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王小谟:“红色国防工程师”,一辈子只为一件事

袁于飞

王小谟(1938- ),雷达和系统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兼秘书长。设计研制了多种型号的雷达和预警机系统。主持设计的JY-8雷达成为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性能全面自动化的三坐标雷达,是新一代雷达的基石,并发展成一个新的雷达装备系列;设计了我国第一部高低空兼顾的JY-9雷达,在国外军事演习中综合评分名列前茅,成为国际上优秀低空雷达之一。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这一辈子,此时回头看,人生在世,无非是明白一些道理。比如,人吃过真正的苦后,才懂得什么是甜;比如,遇到挫折时,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比如,能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并把这件事和为党和国家做贡献相连,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王小谟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的感言

王小谟是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无线电工程系1961届毕业生。作为杰出校友代表回母校做报告时,他说:“在母校‘延安根、军工魂’精神的熏陶和培养下,‘红色国防工程师’成为我一生的写照。”

1938年11月出生于上海的王小谟,是一位出色的国防工程师,他把全身心都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雷达和预警机事业,为党和国家立了大功。

“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技术一起应用到预警机上,把设计变为现实。”王小谟说。在研制雷达和预警机的过程中,无数科研人员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

王小谟回忆:“当年,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我们一定要争口气,研制中国人自己的预警机’。那时候很受感染,把‘我们一定要争口气’这八个字放得很大,挂在试验场,每天一抬头就能看到。”

王小谟带领团队,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掌握了核心技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我国预警机的设计中也得到了贯彻,比如在预警机上装厕所、减噪等。

“研制成功国际领先的预警机,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是为什么其他国家用了十几年,而我们只用五年就能把预警机研制出来。”王小谟说。研制预警机,需要对飞机进行改装。而飞机的改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一个点一个点地去测外形,测完以后还要做风洞试验,涉及一系列航空安全的问题,因此就需要航空和电子两大部门团结协作。另外还要把全国都动员起来,各个科研单位都参与这样一个工程。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空警-2000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此时,对着在试验场机库白墙上挂了近十年的“我们一定要争口气”这幅标语,王小谟松了一口气。

王小谟还特别注重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他言传身教、甘为人梯,先后为我国培养出18位预警机系统或雷达系统总设计师。他说:“科学研究主要是靠人,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就是人才。因此还要注重科研人才的队伍建设,通过一些工程和项目把人才队伍培养出来。”

谈起缘何选择“预警机”作为终身事业,他爽朗地笑着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想为国家争一口气’。”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王小谟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报效国家,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信念,小学、中学接受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这辈子都忘不了。”

如今的王小谟依然关心我国的预警机事业,即便有时躺在病床上,他也会把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们请来面对面探讨交流。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坚持赶赴试验现场。

王小谟说:“可能大家认为中国的预警机已经很好了,但我们不能自满,应该抓紧时间研究下一代预警机。由于身体的原因,我不在第一线上了,但我还会继续做一些策划,多带几个博士生。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会一直工作下去!”

对于广大青年学子,王小谟也寄予厚望:“新时代青年学子要传承好延安精神,抓住机遇,担当复兴大任,做我国科技事业的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