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第1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辑手记

数字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经济社会结构,也对现有的社会科学体系和理论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如今呈现给读者的《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正是以数智时代为背景,汇聚理论研究和知识创新,直面新的变化和挑战,探寻多样化的方案和可能性。这里的总第1辑共刊发了33位国内外学者的24篇文章,既有严谨的纯学术论文,也有基于研究和观察的评述文章,还有与政策建议相关的策论,内容涉及数字时代的学科构建与研究范式、经济与管理、数字治理、数字金融,供读者撷取。

在学科构建方面,主编江小涓回顾了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带来的冲击,如数据要素、服务业性质改变、“云工厂”等产业组织创新、研发和创新的新形态、政府与市场边界变化及监管等公共治理问题,由此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数字时代的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建设的命题。盛斌、洪永淼、邓小铁、李三希则分别探讨了数字贸易、人工智能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影响、数字经济的算法均衡,以及数字时代的信息经济学。

在“数字时代的经济与管理”栏目中,黄群慧论述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陈煜波通过对京东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信任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陈龙以淘宝为例,分析了数字经济带来的多样性增长的价值。寇宗来深入论述了数字化的经济社会影响,包括对企业竞争优势、产业演化动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城市竞争优势的影响,也谈到了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丛林的文章是对其三篇学术研究论文的概述,分别探讨电子商务平台对新创企业进入与产业集聚的影响、对女性创业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如何增强中小企业面对冲击的韧性。彭文生讨论了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增长和分配,他强调规模经济在数字时代的重要作用,以及数字经济如何通过改变社会规范影响分配。

在“数字治理”栏目中,白重恩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从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以及当前ChatGPT引领的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看,需要有良好的治理才能充分实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同时控制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苏竣指出,数字技术把我们带入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人类社会传统的知识生产、传承和校验机制,信任机制和权威生成机制正在被颠覆或解构,以人为本、深化智能社会治理研究、建设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应当是学者的核心秉持。孟庆国和薛澜等人探讨了数字经济形态下的政府治理,提出了数字时代构建互融共生的新型政府与市场关系。冯耕中等人则聚焦Web3.0时代的互联网发展与治理体系的建设,从社会和技术系统的视角剖析Web3.0时代的数字风险,总结了国外的治理经验,进而提出了针对中国的风险治理建议。吴建南等人考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治理难题,以上海奉贤区为例,分析基层数字化转型目标偏差的生成机制,探索数字化转型有效赋能基层的优化路径。西蒙·马文为数字技术应用于城市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如何将基于数字技术的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应用于重新塑造城市,如何让机器人适应人类的变化,怎样与机器人共享城市资源等。魏江讨论了平台经济垄断的特征以及治理机制的设计,他认为产业发展是趋向融合的,应当遵循经济规律,不能简单地按照过去的规则要求新型产业形态,把新业态扼杀在摇篮之中。林维则剖析了数字时代最重要的要素数据的法律保护问题,他在分析我国数据法律保护体系现状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数据法律保护的建议。冯娟讨论的是目前法律界和政策界中争议最大、最难处理的问题,即数据确权,她着重分析共创数据的归属、原创与二创的权利归属,数据共享的基石,以及平台与消费者如何分享数据等问题。

在“数字金融”栏目中,托马斯·萨金特从金融活动的典型特征入手,分析金融科技带来的新特征及其挑战。黄益平则讨论了数字信用的创新及其应用、对金融稳定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朱锋则全面介绍了央行数字货币,包括适用的技术与设计、主要央行数字货币的进展、数字时代的国际货币体系等。何治国等人的文章以开放银行为主题,构建了一个信贷市场竞争均衡模型,基于此模型,探讨了在借款人拥有数据的情况下,引入开放银行对信贷市场竞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