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概率思维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投资中要降低预期,不要为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去做高风险的事,投资这件事需要我们反复做、长期做,我们不可能靠一次好运气解决问题。不能靠运气就只能遵循基本的概率原则,这一节我们来分享投资为什么要有大概率思维。
一、为什么概率对投资如此重要
如果一件事只需要做一次,我们可以拼运气,谁还没个运气好的时候呢,只要我们同时也能理性地接受失败的结果即可。但一件事需要长期做,我们就只能讲概率了,只能站在高概率的一边,因为没人能运气一直好。
如前文所说,靠好运气投资股市肯定不够,即使买到一只涨两三倍的股票,又莫名其妙地拿住了,也不至于解决问题。很少有人会赚一次钱后就主动退出股市见好就收。赚了钱,我们一定会认为这件事简单,一定会继续做下去。股市是一个需要我们不停做决策的地方,只有做高概率的选择才能成功。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股市是个认知变现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赚不到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钱,除非靠运气,但靠运气赚到的钱,早晚也会凭实力亏回去,这是一种必然。”在股市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认知的变现,所亏掉的每一分钱,也是因为认知的缺陷,股市最大的公平在于,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运气短期赚到超过认知的钱,但股市会有无数种方法,让他把这个钱还回去。
二、概率与价值投资
先讲一个故事。
美籍华人马凯文,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大学期间他和同学一起玩转美国各大赌场,合法赢得了超过600万美元的巨款,以至于后来各大赌场不得不对他们进行了准入限制。而他本人也在美国出了名,被称为“华裔赌圣”。后来他的这段经历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决胜21点》,风靡全球。他写过一本书叫《大概率思维》,虽然这本书不是讲述投资的,但是很多理念和投资非常契合。大概率思维只做大概率的事,这也是很多投资大师成功的秘诀。
说到概率与价值投资,我们先要讲一个概念——“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一件事情在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下继续发生的概率。比如一副扑克,一个A出现以后就影响着下一个A出现的概率。除去大小王,一副牌有52张,其中有4张A,抓到A的概率是4/52。如果我们第一次就抓到了A,那么继续抓到A的概率就变成了3/51。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已经把51张牌全部翻了出来,而第4张A还没有出现,那么最后一张牌是A的概率就是100%。与此不同的是猜硬币游戏,硬币正反面每次出现的概率总会是50%,即便你扔上1万次仍然是50%,下一次出现的概率是不会受以前结果影响的。
回到投资上,如果我们频繁更换企业,单纯去猜哪家企业的股价可能马上会上涨,这就像猜硬币的两面,每次决策都相当于从头开始,不会因为你连错了十次,下一次成功的概率就提高。更何况在股市是从几千家企业中猜上涨的企业,显然比猜硬币更难。涨了小赚卖出,亏了割肉离场,频繁更换新企业,你对一家企业的认知就总要清零重来。这样的决策是无法提升投资成功率的。这就是为什么做短线投资可能会经常有不错的朋友圈素材,但长期统计下来赚不到多少钱,甚至还会亏损的原因。
如果我们换个方法,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寻找确定性强、经营稳定的投资机会,深入去挖掘一家企业的价值,随着不断深入研究,对这家企业的价值判断会更加准确,判断成功的概率就会逐步提升,只要你对一家企业的价值判断基本正确,那么随着股价走低,投资的成功概率反而是会提升的。我们可以等待一个概率合适的时候买入。
三、如何让我们理性地站在大概率一边
即使我们知道了选择大概率的重要性,也要能够理性分清哪一边才是真实的大概率。在投资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收集数据来加深对企业判断的准确性,但是我们往往在收集数据时会陷入三大认知误区:证实性偏差、选择性偏差和损失规避,最终导致数据判断失误,做出错误的选择,下面我们聊聊如何规避这三大误区。
证实性偏差:所谓证实性偏差就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关注支持个人观点的数据,忽略与个人观点相冲突的数据。
这是人类的天性,当人们看到一组数据时,总喜欢杜撰出一种论述,以此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合理”化。因此我们常常是已经有了对企业的喜好,再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数据,实际上更加关注的是故事而非数据本身,我们会无意识地接受与心中观点相符的事情,而忽略与之相冲突的事情。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种现象,比如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别人的成功是因为运气,而不是实力,这样面对自己暂时的不成功就可以归咎为运气不好,而不是不努力或能力不够。
这一点在投资中同样很常见,一旦我们持有一家企业的股票,就会无限放大相关的好消息,同样会对坏消息嗤之以鼻,看到稍微有不同的观点出现时,我们甚至会感到愤怒并且恶语相向。同样,一家我们不看好的企业,即使它的股价上涨了,我们也会带着偏见觉得只是单纯的炒作,而不是认为自己看错了。在投资中我们一定要警惕这种行为,更加理性地去看待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我们的决策依据总是出自于主观认可的数据,这很容易导致出现用拙劣证据证明拙劣想法的局面。
选择性偏差:选择性偏差和幸存者偏差类似,就是说我们经常会基于可见到的数据做决定而忽略没有看到的数据。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军方准备加强战斗机的装甲防护,在统计机身上被打中的弹孔位置后,决定在弹孔最集中的部位进行加固,以抵抗敌方火力。这个决定看似合理,实则已经陷入偏差之中,美军只注意到了那些幸存下来的飞机,而实际上那些被摧毁的飞机才是更重要的考察样本,被摧毁飞机的受损部位才是致命的。
上面这个案例就是选择性偏差对决策的影响,我们很容易只注意看到的数据,而忽略看不到的数据。如果我们想要做出理性的决策,就要考察所有的数据,而不能断章取义,抽取某一时期或某一部分作为样本。所谓分析企业就是尽量去了解企业信息,完善对企业的认知,不让自己走进盲人摸象的误区。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新闻,高考状元生活落魄或者小学毕业的人人生辉煌,这时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学习好也不一定有出路,学习差也可以赚大钱。但实际上,正因为是小概率的事件才会上新闻,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学习优秀的人,都有更好的上升空间,大部分学习不好的人都只能做底层工作。也正因如此,偶尔的例外才会被当作新闻。但我们看到新闻后,可能就忽略了背后的大概率现象,执着于小概率的事件,认为读书无用或学习无用。
再比如,股市中每天都有不同的股票涨停,但同一个人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连续抓到涨停的概率为零。我们往往看到了每天都有涨停的股票,或者看到了一个传奇致富故事,就忽略了每天涨停的股票只是几千只股票中的小部分,传奇暴富的故事哪怕是真的也只是几亿分之一,当我们只关注了小概率的表面数据,忽略了没看到的大概率数据,就会执着于去做小概率的选择。
小概率的事情发生反而容易被人关注,但实际上背后是更多结果相反、不被关注的大概率事件。对于长期做的事情,我们必须要押注大概率才可能成功。
为了避免证实性偏差,就应该客观地考虑所有数据,而不是仅仅考虑支持个人观点的数据;为了避免选择性偏差,就需要拥有全面的数据集合,而不是看到一个局部数据就妄下定论。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有时人们获取数据和搜集信息时,会陷入认知误区,从而导致无法得到精准内容,所以我们在分析企业或收集相关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信息搜集应该基于客观事实。决策的质量取决于输入的数据,如果起始输入数据不好或者本身就是带着偏见的选择,那么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判断。有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明明是分析一家新企业,但心中对这类企业有喜好或偏见,搜集信息的时候就会着重搜索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
(2)信息应该以简单的方式呈现,使其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把信息复杂化的过程可能就是添加自己偏见的过程。
(3)真正的信息搜集不是搜集容易得到的,而是搜集对分析有用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有价值,而不是易得到。
我建议大家买入一只股票前先写交易报告,此时我们不知道这笔投资最终的结果,是比较容易客观写下买入逻辑和思考的。等这笔交易结束后,我们可以重读这份客观的交易报告,看看当时有没有思维漏洞,以此来补足自己的短板。如果我们投资决策前不做记录,投资结束后再做总结,就会很容易出现两个状况:在这笔投资成功的时候,我们会忽略偶然性,无限放大自己决策的重要性;在这笔投资失败的时候,我们潜意识更愿意把错误的原因归咎于自身以外的事物,从而无法理性看待这笔交易的过程,失去改进的机会。
损失规避:损失规避指的是潜在损失对于人们的影响高于同等价值的收益,换句话说,人们不喜欢损失。行为金融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做过这样一组实验。
第一个实验:被实验团体先行持有1000单位的现金,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A:50%的概率将持有的现金增加为2000单位。B:100%的概率将持有的现金增加为1500单位。此实验中,被实验团体的16%选择了A,84%选择了B。
第二个实验:同实验团体先行持有2000单位的现金。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C:50%的概率损失1000单位现金。D:100%的概率损失500单位现金。此实验中,同实验团体的69%选择了C,31%选择了D。
我们可以看到的结果是,当面对钱增加的选择时,大部分人会选择稳定地得到1500元。但在面对损失的时候,更多人却愿意为了减少损失去搏一搏。这在投资中会导致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买了一家非常低估企业的股票,稍微涨一点,就马上选择卖出,这个时候大部分人考虑的不是企业还很低估,而是要尽快保住这点收益。
第二种情况:看错了一家企业,虽然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决策失误,但还是不愿意卖出,因为马上卖出意味着100%接受亏损,死扛意味着还有小概率的机会减少亏损。
这两种情况怎么解决呢?
第一种情况的解决方法:我们要理解投资的波动性,投资中要具有长期视角。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我们要想在它身上获得超额收益,都要经历股价波动的阶段。对于优秀且低估的企业稍微上涨就落袋为安的行为,看似规避了风险但也放弃了从优质企业获得长期收益的机会,真正可以为我们带来超额收益的是长期持有优秀企业的股票,而不是试图规避所有短期的下跌。
第二种情况的解决方案:避免掉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已经发现看错了企业,可能会有人因为不卖出减少了损失,但这是小概率的事情,更大的概率是发现错了不卖出最后损失更多。同时我们为了安慰自己,给自己的搏一搏找个理由,又很容易陷入证实性偏差。忽略当前的坏消息,只关注支持个人观点的数据,比如发现自己看错后,会在潜意识中找很多理由来告诉自己这家企业并不高估,自己并没有看错,然后犯下更大的错误。
四、理解波动性和具有长期视角
既然价值投资这么好,选择大概率如此重要,为什么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呢?
(1)价值投资是一件慢慢变富的事情,需要靠复利的积累逐步提升我们的财富等级。但这个市场大部分参与者期望的都是快速暴富,如果用很长的时间去做一笔投资,这期间还要花费精力去深入了解企业,自然很难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2)价值投资在短期内也经常收到负反馈,这也导致很多人因为短期的负反馈放弃了这条投资路。价值投资顾名思义是基于企业的价值,就像你进货做买卖,同样质量的商品,一定是进价越低越容易赚钱,但一件人人哄抢的商品,想以很低的价格买入是不可能的,所以想买得便宜往往就要去找当前被人冷落的企业。但市场情绪的转变又是个缓慢的过程,造成的结果就是即使你以便宜的价格购买到了一家企业,依然可能继续面对下跌的情况,结果很可能是虽然基于价值但是短期看依然亏损,也让很多人误以为这个方法不可能赚钱,最终选择了放弃。
能让我们坚持选择大概率的前提是理解波动性。无论商业领域或是做投资,即使概率对我们有利,也常常会获得负面的结果。这个道理很简单,即使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是80%,我们也无法完全避免不想看到的20%出现。
因此,理解波动性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真理,所谓波动性就是指短期或某一次的结果可能出现在小概率的一方,而理解波动性就意味着“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可能你买了一家低估且业绩优秀的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下个交易日股价就会上涨,在短期内你可能得到负反馈,这家企业的股价可能反而是下跌的。
投资中除了做大概率的事,我们还要记住以下两条。
第一条:不要上杠杆,不让自己在负反馈期间被迫离场。
第二条:有足够的耐心,即使你是正确的,在负反馈期间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我们打个比方,两个人玩抛硬币的游戏,如果正面朝上甲给乙1.1元钱;如果背面朝上那么乙要给甲1元钱,按照数学常识,正面和背面朝上的概率各为50%,乙显然会成为最后的赢家。然而,现实的情况可能是,背面连续朝上10次,乙就失去耐心选择退出游戏了。但如果乙相信概率继续玩下去,就一定会赢得这场游戏。
现实中只要不是100%概率的事情就会有波动性,能够理解波动性的人会从中收获颇丰,而进入一时负面波动区就急着退出的人,则成了波动性的牺牲品。
在股市我们往往是这样,买入一家企业的股票就期待它每天上涨,几天不涨就焦躁不安选择卖出。如果是入市三五年的老股民翻翻自己以往的持仓记录,一定会发现自己曾经持有过不少优质的企业,但都没有赚到对应的收益,因为我们缺乏耐心,很多时候即使选到了一个大概率获胜的投资机会,也可能因为短期的负反馈放弃。
学会应对波动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无论是投资体系还是选择的企业,即使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短期也可能得到负面结果。大部分人亏钱,都是因为太在意短期的波动性,几天不涨就换股,投资体系一个月不顺就想换方法,从而造成频繁更换投资体系和企业,最终在盲目试错中亏光本金。我们要知道,时间越短越难预测,预测越多越易出错。
如图1-1所示,图中的直线表示企业的业绩,曲线代表市场的情绪。即使企业的业绩是不断增长的,市场的情绪也会像钟摆一样不断在兴奋和恐慌之间波动。我们需要去寻找那些业绩不断提升的优秀企业,忽略且不执着于预测短期的市场情绪。
图1-1 企业的业绩与市场的情绪
在投资中的很多煎熬和焦虑都是波动性带来的后果,也是暂时的。应对波动性的最佳方式就是坚持正确的策略,重视和保持长期视角。虽然上市企业的股价每天都在变化,但我们买入企业的基本面实际上并不会如此频繁变动。
如果我们坚信自己的投资策略是有效的,那么就坚定执行,不要因为短期的负面反馈就轻易改变自己的投资体系。我们要想将优势兑现,就需要对大概率的事有足够的耐心。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以前做过几年电商,也投放平台的广告,大部分情况下平均20个点击转换一次购买,这个转化率我是基本满意的。但现实中这个转化率不是均匀分布的,有时候前70次点击都没成交,但可能从70次以后连续成交了5单。其实也相当于不到20次点击就转化了一单。如果没有长期视角,可能就会在50次都没效果的时候得出结论,这个宣传途径是没意义的,从而放弃了一个不错的宣传渠道。
我们投资中做到三年翻一倍,甚至五年翻一倍,总体下来收益都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在实际的执行中,我们即便买到了优秀的企业,这笔投资的收益也不会是平均到三年或五年中的每一天给我们,很多时候可能是前两年半都是默默无为的等待,最后半年才是收获。如果我们不坚信自己的分析,没有长期视角,完全有可能持有了平淡的前一两年却在丰收的前夜选择了放弃。持续做正确的事,保持乐观,坚信会获得回报,那么最后才有可能真的得到回报。
需要长期不断做决策的事情,结果一定会落到大概率的一边,理解大概率思维就是我们股市盈利的根本,希望能够通过本节内容帮助大家充分理解大概率思维和规避一些思维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