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24章
变压器扩容后,陈浩与村支书刘小山和村主任徐连生商议基建工程,最后刘家坡村委与爱心驿站达成协议,由驿站出资,实行“以工代赈”修桥筑路和其他基础建设。
刘小山说:“能够用人工的,尽量不使用机器,这样可以让村民们有多些工资性收入。”
陈浩说:“可以,路基预算要垫土50万方,必须50天内完成。”
“保证完成任务。”刘小山说。
“村里能够组织多少施工人员?”陈浩问二人。
徐连生说:“陈总,我们可以组织四五百人施工。”
“很好,分两百人给我建桥。”陈浩说。
“行,您可以在村里挑两百人。”徐连生说。
数日后,村广场上的人员有六百多青壮年人,这里面有很多外出打工回来的人,陈浩挑选了两百建桥工人。
陈浩在杏花沟定址建桥,杏花桥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由拱肋和拱波组成,纵向和横向均有曲度,横向也用拱波形式。拱肋和拱波分段预制,因此可用轻型吊装设施安装。这样在缺乏重型运输工具和重型吊装机具下,也可以修建较大跨径拱桥。
杏花大桥是一座5孔双曲拱桥(10+20+30+20+10),总长135米,宽9米,造价513万元。
陈浩带领着筑桥工人没白没黑地干,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仅用6个月时间完成大桥主体浇筑部分工程,这样的工作效率和进度通常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协作才能实现。
首先,这样的工作效率需要有一个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能够合理安排工程进度,确保每个工作环节都能紧密衔接,避免出现延误。同时,还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此外,工程进度能够快速推进还依赖于良好的施工条件和环境。杏花大桥的施工就是在良好的施工条件下进行的,数百座桥墩林立,机械腾挪,焊花点点,随处可见建设工人忙碌的身影,这些场景表明施工条件良好,有利于工程的快速推进。
最后,这样的工作效率也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支持。在建设中,采用了挂篮悬臂浇筑法进行施工,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时间,从而加快工程进度。
看工地的老书记刘存义动情说道:“陈总起早贪黑的干,很多情况‘摸得’比我还透,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比我们还要深,让我们这些本乡本土的觉得自己更得好好干。”
陈浩说:“老书记,这杏花沟石坡坚硬,稍加治理能够做坝子蓄水,蓄个三四万方不成问题。”
刘存义说:“杏花沟底东西长800多米,要想建坝蓄水,那必须在东面建连拱坝。
连拱坝属于支墩坝的一种,其挡水面板作成拱形以增大跨度并充分利用材料强度,迎水面多为斜面以利用水重增加坝体的抗滑稳定性,拱圈常采用圆弧形。虽然是一种工程量较省的轻型坝,但是施工稍复杂。”
陈浩说:“我计划建造的连拱坝坝高9米,坝长144米。该坝跨度大、坝体厚、不用钢筋,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方便,坝桥可以通行轻卡。”
刘存义说:“那这样的需水量就是个‘微型水库’,既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又可以用于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等,还能够用于防洪控制和泄洪。”
“下面的叉湾处的‘石窝子’可以改造成为水上立体养殖场。”陈浩说。
刘存义说:“那个‘石窝子’前身是一座小型废采石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几乎所有的采石场都被关闭,此处也逐渐废弃,成为遗迹,石坑有一两公顷大,杏花泉可以给它补水。”
陈浩说:“村民们没白没黑地在工地上工作,仅用40天路基垫土51万方,并完成管线铺设,现在可以动手建坝了。”
“刘家坡的好日子要来了。”刘存义说。
陈浩对筑路队长徐连军说:“留一部分人绿化路旁,其余的人去建设水塘和蓄水坝。”
徐连军答道:“是,陈总。”
陈浩在选址建桥的时候,发现了被废弃的采石坑,也发现了它独有的魅力。采石坑规模不大,形状如同自然弯曲的手,曾经采石的痕迹经历了岁月的侵蚀,呈现出一种“人工+自然”的图景,特别是暴露在外的石壁,峥嵘奇峻,给建筑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将曾经破坏环境的采石场变为造福一方百姓的有益场所,是陈浩着重思考的问题。如何把这个“石窝子”以一种“轻”的姿态来处理,让陈浩绞尽脑汁。李凤霞在单纯美化景观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和产业功能,为此类废弃工业遗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场地,建筑的形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协调。最好在李凤霞的协助下,拿出一个满意地设计方案。
李凤霞对陈浩说:“我们仅用6个月时间完成大桥主体浇筑部分工程的情况,在实际工程中是可以实现的,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协作,包括高效的项目管理、专业的施工队伍、良好的施工条件以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支持。
下一步水塘和水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这样的工作效率和进度也能够实现,不过你要做好与刘家坡的协调工作,工程不能脱节,也不能延误季节时令,否则会贻误生产,这样就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是的,师姐。”陈浩说。
水坝与养殖水塘同步施工建设,工人们在杏花沟与“石窝子”之间建造一个供水闸门,为以后给养殖场补水提供保障;另在“石窝子”东面造渠泄水,为养殖场换水与溢水提供便利。
工程安全、有序、高效的进行着,陈浩让袁紫衣组队去下一个助村点,并告诉袁紫衣要机智灵活地工作,不要太拘泥,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开展工作。
袁紫衣答道:“是,陈总。”
李凤霞说:“现在陈总让你去下一个点‘打前站’,那你就安心地放下包袱去吧,这边暂时由阿兰接替你的工作,祝你一路顺风!”李凤霞说。
“谢谢李总!”袁紫衣说。
“如果设立驿站有困难,那么你们可以及时与我们联系或沟通。”李凤霞说。
“是,李总。”袁紫衣说。
徐连军带领着工人们多快好省地建设工程,不久水坝和养殖场竣工,位于养殖场西面的办公室成为驿站的临时办公室。
路面和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设完毕,阿兰得以把房车开进来,李凤霞终于睡了一个踏实的觉。
水坝蓄水成功,陈浩与徐连生带人对养殖池消毒,水上立体养殖场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水面之上的立体棚可以养殖五万羽蛋鸭,池中可以养殖三万羽肉鸭,年利润有望达到两百万元以上。
刘家坡在举行通车剪彩典礼以后,养鸭场开始养殖生产,打破村与组、村与企之间区域限制和条块壁垒。随后驿站盘活村里三处闲置土地,捐资建设了“杏花裕”幸福家园,为片村内两百余名六旬以上老人提供助餐、助娱、助浴、助医等“一揽子”服务。
陈浩对刘小山说:“刘书记,自古以来就有‘福祸相依’之说,虽然杏花沟蓄水有利于咱们刘家坡经济的发展,但是隐患是不可避免。”
刘小山说:“陈总,我愚钝的很,请您明言。”
陈浩说:“我建议村里聘用专门管理安全的‘村务员’,对防溺水的安全宣传不能松懈,特别是对儿童的教育工作,护林防火的责任也同样重要。”
“接受您的建议。”刘小山说。
“出村仿大路通了,巷道与生产路的硬化也要加快。”陈浩说。
“是,陈总。”刘小山答道。
陈浩语重心长地对刘小山说:“刘书记,‘光坡村’这个名字刺耳啊,以工代赈录用人员要向那些人倾斜,助他们早日脱单。”
刘小山说:“刘家坡杏花最白,驿站的爱心最红,共产党员最亲最无私!”
“你可都是共产党员,接下去怎么做不用我教你。”陈浩笑着说。
刘小山说:“让光棍脱单,是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工程,也是乡村全面振兴能不能上快车道的前提,我一定不遗余力。”
“好,我助你。”陈浩说。
山区宅基地面积的标准最高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如果有条件利用荒坡或荒山建房的,每档最高可增加35平方米。这些标准提供了额外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
为了能够让刘家坡摆脱“光坡村”这个戏称,陈浩让李凤霞在沟北路西设计建造六排平房,这些统一建造的平房,主要为村里无力盖婚房的人建设,他们可以先住房后付款,也可以用工资抵扣。
每位宅院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大小平房建设面积超过百平方米,8x9米的院子足够大,人们可以种花养草,悠然自得。
徐连喜是第一个申请住房的人,鉴于他的实际困难,陈浩与刘小山商议后把第一排一户与二户分给徐连喜,并对平房进行了改造,让这一“二合一”户成为了刘家坡村的“亮点”。
带着母亲崔金姬与侄女杨艳嫁到刘家坡的杨晓慧,与徐连喜住进正房西三间,杨艳与奶奶住西厢的两间小平房;徐连喜的父母住东三间,徐连喜弟弟徐连文住东厢一间小平房。
这天杨晓慧骑着三轮车从县医院回来,在桥头遇见李凤霞,于是停车与李凤霞说话。
杨晓慧说:“李姑姑,我买了菜,晚上到家里来吃饭。”
“行,下班了我就去。”李凤霞说。
杨晓慧特意加做了许多菜当晚餐,用罩笼盖好等着李凤霞。
掌灯时分,李凤霞与阿兰开着皮卡进了院子,阿兰从车里拿下许多东西。不一会陈浩也骑着电单车进院,他从车把上拎下一个纸包,里面有酒、茶叶和香烟。
徐连喜的父亲徐家兴笑着接过东西,把陈浩让进堂屋。
杨晓慧对徐家兴说:“爹,您陪着陈总在东堂屋喝酒,娘陪着李姑姑在西堂屋吃饭。”
“行。”徐家兴说。
徐连喜对弟弟说:“连文,给陈总倒茶。”
徐连文答道:“是,哥。”
徐家兴拉着陈浩坐上席,陈浩与他也不客气,坐下喝水抽烟。
陈浩问徐连文:“小伙子,毕业了有什么打算?”
徐连文说:“想回村里。”
“好啊!”陈浩说。
徐连喜问陈浩:“陈总,我弟弟是学畜牧的,能不能到养鸭场实习?”
陈浩说:“可以让他来养鸭场做技术员,协助你这个副场长。”
“谢谢陈总!”徐连文高兴地说。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陈浩说。
“是。”徐连喜答道。
“倒酒。”徐家兴高兴地对儿子说。
西屋里,阿兰拿出车本对杨晓慧说:“姐,姑姑说这辆皮卡送给你,你把本收好。”
“谢谢姑姑!”杨晓慧感激地说。
“车比首饰实用,以后你们要好好过日子,孝敬公婆,疼爱弟弟妹妹。”李凤霞说。
“姑姑,我记得了。”杨晓慧说。
从徐连喜家中出来,阿兰骑车回驿站,李凤霞陪着陈浩步行。
路灯下,昏黄的光线营造出一片神秘的温暖,仿佛在诉说着夜的柔情。那浅浅的光晕,如同一幅宁静的油画,让人心生温柔。寂静的街道被柔和的光芒照亮,朦胧的灯光为周围的建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昏黄的光晕为寂静的街道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宁静。
望着远处连绵不断的路灯,如同望见了这个乡村的希望。它们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为人们的心灵提供了庇护所,寻找着方向,寻找着归属。这些路灯,如同守护神一般,永远默默地守护着人们。孩子们嬉戏玩耍,老人们唠叨家常,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
暖黄的光晕洒在宽广的大路上,为寂静的星城夜晚增添了一份安详。在路灯下漫步,沐浴着柔和的光,如同置身于诗意的画卷之中。路灯下的每一个瞬间都如同诗篇般美丽,让人陶醉在这迷人的夜色里。路灯下的小径,成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微风轻轻吹过,带来一丝丝清凉。在此漫步,既能欣赏到夜晚的美景,又能感受到路灯所散发出的凉爽气息。这些路灯伫立在街道两旁,犹如一个个忠实的守卫,默默地守护着形成的安宁。它们发出的光芒,在深邃的夜色中显得更加明亮,为人们照亮了回家的路。灯光照亮了黑暗,为人们指明前行的方向。
陈浩看见有村民在路灯下对弈,不由得与李凤霞驻足观望,观棋不语真君子,陈浩笑着看着他们对弈搏杀,不觉夜已深。
李凤霞提醒陈浩明日还有工作,陈浩歉意地笑了笑与李凤霞回驿站。
在岸边锻炼的阿兰对李凤霞说:“姑姑,你们先去休息,我一个人等送苗木的车就行。”
“车来了也不卸了,天亮再说。”陈浩说。
“是,陈总。”阿兰答道。
花卉基地订购的兰花约十万株,能够种植五六亩地,这些兰花品种有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
兰花是单子叶植物纲、兰科、兰属植物通称。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又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如“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也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