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前
郑文焯,旗姓文,隶内务府正白旗汉军。
按:对郑文焯旗籍的认识,长期以来存在谬误,如钱仲联选注《清词三百首》,钱仲联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黄拔荆《中国词史》,江庆柏编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言文焯隶“汉军正黄旗”;孙雄《高密郑叔问先生别传》,金天羽《大鹤山人传》,陈乃乾辑《清名家词》,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马兴荣、吴熊和编《中国词学大辞典》,钱仲联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言文焯隶“正黄旗汉军”;戴正诚《郑叔问先生年谱》,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陈玉堂编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言文焯隶“汉军正白旗”;恩华《八旗艺文编目》,龙榆生《清季四大词人》,严迪昌《近代词钞》《清词史》及叶嘉莹《清代名家词选讲》只言其为“汉军”。文焯两位兄长文焕与文炳的“履历单”记录二人的旗籍为:“文焕 系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海丰佐领下人。”“文炳 系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海丰佐领下人。”(《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3册,第698页;第5册,第637页)可知文焯旗籍应为“内务府正白旗汉军”。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后文引用均简称《通谱》)卷七十七“郑氏”条云:郑朝辅,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份无考。其孙郑仁民,原任护军校。曾孙郑连,原任佐领;郑斌,原任库掌;郑达,原任主事;郑文,原任骁骑校。四世孙郑五赛,原任员外郎;郑鼎勋,现任知县;郑君懋、常海,俱现任笔帖式;郑禅宝,原任浙江按察使;郑桑格,现任武英殿理事监造。五世孙海常,现系举人;郑廷仪、永德、成德,俱现任笔帖式;明德,现任主事;郑廷翰,现系生员;郑廷栋,现系监生。(《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第839页)
《通谱》所记郑氏世系如下:
郑朝辅
子——?
孙——郑仁民
曾孙——郑连(琏)、郑斌、郑达、郑文
四世孙——郑五赛、郑鼎勋、郑君懋、常海、郑禅宝、郑桑格
五世孙——海常、郑廷仪、永德、成德、明德、郑廷翰、郑廷栋
而按照戴正诚《郑叔问先生年谱》所记世系则为:
九世祖——国安
八世祖——思民
七世祖——郑琏
六世祖——从义
五世祖——禅宝
高祖——成德
仁民、思民当为同辈,同为郑朝辅之孙,则郑朝辅为文焯十世祖。另,文焯子郑复培《先考小坡府君行述》(后文简称《行述》)中也云:“十世祖讳国安,为关东海岛镇守协镇,从龙入关。”依此,则郑朝辅即为国安,与戴正诚《郑叔问先生年谱》(后文简称戴《谱》)所记相差一辈。又据戴《谱》所记,禅宝父为从义,而《通谱》则记禅宝父为郑琏,其中也相差一辈。国安是否即郑朝辅,当依据何者为准,难以断定。现依据戴《谱》所记世系顺序,综合二谱及《行述》,并辅以相关史料,对文焯家世略作考察。
国安(郑朝辅),十世祖,清开国时,为关东海岛镇守协镇,从龙入关,晋赠振威将军。
按:国安应为明末驻守在关东海岛的低级军官。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努尔哈赤攻陷铁岭,国安归降后金当在此之前。降后,编入满洲正白旗包衣。顺治入关定都北京后,据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设立了内务府,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初为三品,雍正十三年(1735)升为正二品。郑氏由满洲正白旗包衣编入内务府,故后世多担任内务府官职,或由内务府官迁其他官职。
?,九世祖。
思民,八世祖,以佐领兼管銮仪史,诰赠光禄大夫。
郑琏,七世祖,兵部侍郎,户部尚书,兼总管内务府大臣,诰授光禄大夫。
戴《谱》:康熙二十三年,扈嘉谒东陵,礼成,御书“眉寿堂”匾额以赐。
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历朝八旗杂档》第四包第133号档案记载:正白旗包衣五甲喇参领常住、佐领尚志舜,(由)盛京进京。原佐领高国元,接续佐领曹尔正、张士鉴、郑琏、曹寅、祁三路。(此号档案原件上盖有“正白旗内府旗鼓三佐领”红色篆文图记)(转自王钟翰《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题》,《清史满族史讲义稿》,第107页)
《八旗通志》卷五《旗分志五》“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所属四佐领一管领”条下:第三旗鼓佐领,亦系国初编立,始以高国元管理。高国元故,以曹尔正管理。曹尔正缘事革退,以张士鉴管理。张士鉴故,以郑连(琏)管理;郑连(琏)缘事革退,以曹寅管理。曹寅升江宁织造郎中,以齐桑格管理。(《八旗通志》,第90页)
从义,六世祖,员外郎,晋赠荣禄大夫。
禅宝,五世祖,长芦巡盐御史,协理内务府总管,浙江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山东布政使,总管内务府大臣,诰受荣禄大夫。
戴《谱》:时陕甘不靖,曾奉钦差,会同左都御史史贻直、侍郎杭奕禄,率领翰林院庶吉士等斋谕前往二省,开导训谕,觉悟愚蒙。
《重修天津府志》卷十二“职官”“长芦巡盐御史”条:郑禅宝,满洲人。五年任,六年留任。
《清史稿·食货志四》“盐法”条:雍正间,用长芦巡盐御史郑禅宝言,将丁银摊入于地征收。(《清史稿》,第3606页)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原任浙江按察使。
《八旗通志》卷五《旗分志五》“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所属四佐领一管领”条下:第四旗鼓佐领,亦系国初编立,始以郎中费扬武管理。……马维翰故,以郎中协理内务府总管兼监察御史郑禅保(宝)管理。郑禅保(宝)升任山东布政使,以参领赫达色管理。(《八旗通志》,第90页)
《济南府志》卷二十九“秩官”:郑禅宝,满洲正白旗人。雍正十年任山东布政使。
《清代职官年表》:雍正十年(1732)由河南布政使改任山东布政使。(《清代职官年表》,第1821页)
成德,高祖,二品荫生,主事,晋赠荣禄大夫。
鹤年,曾祖,内务府主事。
曾祖母,张氏,晋赠一品夫人。
普安,祖,江南织造处兼管龙江关税务,镶黄旗、正黄旗公中佐领,管理新陈枪营、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总理工程处武英殿御书处事务,晋赠荣禄大夫。
祖母,丁氏,晋赠一品夫人。
普明,本生祖,江南织造笔帖式,晋赠荣禄大夫。
本生祖母张氏,晋赠一品夫人。
瑛棨(?—1878),父,字兰坡,号兰坡居士。由内务府笔帖式累擢河南卫辉府、南阳府、开封府知府,长芦盐运使,后历官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陕西巡抚等。因镇压捻军不力,同治二年(1863)被革职,后起用为科布多参赞大臣、山西按察使等。诰授荣禄大夫,振威将军。
据《清史稿》“疆臣年表”等,列其履历如下:
内务府候补笔帖式 道光?年—道光九年
笔帖式 道光九年—道光二十二年
堂委署主事 道光二十二年—道光二十八年
河南卫辉府知府(堂委署主事署) 道光二十六年
河南南阳府知府(堂委署主事署) 道光二十七年
河南彰德府知府 道光二十八年—咸丰一年
河南开封府知府(河南彰德府知府署) 道光三十年
河南开封府知府 咸丰一年—咸丰四年
开归陈许道(河南开封府知府护理) 咸丰一年
河南粮储盐法道 咸丰四年
长芦盐运使 咸丰四年—咸丰五年
河南布政使 咸丰五年—咸丰九年
河南巡抚、河东河道总督(河南巡抚兼署) 咸丰九年—咸丰十年
陕西按察使 咸丰十年
陕西布政使(陕西按察使署) 咸丰十年
陕西布政使 咸丰十年—咸丰十一年
陕西巡抚(陕西布政使署) 咸丰十一年
陕西巡抚 咸丰十一年—同治二年
内务府员外郎 同治八年
头等侍卫 同治九年
科布多参赞大臣 同治九年—同治十年
山西布政使(山西按察使署) 光绪二年
山西按察使 光绪二年—光绪四年
《清史稿·文宗本纪》:(咸丰九年)以恒福为直隶总督,瑛棨为河南巡抚。〇(咸丰十年)丁丑,瑛棨以迟解京饷降官,以庆廉为河南巡抚。〇(咸丰十一年)以瑛棨为陕西巡抚。(《清史稿》,分见第752、758、766页)
《清史稿·穆宗本纪》:(同治元年)谕穆腾阿、瑛棨办理西安防剿,多隆阿兼顾省防。〇(同治二年)陕西回匪窜鄠县,从瑛棨请,留马德昭办省防。〇甲戌,以凤翔困守半年,诏责瑛棨贻误,趣雷正绾驰救解围。〇瑛棨有罪,褫职。命刘蓉为陕西巡抚,张集馨署之。(《清史稿》,分见第788、793页)
《清代职官年表》:咸丰五年由长芦盐运使迁河南布政使;咸丰九年迁河南巡抚;咸丰十年由陕西按察使迁陕西布政使,咸丰十一年迁陕西巡抚。(《清代职官年表》,分见第1921、1925、1703、1927页)
《光绪山西通志》卷十三“职官谱”五之四“按察使”:瑛棨,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二年任。(《光绪山西通志》,第1436页)
《八旗文经》:瑛棨,字兰坡。郑氏,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官至陕西巡抚。(《八旗文经》,第476页)
《中国人名大辞典》:瑛棨……道光、咸丰间,由内务府笔帖式累擢河南布政使……官至陕西巡抚,以事革职,寻补山西按察使卒。(《中国人名大辞典》,第1294页)
母氏李,继母氏周,均诰封一品夫人。庶母氏陈,貤赠一品夫人。
按:李佳继昌在《左庵词话》卷下曾说:“郑叔问孝廉,与予为中表谊。”(《词话丛编》,第3145页)可知,瑛棨之原配李氏为继昌之姑母。继昌与文焯为中表兄弟。
文焕,兄,字幼兰,道光二十八年(1848)生。捐官出仕,署河南开封府。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文焕“履历单”:文焕,由监生遵例报捐郎中,指分内务府补用。光绪四年改捐知府,指分河南试用。投效甘省军营,因新疆南北两路肃清,在事出力,经大学士、前陕甘总督左宗棠保奏请归候补班前补用。(《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3册,第698页)
按:光绪六年“履历单”记其时文焕三十三岁,可知其生于1848年。张尔田《近代词人逸事》:“文小坡(焯)为瑛兰坡中丞子。一门鼎盛,兄弟十八。”(《词话丛编》,第4376页)张氏可能据文焯口述所记,兄弟十八,并非指同胞兄弟,当是郑氏一门包括从兄弟之数。文焯《梦余集》有《出门行·别家兄幼兰》一诗,诗中有句云:“同胞兄弟五人耳,两人已为饥驱走。”可见文焯同胞兄弟为五人,分别为文焕、文炳、文焯、文燮、文炘。
文炳,兄,字卓峰,咸丰二年(1851)生。捐官出仕,曾任广东运同、江西南安府知府、江西九江道台、江西提法使。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文炳“履历单”及“履历折”:文炳,由监生报捐七品笔帖式。咸丰七年,因父瑛棨前在河南布政使任内捐米一千石,移奖以主事候补。同治九年十一月补授主事。同治十一年十月,因襄办大婚庆典,经总管内务府大臣保奏开缺,以员外郎补用。光绪四年九月报捐运同,不论双单月选用。光绪十二年十月选授广东运同。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到广东省,五月署理广州府佛山同知。光绪十五年十月赴运同本任。光绪十六年十一月报捐知府,不论双单月在任候选,并捐道员外衔。光绪十八年四月加捐分缺,先仍在任候选,九月经吏部拟选江西南安府知府,调取引见。光绪十九年二月,交卸运同篆务,五月初二日,吏部带领引见,奉旨补授江西南安府知府员缺。
按:光绪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呈送皇帝御览的“履历折”称其时三十五岁,知文炳生于1851年。光绪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呈送皇帝御览的“履历折”:“奴才文炳……由捐纳双单选用盐运司运同。于光绪十年八月分出有天津长芦分司一缺,轮选到班,系汉军人回避,直隶照章归于双月回避。即用今签掣两广盐运司运同缺。”(《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27册,第637页、第656页)
文燮,弟,字小舫,咸丰十一年(1861)生。
戴《谱》:咸丰十一年,庶母弟小舫文燮先生生。
文炘,弟,字少兰,同治三年(1864)生。曾任山西绛县知县。
戴《谱》:同治三年,庶母弟少兰文炘先生生。
文烺,从兄,字(号)念慈,人称嚼梅先生。
按:郑文烺《瘦碧词序》云:“嗟嗟!吾两人尚志嗜古,甘自沦薄,十年为学,而相望于穷。今子所造已若此,予衰且病,粗有吟啸,行将从子聊浪乎大鹤之天,放歌以老。”可见,文烺亦是奔波四方,偃蹇穷困者。郑文焯致朱祖谋书记文烺云:“吾兄器干雄恢,一生兀峍不宜官。工书,行草体势得鲁公争坐位帖神妙。”(《大鹤先生手札汇钞·致彊村》,《词话丛编》,第4359页)戴《谱》云:“嚼梅先生工诗古文辞,善书。”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卷八云:“其从兄念慈大令文烺书翰遒美,亦能诗。”(《雪桥诗话余集》卷第八,第568页)文烺曾写郭麐《词品》赠文焯。朱祖谋题文烺所写《词品》有云:“此笺写频伽《词品》及吾郡董若雨香方,盖己丑岁自山左写寄叔问者。时叔问方究声律之学,故录频伽相饷。”(戴《谱》引)
贞仪,妹,咸丰七年(1857)生。
戴《谱》:咸丰七年,贞仪夫人生。
毓秀,妹丈,称钟山先生。德椿之长子。曾任安庐滁和道。
张宜人,妻,字眉君。热河正总管毓泰长女。工绘事,善鼓琴。
方恭人,妾。光绪丙戌年(1886)纳,生复培、茂韶。
张小红(红冰),侍妾,文焯为其取字南柔,又曰可可。
张尔田《近代词人逸事》:小坡方有比红之赋,即所谓侍儿红冰是也。后遂归于小坡。乃于剪金桥卜西楼以贮之。《冷红词》一卷,大半咏此。(《词话丛编》,第4368页)
《近代词人逸事·词林新语》:叔问有姬字南柔,后叔问十五年卒,无以为葬。彊村、蕙风约客醵资薶之虎丘,题“冷红阁故姬南柔之墓”,过者每为掩泣。(《词话丛编》,第4372页)
戴《谱》:新纳吴趋歌儿张小红,别居庙堂巷龚氏修园,为赋《折红梅》词。……又倩顾若波君为绘《冷红簃填词图》,其以“冷红”名集者以此。
按:此妾颇得文焯宠爱,可谓知音。文焯词集常钤“侍儿南柔同赏”之印。
郑茂韶,女,光绪十四年(1888)生。适戴正诚。
《行述》:戊子生茂韶家姊。
高拜石《词人贵公子——大鹤山人郑叔问》云茂韶“能书画,酷似其父母”。(《新编古春风楼琐记》七,第23页)
戴正诚,女婿。
戴正诚(1883—1975),字亮吉。重庆江北县洛碛镇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日本留学,毕业于山口高等商业学校。后长期在国民政府财政部任职,曾担任科长之职,财政经济论著颇富。又能诗文,著有《黄山游草》《峨眉游草》《碛乡杂咏》等。所撰《郑叔问先生年谱》,是保存文焯史料最丰富的著作。(杨德安《戴正诚先生简介》,《江北县文史资料》第二辑,第158—160页)
戴乾符,外孙女。
戴乾符(1921—?),1939—1941年先后就读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重庆大学,主修化学,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学校、北京市第73中学化学教师,为北京市中学高级教师。晚年居北京。(《金女大校友口述史》,第302—307页)
戴乾定,外孙。
戴乾定(1926—?),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1950年回国,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任职。1979年,任联合国货币基金组织中方代表。1984年,于英国伦敦任中国银行经理。晚年居北京。(杨德安《戴正诚先生简介》,《江北县文史资料》第二辑,第158—160页)
戴乾和,外孙女。
郑复培,子,字君来。光绪十六年(1890)生。娶徐氏。
《行述》:再阅二年庚寅生不孝。
郑汝铭,孙。
郑汝鉴,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