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识1 “称赞孩子的成果和能力”:导致进取心下降
“做得真好!这么快就看完了!”“这么难的问题你都会做啊!真了不起!”
当孩子很顺利地给出正确答案后,我们都忍不住想夸奖他们一句,这是人之常情。
大家一直都认为,不断地夸奖孩子,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是支持、鼓励孩子成功的秘诀,在赞扬声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会更强。
其实,表扬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确实富有成效,反之则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就像刚才列出的那些夸奖,“做得真棒”“这么难的问题你都会啊”,对孩子取得的成果大加赞赏;或者对孩子已有的能力和知识进行表扬,诸如把“看得真快”“真聪明”常常挂在嘴边,这些做法都极具危害性。
畅销书《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针对这一观点做了一系列著名的研究1。在一次研究中,德韦克教授把小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分别做一些简单的拼图任务,只要他们认真拼就一定能完成任务。
拼图任务完成后,研究人员告诉“聪明组”他们拼图完成的数量(X),并表扬他们很聪明,他们的成果很了不起,比如对他们说“X(这么多)你们都可以拼完!做得真好!太聪明了!”而对另外一组“努力组”则表扬他们的努力程度,比如对他们说“通过思考和努力,你们居然可以拼完X(这么多)!你们终于通过努力完成了!”
然后再问他们一些其他问题,比如“玩拼图开心吗?”“回家后还想继续玩拼图吗?”“以后有信心拼得更好吗?”
通过这些问题,测试结果发现两组学生在“开心”“干劲”和“自信心”程度方面没有很大差异。
但是,当问到“如果再拼一次,想不想尝试拼一种难一点的拼图,还是想再拼一次跟刚才一模一样的拼图呢?”这两组学生的反应却有天壤之别。
大部分“聪明组”的学生选择了“再拼一次相同的拼图”,而“努力组”的学生90%选择了“想试试换一种更难的拼图”。
“聪明组”的学生被夸奖“聪明”,是因为感受到好评的原因是来自拼图完成的成果,所以想再次捍卫成果而继续获得表扬。而“努力组”却因为通过努力获得夸奖,所以想要不断地努力进取,再次获得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