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对话古今
北电的图书馆藏书比起江大附中来,那就丰富太多了,单单三十万册的书籍数量就不是附中能比的。
胡小北将昨天借阅的两本书归还,又来到了他的专属区域看书学习。
说是专属区域也不对,毕竟没有、也不可能真划给他。
不过,胡小北在北电图书馆也是享有特权的。
一般学生最多只能借图书6册,期刊4册。
教职工、博士、硕士、研究生也只能借图书10册,期刊4册。
具有科研任务的特借读者可借20册图书和5册期刊合订本,根据需要可作适当调整。
对,根据需要可作适当调整,这句说的就是胡小北。
在来北电的这几天里,他每晚可能会借回去一两本书,次日上午归还。
而他在图书馆内每天需要阅读的书籍比较多,一般都是胡小北根据查阅目录,将次日所需要阅读的图书索书号和书名填在索书单上。
工作人员则凭索书单,在次日上午为他在指定阅读区域提前准备好相关书籍。
在开启灵识感知能力的状态下进行快速阅读理解,也就意味着他看书极快。
一本十万字的书,他往往只需要十分钟左右的阅读理解时间。
也就是影视相关类的必考内容,他才需要花点时间和精力去特别记忆一些数据。
去掉午饭和晚饭的时间,胡小北每天最少能在图书馆看十个小时以上的书籍。
若平均一本书按二十万字来计算,那么他一天就能看三十本书。
他看的书多,但是阅读时间和分类却很清晰。
每天上午看的是北电所需考核的影视类相关知识,下午看的是历史类书籍,晚上看的是特定的杂书。
图书馆每天到晚上八点就闭馆,因此胡小北才会经常借书回去看。
之所以在高考后还这么努力的学习,主要是因为几个方面。
首先,影子能力接下来的进化提升,需要不断地使用控影或者灵识能力。
使用控影能力性价比太低,而且还有暴露的风险。
虽然他能将影子淡化到几不可察,但还是比不上使用灵识感知能力进行学习,一举数得来得高效。
其次,趁着高考状元的招牌还管用,他准备尽快写本书。
一来可以刷声望,二来也可赚些钱,三来亦可回馈社会。
书的内容和名字他早有打算,只待今日看完最后一部分相关书籍,就可以着手写书了。
胡小北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他不会也不可能去搞科研,毕竟高考数学能得131分,那真是个意外。
而文化领域方面就不一样了,只要书看的足够多,理解能力足够好,能将所知所学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可。
很多人才华横溢,可写出来的书却没什么人看,也有些人写的狗屁不通,甚至满篇错漏,却能有不少受众。
对于重生者的胡小北来说,想让大多数人爱看他写的书,那还是有法子、有捷径的。
自从来到北电,他整日沉浸在书海与餐食间,往复循环,像个虔诚的求知信徒。
从晨曦微露到日暮西垂,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静阅体悟,图书馆内一隅,满是他埋首书卷的身影。
短暂用餐后,又匆忙折返,继续与文字相伴,在墨香与知识的滋养里,静待灵感沉淀、厚积薄发。
时光在书页翻动间悄然流逝,转瞬,闭馆时刻已至。
胡小北直起身,舒展着久坐后酸乏的腰背,左手利落地在索书单上填下明日所需书目,笔锋随意,透着股潦草劲儿。
搁笔,将填好的索书单递向图书管理员,对方目光一触,眼中瞬间闪过一丝诧异。
以往这时候,胡小北怀里定是满满当当摞着几本书,脚步匆匆又满脸期待地奔赴知识的“下一站”。
可今日,他双手空空,周身透着别样的轻松自在。
‘想必是整日泡在书堆里,着实看累了吧!’
图书管理员暗自揣测,念头刚落,却见胡小北已大步流星迈向门口,那背影洒脱得仿若抖落满身疲惫,自带一抹不羁的书生气。
胡小北几步跨出大门,身影迅速融入在夜色之中,唯余馆内明灯,还在原地静静映照这寻常又别样的一幕。
回到自个的小窝,洗去了一身的疲惫。
来到书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静坐片刻,闭目沉思良久,似在脑海中勾勒着什么宏伟蓝图。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回到床上盖上薄被,然后操控着影子,在键盘上敲下了书名——《对话古今之典耀华夏》。
稍顷,他又新建了一个文档,敲下了另一个书名——《对话古今之大秦帝国》。
是的,他决定双开,同时码两本书。
不过重心放在前者,大秦这本书先码出崛起部分,后续不急。
这两部书实则一脉相承,主角相同,只是侧重点不同。
男主名叫古京,因为想要探索家传双鱼玉佩的隐秘,故而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一次潜心研读历史文献时,他竟与书中所载的历史事件奇妙“纠缠”上了。
没错,正是当下流行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里的那种量子纠缠。
自那以后,当他沉醉于某段历史记载难以自拔时,或有可能触发这神秘莫测的“量子纠缠”,瞬间“穿越”成另一个形象,与历史名人对坐长谈。
不过,他只能当个历史的旁观者,无力改写既定的过去。
毕竟,岁月长河奔腾向前,留下的,只有供后人瞻仰的历史长卷。
胡小北的这两部开山之作,便是以古京“穿越”为引,引领读者穿梭于往昔岁月,去见证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其中,《对话古今之典耀华夏》计划撰写7部21卷,每卷洋洋洒洒10万字,预估成书约210万字。
此书将循着时间的脉络,徐徐展开华夏典籍中的浩瀚篇章。
1.《诗经》
2.《尚书》
3.《老子》
4.《论语》
5.《孙子兵法》
6.《楚辞》
7.《越绝书》
8.《礼记》
9.《史记》
10.《汉书》
11.《说文解字》
12.《伤寒杂病论》
13.《齐民要术》
14.《文心雕龙》
15.《茶经》
16.《备急千金要方》
17.《永乐大典》
18.《本草纲目》
19.《传习录》
20.《天工开物》
21.《徐霞客游记》
其实,从历史时期的起始时间看,《尚书》所涉及的时间跨度确实比《诗经》更早。
但是,书籍的编排顺序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内容所涉及时期的先后。
古时人们一般先接触《诗经》,再学习《尚书》这样更古老却相对晦涩、更具政治文献性质的典籍,所以习惯上就先列《诗经》。
没错,《对话古今之典耀华夏》就是胡小北借鉴后世的一个文化类节目改编的。
只不过,两者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书中的古京“穿越”后,对自身的掌控时灵时不灵,因此也闹出了不少笑话,让读者在沉重的历史篇章中能稍稍喘口气。
是的,此书个人的诙谐幽默与史实的沧桑厚重并行,再加上一些网络小说的新奇概念,三者合一。
这样才能更好的打开学生市场,让更多人来领略华夏典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