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永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9章 织绫机

三国魏时博士马钧将传统动辄五十蹑、六十蹑乃至百余蹑的旧式斜织机,统一改为十二蹑名曰:,织绫机,生产速度提升了四至五倍。

车官城。

小作坊内,工匠们正围聚在一起,目光紧紧盯着王莽画出来的织绫机图纸,那图纸上细致地描绘着各个零件的构造与组装方式。

王莽站在一旁,耐心地向木匠们讲解着这台新织绫机的大致原理。“这十二蹑的设计啊,是经过无数次的思考与计算得来的,“它能大大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织造效率。

众人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从零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一位年长的工匠拿起一个齿轮状的零件,对着光线反复查看,轻声说道:“这齿轮的咬合必须精准无误,不然整个机器运转起来就会出问题。

”旁边的年轻工匠则拿着锉刀,小心翼翼地打磨着一块木板,用磨刀一点点地去除零件上的毛刺和瑕疵,使它们变得光滑圆润,完美无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夜幕渐渐降临。小作坊里的灯火通明,映照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没有丝毫的懈怠,依然沉浸在对织绫机的钻研之中。

王莽穿梭在工匠们之间,不时给予关键性的建议。“这里要再调整一下角度,这样零件安装起来会更加顺畅。”指着一处接口说道。

工匠们按照他的指导,重新测量、切割、打磨,每一道工序都力求完美。

清晨太阳升起,小作坊内,金色的光辉与木质的温润交织,几名工匠小心翼翼的,将最后的零部件安装下去。

一台十二蹑绫织机正式完成了。它的外观简洁,每一个部件都恰到好处地镶嵌在一起

工匠们围着这台新织机,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

织机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梭子在织机间穿梭自如,十二蹑缓缓转动,带动着经纬交织,发出轻微的却充满韵律的声响。

王莽一声令下,车宫城内顿时沸腾起来。更多的工匠被召集至此,或搬运木料,或敲打锤炼,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每一名工匠双手灵活翻飞,将一块块木头、一枚枚齿轮,精心组装成一台台崭新的织绫机。

太守府内。

官吏们不停地穿梭于各个厅堂之间,手中抱着一摞摞的文书,匆匆地传递着最新的指令和消息。

王莽端坐在主位,一手持毛笔,正全神贯注地批阅公文,外面的人来人往,各种事务交织在一起,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灾民已经如数安置完毕,四百多户人家各自有了房屋,终于在各方的努力下得以完成。

王莽微微点头,吩咐道:“很好。”放下手中的毛笔,长舒了一口气,目光扫过忙碌的官员们,脸上露出了些许欣慰。

“诸位辛苦了。”王莽站起身来,“此次安置灾民之事,能够如此顺利,全赖各位日夜操劳。”

李熊和众官吏闻言,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公文,拱手微微鞠躬:,全靠王太守,领导有方,我等对你万分佩服。

王莽上任以来亲力亲为,身为侯爵却毫无架子,总是身先士卒,与官吏众同甘共苦,众人打从心里佩服。

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官吏们,已然好久未休息了,收拾好公文,纷纷走出太守府。

夕阳的余晖在天边逐渐褪去,暮色像一层轻纱慢慢笼罩了整个成都城。街市上行人渐稀,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和归家人的脚步声。

唯有王莽依旧端坐在案前,手中的毛笔在纸上飞快地游走,留下一行行工整有力的字迹是关于织绫机,投入使用,与其对于在教育方面,准备在蜀郡各地大兴文教。

这时候,李熊轻轻推开门,脚步轻盈,手里拿着一张精致的请帖,走到王莽跟前,低声说道:“刚才卓氏听闻太守发明了一种新的织布机,特来邀请你明天晚上,前往府邸,商议此事。”

王莽的笔尖在纸上留下了一个不完美的墨点,放下毛笔,接过请帖,打开了看一看,思考着要不要去,自己与卓氏并无太多交集,突然发出这样的邀请,必定有其目的。

李熊又补充道:“卓氏在本地颇有势力,且乐善好施,也许他真的对织布机感兴趣呢。”

王莽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好,明日我便前往卓府,看看他们究竟有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