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太阳系,从奥陌陌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3章 太空撞击试验,军地合作

深空撞击器的设计原理大体上和钻地弹差不多,依靠强大的动能钻进地下深处,然后再引爆内部。

从而达到破开外壳的目的,只不过撞击器内部的不是炸弹而是钻头。

上一世,漂亮国为了打开外星飞船,又不想破坏内部设施,使用了很多方法。

就算使用了100万W功率的激光切割器都没办法切开飞船的一点点外壳。

后来专家又是研究又是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外星飞船的外壳材料有阻光作用。

无奈,只能使用超级合金钻头一点一点的钻,用水磨工夫,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钻开飞船的外壳。

后来进到飞船才发现,他们钻的是飞船外壳最厚的地方,如果选择最薄弱的地方,只需要一周就能钻透。

混沌研究院祝融实验室的另一个项目组,正在秘密实验于洋提供的超级合金配方。

科研人员对于洋拿出来的“配方”也不是很惊讶,因为一些很早就跟着于洋的人都知道,于洋就是靠合金配方起家的。

至于钻探器,以现在天工部的技术,几乎不用重新研发。

早在多年前天工研发部就研发出先进的矿用钻探器、地质钻探器、石油钻探器这些钻探设备,这些年技术也一直不停在更新迭代,现在无非是把体型缩小一下,很容易就可以做出来。

体型缩小后的钻探器已经安装到撞击器验证机上,并且秘密进行了多次的高空释放撞击试验。

撞击器上安装有精确制导设备,尾部有助推器,可以调整方向和加速,按上弹头和精确制导导弹一毛一样。

撞击试验是在西北沙漠无人区进行的,这个区域也没有雷达扫描,不用担心暴露。

由一架特别改装的“小鹈鹕”特种运输机负责进行高空投弹,地面上,有一座由超高标号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建筑作为假想目标。

假想目标像套娃一样一共修建了十层,每层中间缝隙还有超高强度的合金钢板填充。

按照防御强度计算,就算是在核弹爆炸中心也摧毁不了最后三层。

撞击试验从最开始的目标正上方千米高度投弹,慢慢的,距离逐渐拉远。

现在已经试验成功,从10公里外发射,精准命中目标靶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由于混沌研究院很多科研任务用到了“鹈鹕”运输机,第一批天鹏航空给天御集团制造的100架“小鹈鹕”运输机和40架“大鹈鹕”运输机。

现在科研任务征用了不少大小“鹈鹕”运输机,还引起了张燕的“抗议”,要求于洋再给补偿一些。

没办法,谁让“鹈鹕”运输机性能太优异,属于多用途的机型,可甜可咸。

索性再生产一批,于洋大手一挥,又批准增加100架“小鹈鹕”运输机和50架“大鹈鹕”运输机。

三分之二给天御集团航空运输业务使用,三分之一给混沌研究院做科研使用。

随着“鹈鹕”运输机在天御快递运输业务中崭露头角,也被军部注意到,毕竟夏国的天空归军部管。

虽然现在夏国空军自己研制的大飞机才已经试飞成功,但是还没有正式装备部队。

所以眼下军部迫切需要一种中型的运输机,来作为空运作战的补充。

以“大鹈鹕”型运输机28吨的载重和3500公里的航程,非常符合空军的要求。

去年的时候,军部就已经和于洋沟通,希望于洋这边帮助空军研发一款军用版的“大鹈鹕”运输机。

天鹏航空也正愁着“鹈鹕”运输机没有别的买家,空军的订单来的正是时候,至于修改为军用版,对航空器研发部来说也是小菜一碟。

将螺旋桨发动机换成新升级的型号,功率更强,机体材料换成可以抵御小口径武器的复合材料,再换上军用雷达设备和航电系统。

升级后的军用“大鹈鹕”运输机代号变更为“大鹈鹕-II”型,机身整体扩大了8%左右,载重提升到30吨,航程提升到4500公里,航速650公里。

在“大鹈鹕-II”原型机完成试飞之后,军部当即决定第一批订购30架。

于洋只让收了成本价加了5%的人工辛苦费,就这样也是1.5亿元夏币一架,研发成本一点也没加,算是支持国防建设。

今年,海军也订购了10架“小鹈鹕”型飞机,用来作为海岸巡逻、反潜机使用,当然也是改进型军用版的,还有水上型。

陆军倒是没有买“鹈鹕”型运输机,反而看上了天鹏航空出品的“蜻蜓”系列的2款直升机。

一个是4座“蜻蜓”式轻型直升机(请参照霉军小鸟直升机),另一个是“大蜻蜓”式中型直升机(请参照黑鹰),性能都非常优异。

军部考察之后,认为这两款直升机可以作为对标外军同级的飞机使用,只需要稍加进行军用改装即可。

不过军用直升机的技术比民用机要复杂很多,还需要能抵御12.7毫米口径武器的攻击的外部装甲,还有更先进的操控系统、航电系统、雷达系统等等,技术难度大了一些。

对于混沌研究院的研发人员和于洋来说,这都不是很难的事情。

倒是军部担心于洋这边没有研发军用装备的经验,还派遣了一些军工专家来协助这些装备的改装工作。

军部派遣过来的军工专家,和混沌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一起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混沌研究院研发人员们的技术都非常扎实,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人才,但是加上大量超算的辅助,研发工作非常的顺利。

没多久时间军部看上的装备都完成了军用改装升级,改装研发完成之后,陆军先采购了12架“小蜻蜓”和6架“大蜻蜓”,装备给了一支特种部队使用,也是用来试验装备的性能。

虽然卖出去了不少飞机,但是军部的一番操作下来,彻底打乱了天鹏航空这边正常的飞机制造计划。

天鹏航空上报集团,集团战略部研究之后,上报于洋。

最后于洋拍板决定扩建天鹏航空1号飞行器工厂,加速2号飞行器工厂建设速度。

好在,1号飞行器工厂的地方足够大,设计之初就留够了空间,原来的厂房只占了不到60%的面积,还能再建几座飞行器厂房生产线。

天鹏航空接到军部的订单之后,1号飞行器工厂随即就进行了厂房扩建。

新增了1座“蜻蜓”直升机总装生产线厂房和2座“鹈鹕”运输机生产线总装厂房,扩建的生产线专门用来制造军用版的飞行器。

“祥云”号公务机的生产线在制造完第一批7架“祥云”号之后并没有关闭,那样的话就非常浪费。

虽然“祥云”号对外没有卖出去一架,但是天鹏航空又陆续制造了13架。

其中,3架给集团内部使用,另外10架交给了天鹏航空器制造公司旗下的天鹏航空客运公司对外运行(航空货运由快驿通航空运输公司运营),加上原来的10架“飞燕-III”型飞机和18架“大蜻蜓”型直升机,共同组成客运机队。

天鹏航空客运公司现在专门从事商务/公务包机、租赁服务,还有一元科技集团旗下客运机场的管理。

一元科技集团内部使用、对外运营的所有飞行器管理、运维,航线申请服务、飞行员、乘务员、地勤人员管理等。

到今年,一元科技集团内部使用飞行器,有“祥云”型10架,“飞燕-III”型10架,“大蜻蜓”10架,“小鹈鹕”6架,“大鹈鹕”2架。

“飞燕-III”型以前的“飞燕”型、“麻雀”型,“小蜜蜂”、“蜻蜓”型、“大小鹈鹕”型飞机都是对外运营或者培训飞行员的用途。

客运飞机由天鹏航空客运公司负责管理、运维,货运飞机由天御集团旗下快驿通航空运输公司负责管理、运维,飞行员、空乘、地勤人员由两家共同管理。

天鹏航空客运刚开始为了拓展业务,还申请购买了几架漂亮国或者西洲盟产的公务机,只不过一些包机的客户坐过“祥云”号之后就不再选择外国机型。

“祥云”号的性能,舒适性一点也不输给进口机型,而且包机价格也相对进口型号优惠一些。

除非是到需要国际通行证的几个国家,不得已才乘坐进口机型,这可能是“祥云”号唯一的硬伤了。

除了这些大飞机之外,天鹏航空还研发了固定翼无人机,垂直起降无人机,水上飞机,无人运输机等等的衍生型号飞机,慢慢应用到公司经营的业务上。

固定翼无人机民用版的可以作为大范围区域的警戒、巡逻、航拍、测量使用,加装通讯吊舱,就可以当做高空临时信号塔,在遭受自然灾害,通讯中断的地方使用。

军用版的只研发设计了出来,军队那边有自己的无人机,暂时没有需要于洋这边的,只能先封存做技术储备。

大型垂直起降无人机,也可以用于灭火、搜索、灾害救援使用,吊装一台大功率的光源,就可以应用在夜晚的救援、施工等场景。

还有水上飞机、无人运输机等等,总之混沌研究院飞行器研发部门的一帮年轻的研发人员,总是可以脑洞大开,又不乏可以实际应用的发明创造。

于洋不禁感慨,还是年轻的脑子好使,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