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现代TRIZ理论
2.1 现代TRIZ理论
20世纪40~80年代是TRIZ理论的创立时期,一般认为这是经典TRIZ阶段[1]。这个阶段的一些工具奠定了TRIZ理论的基础,主要包括发明原理、矛盾矩阵、技术进化法则、物-场模型,标准解,ARIZ算法及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尽管此时的TRIZ理论为解决创新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比如系统性仍不完善,特别是在工程问题转化为工程参数问题和发明原理应用到工程问题的解决时仍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通过矛盾矩阵得到的发明原理需要一定的过程,才能转化为工程技术。TRIZ技术仍然作为一个高端的研究存在,难以在工程实践中普及,其过于强调解决问题而忽视分析问题的特点非常突出,因此给使用者一种实用性差的感觉,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应用TRIZ理论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进行求解时感到没有头绪,无从下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者开始进行针对TRIZ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在阿奇舒勒TRIZ理论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扩充,使该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内容更加充实,实用性逐步增强,使用门槛逐渐降低。通常将该阶段划分为现代TRIZ理论阶段,从此TRIZ理论的研究又进入了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引入了大量的分析问题的工具。一些其他领域的分析问题的工具开始被引入到TRIZ理论中,像功能模型分析、特性传递法、剪裁法、因果分析法等。阿奇舒勒的学生们将这些来自其他领域的分析问题的工具引入TRIZ,阿奇舒勒允许这些工具成为TRIZ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大大弥补了TRIZ理论在分析问题上的不足。这些工具与TRIZ解决问题的工具有机结合,从多个方面寻求突破口,使TRIZ使用者,特别是初学者很容易上手。
第二阶段,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随着苏联解体,大量TRIZ专家走出苏联,TRIZ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应用TRIZ理论找到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并不困难,但将这方案应用到现实中却受到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催生了一系列可以产生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的工具被应用到TRIZ中,比较典型的有专利战略和功能导向搜索等工具。
第三阶段,TRIZ的商业化应用。这一阶段TRIZ理论在一些大企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产生了一系列成果后发展出来的。这个阶段的新工具代表是主要价值参数分析和工程系统的进化趋势等。
在上述TRIZ理论发展的各阶段,人们都试图为新发展出来的理论体系起一个名字,但都没有被接受,还是沿用原有的名字——TR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