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以中国道路解码中国奇迹

1993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的奇迹: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中,把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高速经济增长称为“东亚奇迹”。1994年,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林毅夫、蔡昉和李周等学者指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创造了人类经济增长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此之后,“中国奇迹”的说法或表述开始流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世界的瞩目。早期中国奇迹主要指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优势在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领域逐渐拓展,中国奇迹更多地被理解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各个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奇迹进行了高度凝练,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1]

以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为显著标志的中国奇迹,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的发展奇迹、治理奇迹。中国奇迹表现在诸多方面、诸多领域,我们可以从经济、社会、扶贫以及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等四个方面透视它。一是经济领域。改革开放42年,中国经济保持了超常且持续的增长。①经济体量显著壮大。1952年,按美元计价,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00亿美元。2018年,我国GDP达到136082亿美元,比1952年增长了452.6倍。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11位;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此后稳居世界第2位。我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提升。2012年,我国GDP占世界总量的11.4%,比1978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GDP占世界总量的15.9%,比2012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2]②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2000年以来,我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总体上保持在40%左右。[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均大幅提升,相继步入世界前列。[4]1978~2018年,我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品所占比重更是由46.5%提升至94.6%。[5]“中国制造”促进了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不断发展。③经济增速一枝独秀。改革开放42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趋势,无论从大量的经济数据,还是从现实生活经验中都可以明显说明这一点。即便在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和困境的大背景下(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林毅夫曾说过,在底子这么薄、人口这么多的国家,以这么高的速度保持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成绩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是物质生产力基础不断夯实、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⑤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1979~2012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5.9%,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2013~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8.1%,居世界第1位。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1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5%,比1978年提高24.4个百分点。[6]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稳定器”“动力源”的作用。二是社会领域。①城乡居民收入和居民财富持续增加。据世界银行统计,1962年,我国人均GNI只有70美元,到1978年也只达到200美元。但改革开放后,人均GNI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达到9470美元,比1962年增长了134.3倍。[7]②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我们从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的变化,可以感受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型”到“全面小康型”生活质量的转变。③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建设成效卓著。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使社会保障从国有企业扩展到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从单位职工扩展到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从城镇扩展到农村,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框架。2003年,中央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到2008年实现全面覆盖。截至2009年底,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已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开放42年,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度提高。④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1949~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10.64%增加到17.92%,平均每年提高不到0.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成为中国发展中的一大奇迹。1978~2018年,全国总人口增长1.5倍,而城镇人口增长4.8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7.92%增加到59.58%,平均每年提高1.04个百分点。[8]近年来,我国不断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人的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⑤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背后是社会治理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无论是从治理绩效,还是从治理主体能力看,中国社会治理都令世界刮目相看。三是扶贫领域。1978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78年的中国人均GDP只有156美元,低于世界上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数(495美元)的1/3,84%的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1.25美元/天)之下。40年之后,2018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9608美元,成为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在这40年中,近8亿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97.5%下降到2018年的3%左右。[9]中国的扶贫实践不仅对中国人民意义深远,也对世界减贫产生了广泛影响。四是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中国奇迹一个重要溢出效应就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10]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11]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在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国际和地区性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越来越多地为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所理解和接受,不断为全球治理贡献着中国力量。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彰显。

以上,我们较为宽泛地界定了中国奇迹的基本内涵,并梳理了其种种表现。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中国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成了学术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大致说来有两种思路:一是“具体因素论”;二是“总体规定论”。所谓的“具体因素论”指的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传统、外部环境等某个要素或几个要素出发,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探讨中国奇迹背后的“成功要素”。总体来说,“具体因素论”主要有这么几个角度。①经济因素。比如,“市场经济说”。它认为中国能创造经济奇迹的根本原因就是破除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源。国外一些学者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经济崛起的奇迹,常常从转型经济学、市场经济等角度入手,比如,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的《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其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比如,“后来者优势说”。林毅夫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充分利用和发达国家在技术和产业方面的差距,以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来取得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再比如,“生产要素说”。一些学者指出,劳动力、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比较突出的说法,就是中国所具有的“劳动力优势”“人口红利”。②政治因素。比如,福山指出,强大的国家建构能力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建构的艺术将成为国家力量的关键,其重要程度绝不逊于动用传统的军事力量来维护世界秩序的能力。中国崛起的主要表现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与赶超,而经济赶超的实质,是中国在国家治理上对西方国家的全面超越。福山明确指出,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是因为它最早开始了国家建构的进程。比如,国内诸多学者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再比如,一些学者突出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等构成了中国奇迹的制度基础。③文化因素。这一视角将中国奇迹的原因追溯到中华文明的特质,在中国传统历史和文明中解读中国发展优势和发展成就。④外部因素。一些学者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于我们抓住了外部机遇。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等外部条件为中国奇迹、中国崛起创造了有利环境。所谓的“总体规定论”并不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具体要素对中国奇迹进行具体探讨,而是从总体上分析中国奇迹,对其进行“归因”研究,即将中国奇迹的原因归结为遵循了某种模式或坚持了某套理论学说。用新自由主义及其政策主张解释中国奇迹,在当前有较大的市场。

中国奇迹是现象,研究中国奇迹,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中国奇迹背后的“道”。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解码中国奇迹,的确可以从某些方面把握中国奇迹的成功之道,但是这种解码方式缺乏整体性,并且对各种要素之间的“组合”“配套”等关系关注不够,因为,在很多方面,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恰恰在于要素之间的有效互动。“总体规定论”的解码方式具有总体性、整体性的优势,既关注中国奇迹得以发生的诸多因素,又关注各因素之间的系统关系。解码中国奇迹,关键还是要坚持“总体规定论”的思维方式。但是,当前关于中国奇迹的各种“总体性归因”解释是存在严重问题的,尤其用新自由主义解释中国奇迹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而且在实践上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的观点是,必须要以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道路、以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其关键环节就是以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中国奇迹,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奇迹背后的“道”,是正确的“道路”,是中国道路。中国奇迹是生产力发展的奇迹,是人的发展的奇迹,而中国道路就是这样一条道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要以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它有哪些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以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把中国奇迹归因于中国道路,符合实际。中国奇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外部输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而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创生”了中国奇迹。

第二,以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有助于破除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常常表现为争夺对中国成就、中国奇迹、中国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解释权”和“话语权”,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遵循了西方理论、走了西方道路而取得的发展奇迹。西方一些强势话语把中国奇迹背后的“道”归结于“西方之道”,进而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因此,针对西方话语霸权,我们更应当掌握解释中国奇迹的话语权。中国奇迹的密码在于“中国之道”,在于中国道路。我们只有有效地从中国道路中寻找到中国奇迹的根源,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构建强有力的“话语屏障”。

第三,以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能够更好地增强中国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2]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来自中国奇迹,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中国奇迹构成了中国自信的经验基础。仅仅从中国经验、中国奇迹等“现象层面”谈自信,还不够,还需要上升到“理论层面”“本质层面”加以阐释。中国自信背后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核心是道路自信。只有发掘中国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进而把握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揭示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才能更好地讲清楚中国自信背后的深层逻辑,才能让国人真正自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