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君病根秘穴埋线针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埋线的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注线针埋线的常规要求

1.做好准备 明确诊断,制订好埋线治疗方案,治疗前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以求得患者密切配合,是提高埋线疗效的关键。

2.体位 摆放好合适治疗体位。一般是先埋背部穴位,再埋胸腹部、四肢部位。

3.无菌消毒 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感染因素,严格避免交叉感染。

4.肠线准备 根据不同的病情、部位和个体差异,选用的肠线粗细长短不同,避免使用单一型号肠线。第一次埋线患者,先使用细点的肠线埋线,后期病情稳定时,再使用较粗肠线埋线治疗。对疼痛敏感患者也可打点麻醉药,无痛埋线可以减少疼痛感。

5.明确解剖位置 在血管、神经丰富的部位,要明确解剖位置,注线动作要缓慢,以防伤及神经、血管处。肠线埋入深浅度要合适,过浅易胀痛或感染,过深恐伤及神经、血管,埋入肌肉层较合适。

二、埋线操作技巧提示和注意事项

1.埋线操作技巧 除按以上步骤规范操作外,在操作技巧上有几点提示。

(1)技巧一:颈椎埋线最好使用较细肠线(2-0号或0号),或使用靓紫丝线和高分子PGLA线,患者不痛,埋线效果较好。埋线进针的肌肉层次是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埋线深度不超过3cm,进针角度75°适宜,一般颈椎病埋线2~3次都有好疗效。

(2)技巧二:胸椎埋线使用0号、1号线较好,常规中临床常见病症大多使用中药液浸泡的胶原蛋白线埋线,可在椎体中间的2号穴向1、3号穴埋入,也可在穴位下0.5寸处向上埋入,深度不超过3cm,进针角度25°~35°,T1~6的埋线进针层次是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T7~12的埋线进针层次是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椎部位埋线太浅的疗效不好,但也不能埋线太深,当进针角度超过45°以上危险度增大,以平刺或透刺为主。

(3)技巧三:腰椎埋线最安全,从解剖位置看,因为是埋在椎体之间,埋线针穿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竖脊肌。在临床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可选1号线,角度为65°~75°,直刺深度为3~4.5cm,较胖患者也可达到6cm左右。

(4)技巧四:腹部埋线要捏起皮肉,因为腹部皮肤较软,脂肪较厚,进针层次是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进针深度为捏起皮肉的1/2或3/5较适宜,直刺或稍斜刺进针,深度一般为3~5cm,腹部埋线不能太浅,如果埋线浅可能进入了脂肪层,容易感染和脂肪液化。进针时患者感到胀感或有点痛感了,应该就到肌肉层了,经过多次实践才能有这种感受。

(5)技巧五:骶椎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生殖系统病症的关键部位,进针一般为斜透刺埋线,它的进针层次是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第1~4骶后孔。进针角度为45°~55°,深度2.5~3.5cm。若骶椎埋线太浅,离神经根太远,则达不到预期疗效。

2.埋线操作细节 埋线进针操作方法:大家有的做过针灸,认为操作简单,无须多说了,但初学者要认真实践多次才能掌握好。前几年本书主编去外地讲课,看到不少医生埋线操作,有的进针很快,提针也很快,没有将线埋到应有的深度;也有埋线很快,埋线位置较浅,这些都达不到到达椎体神经根周围的目的,起不到埋线后好的疗效。应该是埋线时对准穴位快速进针(做腰椎颈椎埋线要缓慢进针,找到针感后再注线),随后旋转针柄90°,慢提快推针芯,棉签压住快速拔针,一气呵成。再就是根据埋线位置,掌握深浅度,埋线到离神经根最近位置疗效最好。

3.对初使用埋线疗法者的提示

(1)反复练习:不要小看埋线技术,通常看别人操作很轻松,埋线时很简单,自己操作起来要认真练习和进行多次埋线体验才能成功。

(2)多次体验:不要只从治疗1~2名患者身上看疗效,要从治疗多名患者的体验才能看到埋线效果,不能对一个患者仅埋线一次就评定埋线疗效,埋线几次后才能有好的效果。

(3)准备好埋线针具和肠线以及辅助埋线用具:2-0、0、1、2号线都准备好,不同病种使用不同的针和线,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准备好后再开始埋线治疗。

(4)掌握好正确的埋线操作规则:争取在多名患者埋线治疗中找到最佳操作感觉点,逐渐能达到得心应手的操作感觉,理解了病根秘穴配穴要点,按规则要求正规操作,手法熟练,埋线的成功率就大了。

(5)提前向患者解释说明:埋线前一定要向患者做好治疗前后的解释工作,以求得患者密切配合,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三、埋线的适应证

1.疼痛性疾病 包括神经性疼痛、慢性炎症性疼痛、内脏疼痛。

例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关节性疼痛、坐骨神经痛、急慢性腰背肌肉劳损的疼痛。

2.功能性疾病 包括神经痛,内科、外科、妇科等各科慢性疾病。

例如:内科的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等。外科的颈椎病、腰椎病、胆囊炎。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皮肤科的黄褐班、痤疮、荨麻疹等。五官科的鼻窦炎等。精神性、内分泌性及内脏功能失调性疾病等,如胃肠神经症、神经衰弱、失眠、便秘等。

四、埋线的禁忌证

1.5岁以下儿童患者禁用埋线。

2.严重心脏病患者慎用埋线,必要埋线时也不宜强刺激。

3.过饥、过劳、精神紧张者不宜马上埋线,以免晕针。

4.妇女月经期慎用埋线;孕妇不宜在腰部埋线。

5.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超过10mmol/L以上)不要埋线。

6.关节腔内不要埋线,以免发生感染。

7.不宜在皮肤破损处埋线,以免感染。

8.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要埋线。

五、埋线后的几点要求

1.埋线后48小时内不要沾水。

2.在一个针眼多次埋线,应偏离上次的位置。

3.埋线后3~5天不要喝酒、吃海鲜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并禁止有性行为。

4.埋线后症状好转,应巩固治疗1~2次,以巩固疗效。

六、埋线的几种方式

1.单层埋线 一个针眼埋入一根肠线,用注线法(图2-7)。

2.多层埋线 一个针眼上下或上中下层埋入2根以上肠线(图2-7)。

3.扇形埋线 一个进针点向多个方向埋入2根以上肠线,呈扇形排列(图2-8)。

4.多线埋线 一个针眼埋入2~6根细肠线,用U线法。

5.透线埋线 一根长肠线连接两个穴位的埋线方法,一般用注线法。

img

◆ 图2-7 单层多层埋线图示

img

◆ 图2-8 面部下颌扇形埋线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