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式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管理者的共情力决定下属的积极性

员工是企业之本,如何让员工热爱工作,是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重点。然而,一些管理者往往会由于缺乏共情力而忽视员工的潜在需求,导致在工作中不断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家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濒临破产,管理者向行业前辈请教良策。对方认为公司业绩太差的原因在于员工太过懒散,工作积极性不高,建议他恩威并施,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但由于管理者急于改变现状,进行制度改革,强化约束力,从而忽视了员工的感受。在一次例会上,他严厉地说:“我最后一次重申,无论是会议还是上下班,我都不想再看到迟到的现象,无论你出于什么原因。如果谁做不到,我就请他走人。”

然而,公司的岗位职责、目的和工作流程依然模糊,各个中层管理人员相互推诿。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削减掉员工的一部分工资,将其作为绩效奖金,并承诺奖金的额度会很高。

这一举措引得全体员工怨声载道,纷纷表达自己的不满:一位技术员抱怨说:“真是疯了,我讨厌这里的一切,工作增加了难度,工资却下降了。”一个采购员抱怨说:“他将原料成本降低了20%,还承诺我如果能够完成既定目标,就可以获得高额的奖金。对于当下的市场来说,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他还威胁我如果办不到就开除我,看来,我应该另谋出路了。”

在管理方式上,如果管理者缺乏共情力,一味忽视员工的基本需求,就会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管理者一方面指责员工的业绩差,效率低,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各种复杂冗长的交接班流程,开展毫无意义的早会、工作交流会、意见反馈会等。

一些管理者甚至剥夺了员工的私人时间,当自己的大脑中灵光一闪,发现了工作的疑点或想到了更为合理的方法时,不管是假期还是周末,直接一通电话打过去,给员工安排相应的工作。

对员工而言,薪资和待遇是工作中的个人需求重点。有的管理者只是一味地谈论工作的意义,对部门和企业的影响,将对员工的薪资问题一笔带过,告诫员工“不要动不动就谈钱,经验也很重要”。但是,员工工作的第一动力其实就是薪资和待遇,管理者口中的梦想和前途都是建立在薪酬基础之上的。讲的俗气一点,就是“钱没到位,干什么都没劲”。

缺乏共情的沟通方式,也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一些管理者喜欢给员工提意见。当员工和管理者说:“经理,关于这个项目,我有一些想法……”管理者回答说:“想法很好,但是,我觉得你……效果会更好一点。”

在大多数管理者看来,自己并没有否定对方的意见,但实际上“但是”“然而”等带有转折的词汇会使得员工关注“但是”之后的话,使自己的热情被扑灭。

管理者的冷漠也是如此。如果某位员工拿下了一个大单,在兴高采烈地向管理者汇报时,管理者简单的一句“我知道了”,会使得员工下意识地认为管理者无视自己的努力,不在意自己的成绩。久而久之,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少,工作积极性也就越来越低。

当员工向管理者提出某些想法时,出于各方面的考虑,管理者需要指出员工所忽略的点,一些管理者为了显示权威或展示自己的才学和眼界,会反问:“你想过这件事没有?你想过那件事没有?你的想法根本就行不通。”即使管理者的目的在于提醒员工思考问题要全面,但带有明显否定性质的表达会严重打击员工提建议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有“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你直接说重点”等,管理者的本意是想要告诉员工“你的表达缺乏逻辑”,却会让对方感受到一种指责的意味,导致员工认为自己不管准备得多充分,也不会受到重视。

对于管理者而言,比起如何激励员工,让员工充满动力,找到日常工作中扼杀员工积极性的原因也尤为重要。只有懂得共情,重视员工的感受,才能够有效避免因管理或沟通不当,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