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乐艺术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宋代词曲

词调歌曲又称词曲、词牌曲、词调音乐或词体歌曲。词调歌曲继承了隋唐以来民歌、曲子、大曲、法曲中的部分音乐,在宋代盛极一时,成为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形式。词调歌曲是古代文学与音乐高度结合的一种歌唱形式,它是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声乐体裁之一。

(一)词曲的源起

词调歌曲是因隋唐燕乐兴盛而形成的一种音乐文学形式,最早产生于唐代民间,时称曲子或曲子词。曲子是劳动人民对长期流传的优秀民歌,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得到持久传承和广泛传播的作品。至晚唐五代,文人词开始盛行,带动了词调歌曲的长足发展。“它的流传最初主要是乐工把文人的齐言诗填入曲调演唱演奏,以后这些曲调便成为依声填词的基本固定的音乐形式”[1] ,逐渐发展为宋代最为流行的文学创作及声乐演唱形式。

词调歌曲的曲调被称为“曲子”,歌词被称为“曲子词”,简称“词”。与以往的齐言歌曲相比,词调歌曲是一种新颖的格式,其歌词长短句相杂,节奏活泼多样,比较接近口语。词调歌曲的创作多数是先有曲调,然后创作歌词,即倚声填词。词调歌曲的音乐多来自“胡夷里巷”之曲,自隋唐以降,大量传入中原的西域音乐与流行于汉族地区的民间曲调,为词调歌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音乐源泉。

词调歌曲的音乐大致包括传统古曲、外来乐曲、民间曲调和自度曲四个方面。从《忆秦娥》《菩萨蛮》《摸鱼儿》《醉吟商小品》这些名称,不难看出词调歌曲音乐的主要来源。词调歌曲中用于填词的曲调称为词调、词牌或词谱,它又是符合某一曲调的一种歌词形式。词牌原为古乐府的曲种之一,宋代以后依照词牌的固定旋律配以新词成为风靡的时尚。按照某一词牌的曲调填上歌词,就可以演唱。据清代王奕清等所编《词谱》统计,不同的词牌有826个,经后人陆续补辑,我国古代共有一千个以上词牌。由于每个词牌字数句式不同,词调歌曲的音乐千变万化,宋代的杂言词曲比唐代的齐言歌诗更擅于表现复杂的感情和细腻的内心,因而词调歌曲在数百年中盛行不衰。

宋人喜爱唱词,兴之所至,常常即兴高歌。《避暑录话》记载苏轼贬谪黄州时,某晚与友泛舟,酒酣兴浓,填《临江仙》,大歌数遍而还。《玉壶清话》记载一金陵渔翁击短板唱《渔家傲》半年之久,其后“里巷村落皆歌焉”。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说诗人俞紫芝每醉则“浩歌不止”。寇准在指挥作战期间都在唱词,黄庭坚临终前也曾凭栏高歌。宋词中更有大量记载文人高歌词曲的情景。

在宋代,歌妓常常是词的第一传播者。酒楼茶肆歌妓以唱词娱宾遣兴,是宋代社会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据张炎《词源》记载,其父张枢晓畅音律,每作一词,必令歌妓试唱,稍有不协,随即改正。歌妓的演唱使新词以最快的速度流传。词人通过歌妓的演唱进一步审视自己的作品,从而使之文辞和韵律更趋谐合。歌妓的唱词活动,扩大了词的传播,对宋词的发展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广交歌妓,体察社会底层的生活,抒发她们对爱情的感慨,写下许多词曲佳作,很多歌妓因唱他的新词而身价倍增。一时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2] 。困顿潦倒的柳永死后被歌妓们集资厚葬,并有上千歌妓络绎不绝地前往悼念,轰动一时。

(二)词曲的体裁

宋代词调歌曲的体裁形式主要来源于唐大曲中的某一部分,分为令、引、近、慢等长短不一的音乐体裁。杨荫浏先生认为:“宋代有些词牌,是唐代大曲中的某些音乐片断的分开运用。”令,为唐大曲中曲破部分所用的节奏较快的曲调,以流行的时令小曲为酒令即席填词而得名,是词曲中形式简单、结构短小的歌曲。引,可能是唐大曲中“中序”开始的部分,即歌唱开始部分的引子。近,即近拍,可能是唐大曲慢曲以后,入破以前,由慢渐快部分所用的曲调,一般短于慢而长于令。慢,即慢曲子,一般篇幅较长,擅于表现抒情的内容。

词调歌曲的音乐结构是多种多样的。词调歌曲中的令多为单段体曲式。引、近及慢一般都分段落,每段称作“阕”。“阕”为音乐术语,指乐曲的暂休止或乐曲的终止。词调歌曲多分为两段,称作上阕、下阕,或前阕、后阕,较长的则多至三、四段。

按照创作特征,词调歌曲可分为倚声填词的词曲及自度曲两类。自度曲是指不采用已有的传统固定词牌,而是为词作重新创作旋律的古典艺术歌曲。度即创制之意。南宋姜夔的自度曲突破了倚声填词的传统,先成词后制曲,从而打破了传统词牌曲上下阕音乐形式强求一致的束缚,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自由。词调歌曲的创作手法主要是倚声填词,为了适应不同情感的表达,还采用减字、偷声、摊破、犯调等一些常用的技法,使同一词牌出现几种艺术形式上的变化。减字,即在填词时少填几个字,如《减字木兰花》;偷声,即在填词时多填几个字,如《偷声木兰花》;摊破,即在原曲调的基础上增添乐句,如《摊破浣溪沙》;犯调,是把若干词调的乐句组合起来组成新的词调,如《四犯剪梅花》是由《解连环》《醉蓬莱》《雪狮儿》《醉蓬莱》中的乐句构成。

词调歌曲的歌词本身具有一种独立的形式美。在依声填词的发展过程中,文字部分句式长短、声韵平仄及句尾叶韵等规律成为文学创作的格范,词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词调歌曲的曲谱至明代基本失传,词牌演变为文学词作句式结构和音韵规律的定式,后人只按照词牌格律填词,完全脱离了音乐,成为单纯的文学形式。现存古代词调歌曲的曲谱极少,仅见于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明《魏氏乐谱》及《敦煌曲谱》中的一些词调歌曲。清代《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的词曲,基本上是清代艺人以昆曲唱法谱配的曲牌。《碎金词谱》中的993首词调,则是由昆曲乐工补配的。

(三)词曲的风格

宋代词调歌曲具有婉约与豪放两种不同的风格。

国风日颓的晚唐及战乱纷起的五代,曲子词多表现男女聚散、旅愁闺怨、伤春惜时的感情,词风婉约绮丽。宋初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人词调歌曲承袭晚唐五代婉约词风,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和感时伤事的心绪,构成早期婉约词曲音乐的基本格调。以创作慢词著称的柳永为婉约风格词调歌曲的代表,他擅于吸收民间音调,并用市井俗乐制作新的词调,作品多描绘城市风光和倡优生活,抒发个人的羁旅情怀,音乐通俗流畅,具有鲜明的抒情气息。据叶梦得的《避暑录话》记载,因柳永的词调歌曲语言通俗、音律谐婉,传唱甚广。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以奢侈腐化的生活粉饰国土沦丧、战乱频仍的危难,文化艺术畸形繁荣。南宋婉约词派面对国家危亡回天无力,只有沉溺词曲格律声韵,也时有悲凉低沉的亡国哀音。闺怨相思、离愁别绪始终是婉约派词调歌曲的主要题材之一。唐宋婉约派词曲注重音律格调,遣辞华丽雅正。

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苏轼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以诗文音乐号称“眉山三苏”。作为一位精通音乐的著名词人,苏轼一生作词三百多首,多为豪放风格。苏轼的千古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豪放风格词调歌曲的代表之作。词调歌曲向为花间月下的婉约词风,“自东坡以浩瀚之气行之,遂开豪放一派。南宋辛稼轩,运深沉之思于雄杰之中,遂以苏辛并称”。民族矛盾激化的南宋,豪放词人一改顾影自怜的低吟浅唱,高歌戍边抗敌的壮志豪情。与婉约风格词调歌曲相比,豪放风格词调歌曲主题更为广阔,形式更为多样。它以曲折纵横的笔法,恢弘豪壮的音乐,空阔高远的境界,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留下了许多千古咏诵的绝唱。

(四)《白石道人歌曲》

《白石道人歌曲》为南宋词坛上著名词人姜夔所集,是流传至今的较为珍贵的词调歌曲集。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曾在浙江苕溪白石洞天附近居住过,因号白石道人。姜夔出身官宦家庭,少年时代便显露出文学才华,却一直怀才不遇,虽多才多艺,但终身未仕,浪迹江湖,依人作客,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姜夔工于诗词,精通音乐,擅长书法,以词的成就最高。著有《白石道人诗集》和《白石道人歌曲》等,存诗180余首,词80多篇。

《白石道人歌曲》共四卷,别集一卷,收入有乐谱的歌曲28首。其中包括姜夔创作谱写的祀神曲《越九歌》10首,旁缀律吕字谱;琴歌《古怨》1首,旁缀减字谱;词调歌曲17首,旁注宋代燕乐俗字谱。在17首词调歌曲中,14首为姜夔的自度曲,《霓裳中序第一》和《醉吟商小品》是姜夔为古曲填词,《玉梅令》则是姜夔为范成大曲填词。此外,《白石道人歌曲》还收入了《圣宋铙歌鼓吹曲》歌词14首。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所载歌曲为现存最可靠的词调歌曲作品,是宋代文人词曲的典型代表,是研究宋词乐谱及演唱的稀有的宝贵资料,亦是今人领略宋代词曲音乐风格的珍贵的古典艺术歌曲。

figure_0087_0049

《白石道人歌曲》“杏花天影”

figure_0087_0050

《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

figure_0087_0051

宋姜夔画像石拓本

姜夔的词调歌曲以清雅著称,其自度曲突破了倚声填词方法,先成文后制谱,打破了传统词调歌曲上下阕强求一致的规格,不受音乐形式的束缚,表达思想更为自由。白石的词曲注重音律,追求艺术形式美,特别善于运用典型音乐语汇,展现鲜明的音乐风格与演唱特色。在音阶音律方面,姜夔兼收并用古音阶、新音阶、燕乐音阶,强调运用七声音阶中的变徵、变宫。在曲式结构方面,他采用了平行结构、对比结构和即兴性的自由体结构。在旋法方面,多用频繁的大跳、连续的音阶式进行和琶音式的进行。其代表作有《扬州慢》《杏花天影》等。姜夔的词调歌曲内容多属感喟人生、追怀旧游、眷念情遇以及吟咏山水之作,多带有惆怅伤感的色彩,在慨叹身世凋零的同时,流露出淡淡的爱国情思。

注 释

[1].张晓农《逸词赏幽心 繁声弄远意——论古代词曲的风格特征与演唱》,《交响》2001年第四期,第35 页。

[2].叶梦得《避暑录话》。《避暑录话》是宋人叶梦得(1077—1148)撰写的一部史料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