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译者序

悦读居里夫人  塑造价值人生

青少年朋友们,你们是否知道,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都曾深入探讨过“相对论”?他们是怎么深入探讨的呢?又列举了哪些例子?爱因斯坦曾评价居里夫人是“所有著名人物中唯一没有被名望毁掉的人”。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呢?居里夫人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获得名望的呢?这些疑问的答案,正是本书要告诉你们的。《居里夫人的故事》(The Radium Woman)是一本小型传记译著,为青少年朋友们展示了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

一、作者杜尔利

本书作者维多利亚·埃列娜·路易斯·杜尔利(Victoria Eleanor Louise Doorly,1880—1950)生于牙买加。由于父亲突然过世,七岁的她被姑妈收养,迁居英国。杜尔利毕业于伦敦大学,获得了语言学学士学位和历史学硕士学位,这在当时是十分了不起的。不久她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中学教师,之后又成了一名卓越的教育管理者,在沃里克国王高中担任校长达二十二年,学校在她的管理之下取得了长足发展。

身为教育家,杜尔利十分关爱学校的孩子们,并鼓励学生们大量地读书,尤其是名人传记。她为此亲自写了很多作品,也因此成了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曾在法国读中学,因此她一生都钟情于法国。所以,她给英国的孩子们写下了三部法国著名科学家的小传记——昆虫学家法布尔、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其中《居里夫人》荣获1939年英国卡内基(Carnegie)儿童文学大奖,也是该年度的最佳儿童读物,后被译为各种欧洲语言,又被译介到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从而影响了全世界。《观察家报》的评论家写道:“这本书特别值得称赞,尽管本书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却又是脉络清晰的学术研究典范,所以成年人会像孩子们一样喜欢该书。”

二、传主玛丽

1. 玛尼娅的求学生涯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小名玛尼娅,1867年生于波兰首都华沙。当时,波兰已被普鲁士(即德意志)、奥地利、俄罗斯三大帝国瓜分,灭国七十余年。玛丽的童年完全笼罩在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残暴统治之下:女孩不能读大学,即便在小学,也只能学俄语,不能学波兰语。但玛尼娅在小学里经常偷偷带着小伙伴们一起学习波兰语和波兰的历史,天资聪颖的她,总能机智地躲过随时冲进课堂的俄国审查官。然而,玛丽还不满十岁,对她影响最深的大姐素希娅因伤寒病去世;十岁时,患结核病的妈妈又早早地离她而去。面对国破家亡,现实的残酷让可怜的玛丽过早地理解了人生,但她始终没有屈服。

后来,为资助姐姐去巴黎读医学院,还差一个月就满十八岁的玛丽,本应去读大学的她,毅然去乡间应聘,开始了她作为住家乡村家庭教师的六年生涯。这期间,她还经常往返华沙,照顾年迈的父亲。这是玛丽漫长的低谷期:当时,家庭教师地位低下,没有机会接触新知识;她和主顾家的大儿子谈了一场所有人都反对的恋爱,最终分手,这让她越发心碎。她写给姐姐的信越来越长,可她根本买不起邮票;她又哀怨姐姐不给她写信,后来才想到姐姐也没钱买邮票。

姐姐毕业后,二十四岁的玛丽才有机会去法国,在巴黎大学的前身索尔本大学读书。当时玛丽一无所有,但她发愤图强,刻苦读书,经常废寝忘食,几次饿晕,因为她几乎没钱吃饭。冬夜,宿舍里冷到结冰,她冻得把所有衣服甚至连椅子都盖到身上,整晚都不敢动。鞋子穿破了买双新的,都会让她拮据好几个星期。可她却以苦为乐,还作诗自勉。玛丽以钢铁般的意志,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学位,并继续攻读,终生学习。

2. 成为居里夫人

玛丽在做研究寻求帮助的过程中认识了皮埃尔·居里。由于两人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皮埃尔对她展开了坚定而执着的追求。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考虑之后,玛丽幸福地成为了居里夫人。

对世间万物都有非凡好奇心的玛丽发现,含有铀和钍的矿物质,其整体放射性远超其中铀和钍的放射性之和,实验了二十遍结果都是如此。于是,她推测其中一定还有其他放射性物质。她开始进行研究,并于1898年7月发现了新的放射性物质,命名为钋(Polonium),以纪念祖国——其时波兰(Poland)已经亡国一个世纪。可是,即便加上钋,这三种物质的放射性之和也依然远低于该矿物质整体的放射性。经过周密的推断和研究,1898年12月,居里夫人低调地宣布,她发现了第四种放射性物质,命名为镭,可科学界并不承认。为证明这一切,玛丽必须计算出镭的原子量。此时,丈夫皮埃尔成为了她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于是居里夫妇四处寻找场地,又想方设法运来一吨(100万克)沥青铀矿残渣当原料,找来简陋的提炼设备……抚养孩子之余,居里夫妇历经严寒与酷暑,忍受着没有工作和收入的窘迫,一年变成了两年,两年变成了三年,三年变成了四年!终于,居里夫妇在绝望的大山中,一点点雕琢出这千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们最终分离出0.1克放射性极强的氯化镭!“黑暗的屋子里有零星光亮,像苍白的蓝色月光在水上舞蹈,点点荧光一闪一闪,永不停歇。”居里夫妇测得镭的原子量为226,二人因此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事实面前,整个科学界都低下了头。

“你能看见镭,而且感觉它是静止不动的,却不知就在你盯着它看时,它的内在活动隐藏着生产、冲突、杀戮和自杀。”镭的英文Radium源于拉丁文Radius,含义为“射线”;一种物质放射一段时间后,其活度就衰变为原来的一半,这段时间即为半衰期,借此可测量很多事物的存在年限,常常被用在科学考古检测等领域。

更令人动容的是,居里夫妇本可就提炼镭的技术申请专利,借此一跃成为千万富翁。但玛丽认为这违反科学精神,坚决放弃了专利权,无偿将镭的提炼技术公之于众。于是,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放射性研究院,以国家之力,提炼出了镭。而玛丽也就失去了成为富豪的机会——没有资金支持,即便已经成名,居里夫人也无财力再提炼出更多的镭,从而很难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3. 居里夫人的爱国热情

后来,居里先生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玛丽陷入巨大的悲怆中,但她顽强地接替丈夫的职位,并先后筹建巴黎、华沙的镭研究院。当时,各地放射研究机构都已提炼出了镭,哪儿拥有几克镭,玛丽对此悉数掌握。面对采访,她可以做到如数家珍。可她自己却一直苦于没有足够的镭,无法支撑法国和波兰进行放射性研究。当美国记者问她最想要什么时,她羞涩地说:“我需要……需要一克镭来继续我的研究,但我买不起。对我来说,它太昂贵了。”她的无私和爱国震撼了整个美国。于是,美国先后举国募捐两次,购买两克镭,由总统亲自无偿赠予居里夫人,让她得以在法国和祖国波兰先后建成两所镭研究院。

“一战”期间,士兵伤亡惨重。而射线在透过人体不同组织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经显像处理后可得透视影像,这可助力外科手术。因此玛丽冲到医疗第一线,组装了二十辆X光汽车,在各家医院共建立了二百多个X光室,救治伤员一百多万人。这期间,年仅十七岁的大女儿艾琳出力很多,因为她深受母亲居里夫人创造性教育理念影响,已跟母亲学过放射学了。两年时间,母女俩一共培训了一百五十名放射科医护人员。居里夫人甚至远赴比利时医院支援,所以,她实际上也是今天医院放射科的创始人。另外,由于射线能杀伤或抑制肿瘤,因此在治疗癌症方面,“居里疗法”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放射疗法,简称“放疗”。

4. 教育泽被后人

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提取到纯净的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不同领域两次获得诺奖的人,但她将两笔奖金全数捐给实验室,支持放射科学的研究。居里夫人关爱学生,并积极提供帮助,为中国培养了核物理学家施士元博士。他后来长期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是我国最早的核物理事业奠基人,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物理学人才。

居里夫人重视后代教育,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女儿,却并没像其他父母那样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她甚至都没让大女儿艾琳·居里去上学,因为她认为刻板的教学浪费时间,会消磨学习热情。居里夫人联合学校其他教授,勇于创新,开展了教育合作计划:几个人把自己的孩子聚在一起,由他们自己担任老师进行教学——居里夫人教物理,朗之万教数学,佩林教化学……而这些老师都是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小学校的教育效果很好:郎之万的学生约里奥·居里先生和居里夫人的女儿艾琳·居里女士结为伉俪。居里夫人预见两人的放射性研究也会获诺贝尔奖,果然二人在193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小居里夫妇又为中国培养了著名核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博士。值得一提的是,约里奥·居里先生不但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还是著名的和平卫士。他对中国人民抱有同情态度,不但在20世纪50年代应学生钱三强之邀,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扣押在日本的核物理学家赵忠尧,他还郑重向毛泽东建议,中国也要搞原子弹。毛泽东下决心在中国发展原子能科学,与他的大力推动与促进不无关系。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玛丽于1934年逝于法国,享年67岁。

三、本书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现总有一些情节会让人泪流满面,感动不已。比如,在翻译她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四年里终于提炼出千万分之一的“镭”时,我不禁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而作为翻译研究者,本人忠于原文,专注细节,尤其是理工科技知识和术语,参考英、法、中文的《居里夫人自传》、玛丽小女儿艾芙·居里(Eve Curie)法语版和商务版译本的《居里夫人传》、1943年(美国)和2016年(法国、德国、波兰)的传记电影等权威可信资料,适当做了翻译脚注,以便读者理解。既然原作者杜尔利在翻译、编辑、增删、改写的过程中经常明确地跳脱出来,引导读者(请参照“作者前言”中提到的内容和正文中的多次作者现身),那么,译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也可以在译者脚注和序言中适当现身,在翻译的基础上,略作阐发。同时,我感叹居里夫人自传、他传、简写插图本、影视传记、网络百科及上述文本的译介之多模态的文本旅行,如万花筒般翻转多样,逐渐丰盈,实现了其跨时空传播。因此,译者希望青少年朋友们能通过本书,逐步去阅读诸如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乃至其法语原版书等更多文本。

我的译本近年来已出版5次,翻译该书不觉也已有15年了。因此,本人此次孜孜矻矻,战战兢兢,埋首于蝇头小字,寻常术语也未敢怠慢,个别有问题之处则大花功夫,上下求索,研磨再三。尤其是参照作者埃列娜·杜尔利原书的母本《居里夫人传》,并广泛求教于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博士教授,将全部译文又润色两遍,查缺补漏,多加修订,详实修改,希望可少些舛误,完成译者的任务。罗素曾经说过,“愚蠢的译者对智者言谈所做的翻译,永远都不可能准确,因为他会不知不觉地把他听到的话翻译成自己能理解的东西”。而我就是那个蠢货,流连于英语和汉语之间,时而百思不解、若有所思,抑或曲径通幽、登堂入室,又常恍然大悟、仰天傻笑,以为得之矣!然而,我最终只能将该书“翻译成自己能理解的东西”,人类或许永远都无法走出自己精神世界所构筑的语言寓所。所以,书中但有讹误,译者作为那个傻子,均难辞其咎;希望正在阅读的各位青少年读者,都能认真仔细阅读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也能像我一样在深入阅读中体会到思考的乐趣——这种乐趣足以胜过一切。

翻译本书,受到山东理工大学的科研启动经费(922001)和“翻译硕士‘由译到研’的培养路径研究(722019)”的专项资助,特此致谢。

四、价值阅读

译序中谈到的事实,在本书中都有详尽体现。其实译者只是提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情节,尤其是玛丽年少时国破家亡,大姐和母亲都过早地离开了她;青年时当家庭教师遭人嫌弃,还要既支持姐姐读书,又要照顾父亲,二十多岁依然没机会上大学,毫无希望;后来,玛丽终于上了大学,成为居里夫人,夫妇二人历尽千辛万苦,四年时间才有重大发现,获了诺贝尔奖;可皮埃尔却因交通事故骤然离世,留下一对女儿给居里夫人独自抚养。在一次次的人生低谷中,居里夫人都在巨大的悲怆中昂然向上,从失望的大山中凿出希望的火种,且积极乐观,倾力付出,不拘泥于既有的教育传统,终于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译者在翻译该书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了居里夫人精神的鼓舞,所以也希望该书能激发青少年读者努力读书、奋发有为,仔细思考:居里夫人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考虑清楚这一问题,进而也就能理解她的科学贡献、爱国精神和教育理念,就能分析欧洲为何能在近三百年来实现如此的科技繁荣——让阅读创造价值,实现价值阅读。

愿你们像居里夫人那样,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坚韧不拔、看淡金钱。阅读科学家传记,有助于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知道这些科学家彼此是如何承前启后、相互关联、动态影响的,并明白这对后世科技的深远意义;有助于青少年朋友当中也能出现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塑造自己有价值的人生。

教育部《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王本华指出:“经典名著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长期积淀下来的人类智慧结晶,经过时间的淘洗,具有永恒的思想和艺术魅力。”诚哉斯言。本书作为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的经典读本,风靡世界八十多年,在我国翻译出版,供青少年阅读,可以在他们心目中塑造居里夫人形象的经典丰碑,让经典塑造经典。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希望青少年朋友们拿到此书,由阅读而悦读,让居里夫人的精神走进你的内心,培育你强大的心灵,铸造你坚毅的灵魂,造就你自强不息的精神——使精神再造精神!

如此这般,该书就可以在青少年朋友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来,一株株树苗定会茁壮成长,进而连木成林,阅读强则青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

png001

谨识于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3年3月12日植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