庭的理财行为

工业增加值增长,意味着工业企业的盈利增加,工业企业的相关证券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所以,当工业增加值增长时,我们应该选择工业企业的相关证券产品进行投资,如购买工业企业的股票等。反之,当工业增加值下降时,我们应该规避投资相关工业企业的证券产品。

3. 失业率

1)失业率的概念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当就业率下降时,由于工人被解雇,失业率上升。一般情况下,失业率在经济衰退期间上升,在经济复苏期间下降。若失业率已知,则就业率=1-失业率。

2)失业的类型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这种事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像人们换工作或找新的工作便是这种失业的例子。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

(3)周期性失业是指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的失业。

除了上述三种失业类型外,在宏观经济学中还有一种关于失业的分类,即所谓的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后者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3)奥肯定律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数据提出了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的经验关系,即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换一种方式来说,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两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

西方学者认为,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根据奥肯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推测或估计GDP的变动,也可以通过GDP的变动推测失业率的变动。

4)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指长期中经济趋近的失业率。这一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奥肯所描述的产出增长与失业率下降的具体比率虽然只适用于美国,但这一产出与就业之间的经验关系已为宏观经济学接受。

由于摩擦性失业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存在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涵盖了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与自然失业率相联系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潜在就业量。潜在就业量是指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当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并不为零,这就是自然失业率。因此,潜在就业量又可以说成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量。与潜在就业量相对应的状态又被称为充分就业状态。

5)失业率与个人或家庭的理财行为

(1)当一国失业率很高时,说明该国的经济情势堪忧,因为很多人没有了工作,必将使GDP下降,所以,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令人担忧的。若配合其他指标进行判断,确认熊市依然持续,这时的投资策略应该选择放弃投资股票、偏股型基金等风险较大的理财产品;资金较大的客户可以选择投资黄金等经济萧条期可以保值的理财产品。

(2)当一国失业率很低时,这说明了该国的经济情势很好,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GDP将会上升。若配合其他指标进行判断,确认牛市依然持续,这时的投资策略应该选择股票、偏股型基金等风险和收益较大的理财产品,减少债券、货币型基金等保本型风险收益较低的理财产品。

4. 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普遍、明显的上涨。

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与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等来进行衡量,且不同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通货膨胀的情况。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指标有以下几个。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与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与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2)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市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与程度的相对数。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与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镇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

(3)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村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与程度的相对数。该指数可以观察农村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直接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的实际变化情况,为分析和研究农村居民生活问题提供依据。

(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与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该指数可以观察出厂价格变动对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的影响。

(5)原材料与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企业作为生产投入而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与程度的统计指标,是扣除工业企业物质消耗成本中的价格变动影响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编制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所调查的产品包括燃料动力、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化工原材料、建材及非金属矿、木材及纸浆、农副产品、纺织原材料、其他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九大类。

3)通货膨胀与个人或家庭的理财行为

(1)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较小。通货膨胀提高了债券的必要收益率,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下降。

(2)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可容忍的范围内持续,而在经济处于景气阶段,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增长。

(3)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经济将被严重扭曲,货币加速贬值,这时人们就会囤积商品、购买房屋等进行保值。这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证券价格:①资金流出证券市场,引起股价和债券价格的下降;②经济扭曲和失去效率,企业筹不到必需的生产资金。同时,原材料、劳务成本等价格飞涨,使企业经营严重受挫,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倒闭。

(4)政府往往不会长期容忍通货膨胀的存在,因而,必然会使用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来抑制通货膨胀,这些政策必然对经济运行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证券市场。

(5)在通货膨胀时期,并不是所有价格和工资都按同一比率变动,而使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动引起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因而,某些公司可能从中获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蒙受损失。

(6)通货膨胀不仅产生经济影响,还可能产生社会影响,并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和预期,从而对股价产生影响。

(7)通货膨胀使得各种商品价格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证券投资的风险。

5.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在现行价格下,一般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超过需求,货币数量比商品劳务少,货币价值高而物价水平下跌。通货紧缩将损坏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造成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与通货膨胀一样不利于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通货紧缩甚至被认为是导致经济衰退的“杀手”。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通货紧缩持续下去,会使消费者对物价的预期值下降,更愿意推迟购买。对投资者来说,通货紧缩将使投资产出的产品未来价格低于当前预期,这会促使投资者更加谨慎,或推迟原有投资计划。消费和投资的下降减少了总需求,使物价继续下降,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6. 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称为不平衡;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或称国际收支盈余;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逆差,或称国际收支赤字。逆差表示对外负债,一般要用外汇或黄金偿付。

2)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对一定时期内该国与他国居民之间所进行的一些经济活动进行系统记录的一种统计表,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一些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项目都列为贷方,一些支出项目或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都列为借方。每笔经济交易同时分记有关的借贷两方,金额相等。因此,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项目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等,其净差额为零。但是,在现实中,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某一具体项目的借方与贷方经常是不平衡的,收支相抵后,总会出现差额。具体项目上出现的差额称为局部差额。收入大于支出,称为顺差;支出大于收入,称为逆差。各项局部差额的总和便是国际收支总差额,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也称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方法和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错误和遗漏几大项。

国际收支平衡表由于全面系统记录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状况的重要文件,也是一个国家在制定外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时的重要依据。

(二)投资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它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等。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几类。

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

(三)消费指标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自1994年起,国家统计制度规定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来反映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状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计量的是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餐饮业、制造业、其他行业及各类农贸市场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销售给机关、人民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用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经营用的消费品的总和。

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指某一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不包括居民的手存现金和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团体等单位存款。

(四)金融指标

1. 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引起的。一般来说,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它发行的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在一切交易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货币供给量的绝大部分,它包括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中央银行通过对存款准备率的规定来影响存款货币的创造。

2.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是指某一时点金融机构存款金额与金融机构贷款金额。其中,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

3. 金融资产总量

金融资产总量是指手持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保险等其他资产的总量。私人家庭的金融资产包括现款、储蓄存款、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和人寿保险权利等。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占绝大部分,而有价证券和其他金融资产所占的比例很小。

(五)财政指标

1.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按收入形式,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收费收入和其他收入;按征收的政府级别,财政收入可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2.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按财政支出功能,财政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财政支出可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按经济性质,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从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财政赤字是国家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经济现象,财政结余是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经济现象。财政赤字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在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是加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

3. 国债

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时,中央政府不可避免地要发行国债。政府国债的发行,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与紧缩起重要作用,影响货币的供求,从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水平。因此,国债也是实施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工具。

从财政角度看,国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有效手段。当国家财政一时支出大于收入、遇有临时急需时,发行国债比较简洁,可以解决紧急财务需求。从长远看,国债还是筹集建设资金的较好形式。一些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如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往往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