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阮士怡临证传承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后天之本定天年

先天禀赋在衰老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但衰老与后天生活也有不可忽视的密切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盛衰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和生活状态,直接参与人体衰老和发病的过程,与病理性衰老联系更为紧密,它主要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因此阮士怡教授认为脾与人体的衰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脾脏充盛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后天保障。

1.脾与血

血蕴含极丰富的精微物质,为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血循脉管运行至全身,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正所谓“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灵枢·平人绝谷》),血也是神志活动的必要物质。血液生成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决气》),二是“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生为血”(《灵枢·邪客》),三是“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奉心神化赤而为血”(《黄帝内经集注》)。可见血的生成首先经过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化为营气,营气泌其津液,注于脉中,上达于肺,得其清气,奉于心,心阳蒸化而为血。

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是血液形成的主要来源和必要物质。正如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说:“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而实生化于脾。”所以说脾在血液生成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若脾胃的运化功能无法正常行使,即便清气得以吸入,心阳蒸化正常,也很难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血液。因此,为血液生成提供必要原料也是脾胃的重要生理功能。若脾胃运化失常,饮食不化精微反生痰浊,痰浊入血,随行于身体各部,或阻塞络脉,或附于脉道,形成痰瘀之证,出现各种慢性病。这与老年患者往往出现多系统疾病,且病性虚实夹杂相吻合。可见脾胃运化失常不能充养血液是衰老的重要成因之一。

2.脾与脉

脾对于气的生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气之来源有三:先天之精气、水谷所化之气和呼吸的自然界清气。其中,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自然清气源于肺之呼吸,此二者均难以调控;而水谷所化之气源于饮食,虽各有不同却可调可控,同时也是人体之气最为多变、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说,人体之气的盛衰关键取决于水谷之气,取决于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和饮食结构的良莠。营气、卫气均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宗气虽加入了自然界的清气,但水谷之气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脾胃所消化运化的水谷精微在气的充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营气满载营养精微,行于脉中,滋养脉道、输布全身濡养四肢百骸;而卫气剽悍滑利,行于脉外,一方面保卫机体不受六淫邪气的侵扰,另一方面,卫气收引起到保护脉道的作用。若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化气乏源,脉道得不到濡养和保护从而使脉道的功能异常,不能保证营血运行周身,而导致其他脏腑、九窍、四肢百骸功能减退,加速衰老的进程,甚至导致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此同时,脾主统血,有着使血液行于脉中不溢出脉外的功能。若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则血液冲破脉道,离经而行,使脉道损伤,久则生瘀阻络,影响营养物质的运送和代谢废物的排出,亦会加快衰老的进程。

3.脾与心

心主血,脾统血,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心与脾的关系至为密切。一方面,表现在血的生成和输布上。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化生血液的功能旺盛,血液充盈,则心有所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所言:“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脾气旺盛,一则心气有所养,二则精神有所居。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心主神的功能得以正常运行都有赖于脾气的充足。若脾气亏虚,心之气血无所养,则无力推动气血,气血瘀滞则变生百病,加速衰老。气血不充沛则心神无所主,神衰不能统摄则各脏腑功能衰退,易导致各种增龄性疾病。

脾与心的另一层关系,表现在脾胃通调人体气机、交媾心肾上。脾胃升降有节,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之气的升降,能够交媾水火,会合金木,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正如《丹溪心法·鼓胀》曰:“心肺阳也居上,肾肝阴也居下,脾居中,亦阴也,属土……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为无病。”可见脾胃在心肾气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脾胃正常,中气健运则阴升阳降,水火既济,枢转脏腑之气,如此则一身气机升降有序,运行正常,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若脾胃之气升降失常,则心火无以降,肾水无以升,而出现心火亢盛,故老年人常见之心烦、心悸、失眠等证;而肾水独居于下,则下焦虚寒,故老年人常见的手足畏寒,夜尿频多等证。脾胃的升降枢转功能正常,既是脏腑经络气机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维系人体健康和益寿延年的基础。

阳明脉衰,气血乏源,是衰老的常见变化。《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可见阳明脉衰是衰老的初始状态,也是衰老的常见表现。这里的阳明脉主要指足阳明胃经,泛指脾胃功能,可理解为如果脾胃虚弱就会出现面焦发堕的衰老变化。人体胚胎的形成,分娩后的生长、发育,以及防病抗邪所需的气血精液等重要物质,除禀受于先天之精外,主要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李东垣提出“脾胃病,元气衰;元气衰,折人寿”的思想,也强调了脾胃强盛在人体衰老进程当中的重要作用。“补之于脾,益之于胃,使之有序地化生水谷之精微。”故而保养脾胃,使得水谷得化,是延缓衰老、预防衰老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阮士怡教授认为心脉系统的异常为衰老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加速人体衰老进程的重要原因。脾肾功能失调是人体衰老的功能基础,脾肾功能失常是人体出现衰老的根本原因。因此阮士怡教授倡导以调节脾肾功能为延缓衰老的基本手段,同时着眼于心脉系统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