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援救史彦超
次日一早。
李奕被急促的击鼓声吵醒。
他连忙起床穿衣服,刚穿好便有人来通传,说卫王召众将去衙署议事。
李奕让人帮自己披挂好甲胄,然后带着王审琦赶往州城衙署。
符彦卿高坐在大堂上,等到人都来齐后,他才缓缓开口:“据探马来报,契丹的前锋已经出了忻口,准备渡河南下。”
“诸位有什么见解,都只管说说。”
站在左侧次位的史彦超率先出列道:“末将愿率先锋骑兵前去忻口阻击辽军。”
史彦超长得高大威武,个头不比李奕矮多少,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语气里带着浓厚的战意。
他私下里被人称为周军第一猛将,乃是和北汉张元徽齐名的武夫。
这也是为什么出征高平时,柴荣会命他为前锋主将,眼下跟着卫王来忻州布防,依旧还是前锋都指挥使。
只不过张元徽被李奕给干死了,也没法再让这两位第一猛将,有机会单挑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第一了。
说起来,北汉第一猛将张元徽死的憋屈,这位后周第一猛将死的也不痛快。
历史上史彦超就是在追击过程中死在了契丹的伏兵下。
然而等史彦超说完,站在他旁边的天平军节度使郭从义却有不同的看法。
“依末将看来,我军当严守忻州城,待辽军长途跋涉正值疲累时,再以逸待劳破之……”
郭从义话还没说完,史彦超便嚷嚷道:“辽军还能等着被你打不成?他们的骑兵数倍于我军,到时不来攻打忻州城,直接奔袭晋阳城,你又待如何?”
郭从义立马反驳道:“若是如此,我军断其后路,分兵袭扰截击,辽军腹背受敌,安能不败?”
“哈哈,笑话!”
史彦超一脸鄙夷,“畏惧辽军就直说,照你这法子,契丹骑兵早到晋阳城下了,腹背受敌的便就是官家!”
“你!”
郭从义出身于沙陀部族,气得用突厥语骂了一句。
“他娘的,用那鸟语骂我,当我听不懂?”
史彦超一副撸袖子想干架的样子,李奕早听闻这货脾气火爆,在军中很多大将都不待见他。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奕瞥了一眼前面的向训和白重赞,这里除了郭从义和史彦超,以及坐在上面的符彦卿之外,就属他俩的身份地位最高。
然而这两人却事不关己一般,丝毫没有想要开口的意思。
“够了!”
符彦卿终于发话了,他的声音虽不算大,但威望和地位摆在这。
郭史二人顿时偃旗息鼓,各自回到了队列里。
这时,符彦卿才道:“郭节使和史节使说得都有理,这样吧,史节使率麾下两千骑兵,即刻赶往忻口,向节使率一万步卒随后。”
“诺!”
眼见卫王都已经拍板了,史彦超和郭从义也没话说。
接着,符彦卿又看向李奕:“李都使率本部九百骑兵随步军出发,随时策应史节使的骑军。”
“末将遵命!”
李奕心里有些奇怪,忻州城内加上自己带来的人马,差不多有两万余人。
卫王只派了一半人马出战,剩下的准备拿来干嘛?
好在符彦卿很快回答了他的疑惑:“本王和郭节使还有白节使,领余下的人马驻守忻州城,以作预备。”
听了这话,李奕反倒更没法理解了,要么全力出击,要么守城防御。
这既要又要的,两头都想赚吗?
已方人马跟辽军比本来就没有优势,这下又要分兵,风险未免有点大了吧。
但这话他只敢在心里想想而已。
嗯……符彦卿好歹也是久经沙场,打过的仗比自己见过的都要多,如此安排或许有他的考量。
自己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还要多看多学。
李奕只当是自己没有经验,看不明白符彦卿的深意。
一切安排妥当。
史彦超带着骑军率先出城而去,李奕则跟着向训的步军随后出发。
……
忻口。
这地方是一处天然的关隘,但可惜两边山势地形复杂,没办法筑城防守。
据说当年汉高祖刘邦领军作战时,从平城突围至此,死里逃生后心生忻然,又看见周围的环境奇特,便将此地名为忻口。
至于真实性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这里的确是忻州城最北边的隘口。
原先是北汉的人马把守。
奈何高平之战时,耶律敌禄不忿刘崇的狂妄,退出战场后,带着骑兵驻守代州,顺路把这里给占了。
要不然符彦卿命人防守这里,想要阻击辽军会容易很多。
等李奕和向训带人赶到忻口以南十几里时,得知史彦超已经跟渡过河的辽军前锋交上手了。
两人赶忙加快速度行军。
没多久,前方又传回战报,说史彦超大败辽军前锋,正追击溃兵往忻口而去。
“遭了,若这是辽军的佯败诱敌,那史将军所部危矣!”
史彦超的进展实在太快,也太过顺利了,向训第一时间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李奕闻言不免多看了他几眼,不愧为经验丰富的大将,猜得果然是很准。
结合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事十有八九如向训所言,史彦超中了辽军的诱敌之计。
向训转头看向李奕道:“步军速度太慢,一时赶不过去,还望李都使带人先行,尽快去把史将军给拦住。”
“诺!”
李奕也不废话,当即领命,带着手下的骑兵迅速出发。
但等他赶到时已经晚了,史彦超和两千骑兵早被辽军主力围困。
这货也不知道怎么冲的如此快,就跟飙车一样,一头撞进了辽军的包围圈。
王审琦询问道:“李都使,我们要不要马上过去援救史将军?”
“再等等……”
随后,李奕带人上了侧边的一处小坡。
虽然他先前只是一个小校,从未独领过一军作战,但他很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
这几年他在禁军中经常请教很多老兵的战场经历。
他们都是在多次的战斗中活下来的,什么样的情况都遇到过。
再加上前世李奕对古代战争比较感兴趣,特意翻阅研究过杂七杂八的史料典籍。
以及各类的兵书阵法也有涉猎。
纵然是纸上谈兵,却未必一点用没有。
李奕记得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战争最考验的就是对形势的判断。
特别是古代的冷兵器战争,胜败往往就在一瞬间,抓住时机才能逆转绝境。
先前的高平大战他对此深有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