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共享发展理念与云南跨越式发展
传统发展模式下的云南,受到贫困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低、乡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弱等问题制约,处于人口劣势,仅靠自身财力难以赶上发达地区。中国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实施的精准扶贫、同步小康和乡村振兴等战略,正在提升人口素质和乡村发展基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创造云南跨越式发展的人口优势。
一 共享发展理念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
共享发展理念,源于马克思提出的有关于共享发展的一系列论述。虽然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并没有涉及共享发展理念这一概念,但马克思的一些论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极大地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格局,形成了共享发展理念的雏形。具体来说,马克思关于共享发展理念的论述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是共享发展的价值取向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只有尊重个人、为个人成长创造条件、整个社会向前发展,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如果像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为利润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话,每个人的需要无法得到根本满足,社会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甚至会面临崩溃。
2.社会公平公正是共享发展理念追求的社会理想
这样的论述是在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价值分配体系引起了马克思的极大思考,作为提供大量劳动从而成为商品主要生产者的工人,却只能分配到一小部分的利润;资本主义国家表面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理念,可实际上无产阶级的权利却没有得到丝毫保证。因此马克思开始关注与社会公正密切相关的人的利益问题,将人的合法利益是否能够得到保护,作为衡量社会是否公正的一个重要尺度。而要实现公平与正义必须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公平的社会。
3.关注民生是实现共享的途径
发展是为了实现人的需要,共享发展亦是如此,实现这一点从根本上说就是改善民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生存的需求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而民生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要解决人类基本的需求。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需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利益,人只有争取利益才能生存,利润的分配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均等的利润分配方式必然会使人们获取利益有限从而影响其生存,因此马克思主张共享发展,满足每个人的利益。
(二)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自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论述一直在不断变化,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在36年中不变的是,矛盾的核心主题都是关于人民。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的却是我国社会当前存在的影响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一系列问题。
收入差距问题。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长期客观存在。与此同时,各种不合理分配制度所导致的财产占有差别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也日益突出。
教育就业问题。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更关系着一个家庭的未来。而就业则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直接收益的大问题。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全覆盖,但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所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不公平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教育问题也在源头上影响了就业问题,教育层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产学严重脱节,从而影响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较为突出。
公共服务问题。这个问题直接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目前在公共服务上存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少、专业人才缺乏、效率低下等问题,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并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与物质成本,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的覆盖面还不够,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还比较落后。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一些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依旧存在,司法体制改革、依法治国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排解机制仍有待完善,这些问题不容回避。
人民群众的诉求与问题的存在,只有通过发展成果公平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更好地凝聚动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尊严感才会不断增强。
(三)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从覆盖人群而言,共享是全民共享,全民共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使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绝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其次,全民共享就是要做到每个公民付出与回报成适当比例,根据付出各得其所,不搞“平均主义”。最后,合理控制贫富差距,要把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增强全体人民的幸福感。我国现阶段,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精准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就共享内容而言,共享是全面共享,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全面的需求。从领域来说,全面共享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共享,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缺位。要统筹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各方面协调发展,全面保障人民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从环节来说,全面共享包括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的共享[7]。发展权利共享是共享的必要前提,发展机会共享是共享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发展成果共享是共享的最终目标。要着力改善当前我国存在发展成果共享的不平等,发展权利、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的现状,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
就实现途径而言,共享是共建共享。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和前提,人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建。具体来说,首先,要调动人民共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在当前面临的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破除障碍,共同发展。其次,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当今世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发展的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新业态、新的发展方式是推动一国发展进步的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事情,只有形成创新的合力,一个国家才会有向前发展的动力。最后,要统一思想。只有让人民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过程,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自身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中国梦”才会真正实现。
就发展进程而言,共享是渐进共享,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通过速成的方式解决发展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因此要求我们既要有紧迫意识,又要有循序渐进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加快解决贫富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等一系列共享发展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步骤性地进行发展,避免激烈的改变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 共享发展理念与云南跨越式发展的关系
(一)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性
跨越式发展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各个发展主体按照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有方向和目的性地发挥适应于更高产业、产品和技术的要素禀赋结构优势。而要实现这样的前提就要极大地调动各类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共享发展理念为实现这一前提提供了思想指引,共享发展理念下各个发展主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了增长,最终自身也会受益。以企业为例,彼此之间新技术、新信息的共享,使各个企业可以迅速得到自身需要的生产资源,从而实现效益的增加,形成一种循环带动的模式,从而促进跨越式发展。
(二)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提高跨越式发展的包容性
符合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其含义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就是要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也与跨越式发展的最终目的一致。
共享发展理念,为云南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种思想上的指引,改变了以往单纯认为跨越式发展仅仅是经济发展这一错误的观念,有利于人们达成发展的共识。
(三)共享发展理念为云南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跨越式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而要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就必须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积极处理人们内部矛盾,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而共享发展理念,旨在让全体人民共享各个领域的发展成果,由此可以消解由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不公、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一系列阻碍跨越式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加速跨越式发展的实现。
三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动云南经济从增长型向共享型跨越
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强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因此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在此基础上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云南跨越式发展的事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速跨越式发展的进程。
(一)以市场机制引领公正的社会秩序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致力于形成一个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正的秩序,为公正的社会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说,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有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关系,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破除各种体制性桎梏,形成良好的社会流动秩序。因此,应在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1.转变政府职能,重视市场的作用
重视市场的作用,就是要减少行政指令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对于市场机制下产生的新的业态形式、新的市场主体,不应予以简单的行政命令限制其发展,但也不能放任其发展,同时应致力于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改变云南省内新业态经济中部分企业一家独大的现状。不断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改变以往以行政审批为主的管理思想,增强事中、事后管理的服务意识,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时刻关注,及时纠错。改革流通体制,不断增强云南市场体系的专业性。
2.减少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之间的不平等
着重解决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不同国民待遇的问题,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云南省的私有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云南的私营企业面临融资难、行业壁垒多、税费较重、发展受国家政策影响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在保障基本民生的状态下,加大对私有经济的开放领域,禁止以任何形式设立隐形准入门槛阻止私营企业进入,在政府的公共项目招标或采购中应保证私营企业参与数量、中标数量。不断降低私营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将保证云南省私营企业的资金问题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性任务来抓,同时不断创新直接融资渠道。
3.以收入分配制度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应通过税收和再分配手段,结合完善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应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坚持知识价值导向、创新支持导向,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并鼓励其不断将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断创新,为公正的社会秩序提供保障。
(二)以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公正的社会秩序
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对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不应有偏袒,而是应该起到协调作用,利益协调机制的打造有助于云南各界形成发展的合力,共同推动云南的跨越式发展。
云南省应通过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形成利益均衡机制,完善利益调节机制,形成完整的利益协调机制,为公正的社会秩序提供保障。
在建立利益表达机制方面,要不断完善信访工作,信访工作不应采取简单的下压思想,而应使基层群众的所想所求能够及时传达到上级有关部门。在法律的规范下,培育具有代表性的利益表达团体,以最快的方式将群众的诉求表达出来,减少摩擦成本。
在形成利益均衡机制方面,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利益平衡作用,政府应根据公平原则对各种市场要素的组合配置进行积极的利益诱导,根据不同的要素组合,给予各种不同的利益补偿,注重对社会困难群体、弱势人群的关怀,注重协调区域利益,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
在利益调节机制的形成上,应注重基层调节能力的建设,借鉴“枫桥经验”在广大的农村、城镇、城市街区建立相应的调解组织,将利益分歧与矛盾就地在基层化解。
(三)下大力气完成扶贫攻坚
贫困问题如果不解决,势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以及参与度。因此加大力度继续进行扶贫攻坚任务势在必行。
下一阶段云南扶贫的中心应放在整合扶贫资源、探寻产业扶贫新模式、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上。同时应加强宣传工作,让已脱贫地区的成果对省内其他地区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鼓舞人们努力奋斗,为云南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四)补足精神文明短板,让共享发展成色更足
伴随着跨越式发展的不断进行,人民群众不仅向往充足的物质生活,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如何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助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云南应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是在宣传工作上,要突出广大云南干部群众在新时代奋斗过程中的典型事迹,大力宣传云南在脱贫攻坚、保障民生等领域取得的成绩,对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的思想导向要进行批判,营造一个共建共享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的舆论氛围。
第二个方面是要加强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文化产品、惠民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对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1] 黄群慧:《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理念》,《光明日报》2017年9月5日。
[2] 《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516/c64094-31088253.html。
[3] 李晓南:《从发展理论看云南的跨越发展之路》,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第18~19页。
[4] 《坚持协调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二》,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5/1221/c1001-27953067.html。
[5] 黄勇、潘奕刚等:《协调发展——浙江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第100页。
[6] 黄勇、潘奕刚等:《协调发展——浙江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第137页。
[7] 马占魁、孙存良:《准确理解和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光明日报》2016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