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初唐,权倾朝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4章 李建成的反对

次日一早,县府的公告栏张贴了最新的公告。

公告上,李麟戟亲笔书写的通知尤为醒目:

鉴于当前介休之急迫形势,特招募流离失所之壮丁,参与本县城墙加固工程,以工代赈,共赴时艰。凡参与劳作之人均可获每日两文钱薪酬,并由县府供应三餐,确保温饱。望有志之士,共襄盛举,携手守护吾土吾民!

随着公告的发布,县府的衙役们手持铜锣,沿街走巷,高声宣布这一消息:“听好了,听好了!县令大人有令,流离失所的父老乡亲们,快来县府报名参与城墙修缮,有饭吃,有钱拿,咱们一起重建家园!”

流民们的反应起初是错愕的,继而是难以置信,最后转为激动与希望。

“真的吗?县令大人居然想到我们这些流民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大叔低声询问身旁同样一脸疑惑的妇人。

“两文钱一天,还有饭吃,这可比四处乞讨强多了!”一位年轻小伙子眼睛一亮,紧握拳头,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曙光。

消息像春风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介休城,流民们开始三五成群地议论,从最初的怀疑到渐渐地心动,不少人决定前往县府一探究竟。

流民们陆续聚集成队,沿着蜿蜒的街道,朝着县府的方向行进。

“大人真是这么打算的吗?我们也能为介休出份力?”一位身形瘦弱的青年小心翼翼地向站在一旁的衙役询问,眼中闪烁着不敢全然相信的光芒。

衙役面带微笑,语气坚定地回答:“没错,县令大人亲口所言,只要你们愿意,介休就有你们的一席之地。来,这边登记报名吧。”

在衙役的指引下,流民们开始有序地排队。

有的人手中还紧紧攥着破旧的包裹,里面装着他们仅剩的家当。

他们之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怀抱婴儿的母亲,也有满脸风尘的壮年男子,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故事,但在此刻,他们的目的却如此一致——为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报名的过程简单而直接,衙役耐心地记录下每个人的名字,发放临时的工牌。

正当流民们排队报名的队伍逐渐拉长,气氛热烈而有序之时。

县府大门缓缓打开,李麟戟身着官服,步伐稳健地走出,他的眼神中满是坚定与温柔,仿佛能直接照进每个人的心底。

阳光正好,映照在他年轻的面庞,显得格外庄重而有信服力。

他环顾四周,见流民们充满期盼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随即抬高了声量,用那沉稳而鼓舞人心的声音说道:“诸位父老乡亲们,你们听我一言。我知道,大家曾经历无数苦难,颠沛流离,但请相信,从今天起,我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李麟戟走近人群,他的目光一一掠过在场的每个人,那不仅仅是县令对百姓的审视,更是一种家人间的关怀。“我李麟戟,誓以我微薄之力,与大家一同守护我们的介休。城墙的每一块砖,都将是我们共同的汗水铸就,每一份辛劳,都是对美好未来的投资。”

他停顿片刻,让话语在空气中回荡,然后继续道:“你们的参与,是介休重生的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在修缮城墙,更是在守护我们心灵的家园,是在告诉世人,无论遭遇何种困境,介休人始终坚韧不拔,始终能够站起来!”

李麟戟的话,句句落在众人心里,激起了共鸣。

一些人流下了热泪,更多的人则是眼神更加坚定。

他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被重视与尊重,仿佛在这一刻,他们不再仅仅是流离失所的难民,而是介休的主人,是这座城池的守护者。

随着李麟戟的鼓舞,流民们带着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了城墙的加固工作中。

他们挥汗如雨,用粗糙的双手一块块地搬运石料,一筐筐地填充泥土,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对未来的期许与对家园的热爱。阳光下,城墙逐渐挺立,仿佛连绵不绝的脊梁,承载着介休人民的坚韧与希望。

与此同时,那些承诺捐资的富商人们也没有食言。

一辆辆满载着粮食与物资的马车缓缓驶入介休城,商人们的身影紧随其后。

县丞张文亲自监督着粮食的分配,确保每位参与城墙修缮的壮丁都能获得足够的补给。

粮食的香气与人们的笑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介休城内一幅幅温暖而生动的画面。

介休的街道上,开始出现了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工匠们在城墙下忙碌,而商人们则在市集上重新张罗起摊位,尽力恢复经济。

孩童们在巷弄间追逐嬉戏,妇女们在河边浣洗衣裳,老者在树荫下乘凉,一切看似又回到了往日的宁静与和谐,只是多了几分坚韧与希望的色彩。

李麟戟不时穿梭于工地与市集之间,检查工程进展,关心民众的生活状况。

他的身影成为了介休城中最坚实的后盾,激励着每一个人。

在共同的努力下,介休城墙日见坚固,百姓的笑容渐多,经济也逐渐复苏,一片向好的景象展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长安城,太极宫内,御书房静谧而庄严。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头堆积如山的奏折上,其中一封格外引人注目,那是来自介休县令李麟戟的奏折。

李渊正端坐案前,眉头微蹙,仔细阅读着这份字字恳切的文书。

奏折中,李麟戟详细汇报了介休面临的危急局势以及他采取的以工代赈措施。

李渊读毕,目光深邃,似乎能穿透纸背,看到远在千里之外介休城的危境。

“速传太子、秦王到御书房议事。”李渊放下奏折,沉声道。

不多时,李建成与李世民相继踏入御书房,行礼完毕,各自站定,等待父皇的吩咐。

李渊开门见山,将李麟戟的奏折递给了二人,沉声道:“李麟戟此计,以工代赈,不仅解了流民之困,亦增强了城防,不失为良策。然而,所需钱粮非小数,朕欲听听你们的意见。”

太子李建成沉吟片刻,缓缓开口:“父皇,朝廷库银本就不丰,然近年来战事频繁,天灾不断,处处需用钱粮。介休之事,固然紧迫,但若开了先例,恐各地纷纷效仿,朝廷恐难承其重。儿臣以为,不如令其自筹资金,或减少其他开支,以应当前之急。”

李渊听罢,转头望向李世民,目光中带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