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28章 释迦涅槃圣迹图

这里千手观音的830只金手呈放射状展开,每只手掌中各现法眼,配合主尊11面头冠,构成完整的千手千眼观世音法相。

————————————

北崖的释迦涅槃圣迹图,在大足石刻中,这尊卧佛造像以其宏伟的体魄和显赫的位置脱颖而出,成为整个大佛湾内最为引人注目的存在。

它横卧于佛湾东岩,全长达31米,展现出半身像的雄伟姿态。

其造型比例精准,体态丰腴壮硕,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由于匠师们多采用圆刀雕刻技法,造像各部分的线条显得格外浑厚柔和,完美地展现了佛主涅槃时的安详神态,令人心生敬畏。

“涅槃”是佛教修行者所追求的最高果位和最理想的境界,意味着达到肉身消失、不生不死的永恒状态,是修行者灵魂的彻底升华和永恒解脱。

涅槃变相历来有着严格的造像仪轨。

根据佛经记载,佛主是在两棵娑罗树之间,“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手支颐而卧”。

这尊卧佛的身位与佛经的描述基本吻合,体现了对经典的尊重与传承。

根据多种《涅槃经》的记载,释迦牟尼涅槃时,大地发出六种震动,树木倒塌,房屋倾覆。

众弟子们悲痛欲绝,有的挖心剖腹,有的引火自焚,整个场面一片混乱和恐慌。

早期的涅槃变相也几乎都是这样来表现的。

然而,这样的表现方式会让观者产生疑问:释迦牟尼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众弟子们为何不为他高兴,反而如此悲痛欲绝?

因此,后来的涅槃变相逐渐发生了变化,整个画面只传达出一种肃穆宁静的感觉,不再有先前的恐慌气氛。

这种改进在大佛湾的这龛涅槃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这尊造像中,释迦牟尼慧眼微闭,安详而卧。

他的弟子们从平地涌出,躬身肃立,正在聆听老师的最后一次说法。

释迦的胸前设有供坛、祭品和香炉,炉中香烟袅袅,直上青天。

在云端之中,站着的是释迦牟尼的家眷。

经书上说,释迦之母摩耶夫人于兜率天宫闻得释迦涅槃的消息,率领众眷属从天而降,手持香花水果,游虚空以赞圣德。

整龛造像布局严谨,既烘托出佛主涅槃的神圣气氛,又巧妙地运用了“以小衬大,以竖破横”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涅槃变相是佛教艺术中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题材,全国各地都有许多类似的造像。

然而,这龛造像在造型处理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整个卧佛只表现了上半身,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于地下,左肩在五色祥云之中,象征着释迦牟尼横卧于天地之间。

这种处理方式使造像显得意境博大而富有魄力。民间甚至夸张地形容宝顶的卧佛是“头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这正是采用这种“意到而笔不到”的表现手法所产生的良好艺术效果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