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故人忆念中(汪曾祺经典)](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38/43932638/b_43932638.jpg)
师恩母爱——怀念王文英老师
五小(县立第五小学)创立了我们县的第一所幼儿园(当时叫作“幼稚园”),我是幼稚园第一届的学生。幼稚园是新建的,什么都是新的。新的瓦顶,新的砖墙,新的大窗户,新的地板。地板是油漆过的,地板上用白漆漆了一个很大的圆圈,地板门窗发出很好闻的木料的香味。这是我们的教室。教室一边是放玩具的安了玻璃窗的柜橱,一边是一架风琴。教室门前是一片草坪。草坪一侧是滑梯、跷跷板(当时叫作“轩轾板”,这名称很文,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叫这样的名称)、沙坑,另一侧有一根粗大的木柱,木柱有顶,中有铁轴,可转动。柱顶垂下七八根粗麻绳,小朋友手握麻绳,快走几步,两脚用力蹬地,两腿蜷缩,人即腾起,围着木柱而转。这件体育器材叫作“巨人布”。我至今不明白这东西怎么会叫这样一个奇怪名字,而且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东西。这就是我们的幼稚园,我们真正的乐园。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CEC1C/23205087501952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6_0004.jpg?sign=1739191708-wbrPnaXl9cUgjPnruHnWAV796WKF9Mvq-0-8701084c07bbb7779faec77aee790b5c)
汪曾祺写给王文英的诗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CEC1C/23205087501952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6_0005.jpg?sign=1739191708-caJ3decoj4n8c8bx9XTADFzq8FYiEn14-0-1fbdb8e3155b20cce0364b9a3dbf2ba9)
汪曾祺写给张道仁的诗
幼稚园也上下课。课业内容是唱歌、跳舞、游戏。教我们唱歌游戏的是王先生(那时没有“阿姨”这种称呼),名文英,最初学的是简单的短歌:
后来学了带一点情节性的表演唱:
母亲要外出,嘱咐孩子关好门,有人叫门,不要开。
狼来了,唱道:
狼依次叫小兔子乖乖、小羊儿乖乖开门,他们都不开。最后叫小螃蟹:
小螃蟹答应:
小螃蟹开了门,“啊呜!”狼一口把它吃掉了:
合唱:
最后我们能排演有歌有舞,有舞台动作的小歌剧《麻雀和小孩》了。
开头是老麻雀教小麻雀学飞:
老麻雀出去寻食,老不回来。小孩上,问小麻雀:
小麻雀答:
小孩把小麻雀接回去,给它喂食充饥。
老麻雀回来,发现女儿不见了,十分焦急,唱: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CEC1C/23205087501952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9_0006.jpg?sign=1739191708-ZDu31pcx5l4hrBqnJDYm4NpAvokuncnS-0-a938ced6f6f5b38b22b03e4e1fe4203a)
张道仁与王文英老师
小孩把小麻雀送回来,老麻雀看见女儿,非常高兴,问它是不是饿坏了。女儿说小孩人很好,给它喂了食:
老麻雀感谢小孩。
全剧终。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CEC1C/23205087501952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0_0007.jpg?sign=1739191708-9sduIVCdQU9wDkAPP21WSIzBY5Mwd4zd-0-de4de195e2f8cabe9617f403843f105f)
汪曾祺与老师张道仁
剧情很简单,音乐曲调也很简单,但是感情却很丰富,麻雀母女之情,小孩的善良仁爱,都在小朋友的心灵中留下深刻长久的影响。
所有的歌舞表演都是王文英先生一句一句地教会的。我们在表演时,王先生踏风琴伴奏。我至今听到风琴声音还是很感动。
我在五小毕业,后来又读了初中、高中,人也大了,就很少到幼稚园去看看。十九岁离乡,四方漂泊,一直没有回去过。我一直没有再见过王先生。她和我的初中的教国文的张道仁先生结了婚,我是大了以后才知道的。
一九八一年秋,我应邀回阔别多年的家乡讲学,带了一点北京的果脯去看王先生和张先生,并给他们各送了一首在招待所急就的诗。给王先生的一首不文不白,毫无雕饰。第二天,张先生带着两瓶酒到招待所来看我,我说哪有老师来看学生的道理,还带了酒!张先生说,是王先生一定要他送来的。说王先生看了我的诗,哭了一晚上。这首诗全诗是:
张先生说,王先生对他说:“我教过那么多学生,长大了,还没有一个来看过我的!”王先生指着“师恩母爱,岂能忘怀”对张先生说:“他进幼稚园的时候还戴着他妈妈的孝!”我这才知道王先生为什么对我特别关心,特别喜爱。张先生反复念了这两句,连说:“师恩母爱!师恩母爱!”
王先生已经去世几年了。我不知道她的准确的寿数,但总是八十以上了。
我觉得幼儿园的老师对小朋友都应该有这样的“师恩母爱”。
一九九六年八月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