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78年,我从养猪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9章 财路

第二天,早上。

赵东阳迷迷糊糊的起来了。

昨天晚上喝的有点多。

回来都是一晃一晃的。

有些头痛。

“这大早上了,怎么这么丰富啊?”赵东阳看着餐桌上,香喷喷的肉香味,他就没吃过这么丰盛的早饭。

杂酱面。

关键是这酱还带肉的。

吃肉,对于向阳大队的社员来说,那是过年过节的享受了,能在过年过节吃上一顿,都已经很不错了。

平时能吃饱饭就是基本操作了。

其实杂酱面还是东关的一道美食。

一般情况来说,向阳大队不种小麦。

整个涂阳都不种植。

东关种植小麦的区域,都不在这一片,所以想要面粉,就要县城去购买才行,需要购买的东西,都是属于比较昂贵的,一般情况不考虑。

东关人的饮食基本上也是以米饭为主,但是也有面,东关杂酱面还是颇有名气的,味道很好,在附近的几个县城,甚至燮州地区,都是是一流的,家家户户都有自己做杂酱面的手艺。

“今天三哥要去县城,这都是给三哥准备的,你就是沾光而已!”赵小六吃的满嘴油。

“妈,你这太偏心了,都是儿子,干嘛三哥就这么好待遇,我们几个难道是捡来的!”赵东阳冲进去用三秒的时间洗涮之后,赶紧飞奔出来,慢一点杂酱面别说肉酱了,面估计都没有了。

他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吃的兴高采烈的,但是吃的时候,还会叽叽歪歪几句。

“有的吃就不错了,你还这么多话说。”陆娘娘抬头,直接给了他一个狠狠的温柔的眼神。

赵东阳不寒而栗,赶紧提醒说道:“妈,我是给生活费的!”

“你那点生活费,我就应该让你天天吃糠咽菜的!”陆娘娘冷笑:“你吃不吃,不吃就放下,给我滚蛋!”

“吃!”

赵东阳小声嘀咕一下,还真不敢说话。

吃完早饭,钱东勇开始去房间里面收拾东西了。

他今天就要赶回东关去。

要去报道了。

“东勇啊,要收拾好东西啊,这罐子酸豆角带上,还有这咸菜也带上,自己家里面种的菜要带上,看到领导的怎么也要送点东西,家里面没啥东西了,这腊肉也带上吧!”陆娘娘在旁边唠叨起来:“在外面你自己一个人,要自己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要是处上了姑娘,记得写信回来告诉我们,你年纪也不小了,那天南地北就别想了,不要好像赵小七那样,结婚还不如不结,有媳妇等于没媳妇的……”

赵东阳被踩了一脚,也不敢开口辩驳,陆娘娘现在的心情不好,这三儿子刚回来,马上又要去县城了,县城是不远,但是正经的来回,也要一两天的时间。

“妈,我知道了!”

钱东勇也没什么东西可以收拾,两套军装,一床棉被,就能走四方了,不过老娘一番心意,他是不可能不接受了,那些什么瓶瓶罐罐就带上了。

这时候大家都上工去了。

现在这阶段,出了猪场投毒的这事情,梯田开垦工作变得更加艰难了,人心动荡之下,赵江山想要重聚人心,争分夺秒的把工程完善,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甚至很多女工也要上了,算是集中全大队的主力,非要在过年之前,把梯田开垦这大工程,给干完了。

只能赵东阳去送钱东勇了。

岸边。

船来了,钱东勇上了船,才对赵东阳说道:“东阳,你要照顾好家里面,有什么事情直接写信,等我拿到单位地址了,给你们寄过来,要是非常着急,直接去涂阳打电话到县局找我!”

“知道了!”

赵东阳不耐烦的说道。

“还有啊,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你也上点心,咱老汉和他们之间的事情,那是他们大人的事情,和我们小一辈没关系,孝敬老人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

钱东勇又唠叨了两句。

“放心吧,咱爷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呢,我会看好他们的!”赵东阳挥挥手,不耐烦的问:“你过年回来吗?”

“看情况吧,刚刚入职,估计事情比较多,忙不过来!”

钱东勇说道。

把钱东勇送离开之后,赵东阳又想起了昨天晚上和猪秀才喝酒时候说的事情了,他考虑斟酌了一下,觉得猪秀才办法可能是最好的办法了。

赵东阳还真就按照猪秀才的主意,先去爷爷那里,掏出来了一瓶酒,爷爷还真是一个大宝库,天天说没了没了,结果,去找奶奶,一准能找到他的藏宝图。

提着小酒,就去找余文涛喝小酒了。

余文涛是属于半脱产的大队干部。

平时除了记账,做账之外,还会参加劳动工作的,上午在梯田开垦敲石头,下午就必须要回大队部整理一些账目了,忙得很。

赵东阳来找他喝酒。

他也感觉到很突兀啊。

但是并没有拒绝。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而整个事情还真如同猪秀才的推演一样。

顺利。

非常顺利就解决了谢颖的问题。

余文涛出面事情就变得简单很多了,他是副大队长,也是大队会计,要从大队里面找一个人帮忙,找上谢颖,也不是让人感觉特别意外。

而且办的有模有样的,不留一丝缝隙。

他先和赵江山通气,然后装模作样的把全大队的人给筛选一番,整个大队也没有几个人上过初中,老八媳妇算是其中一个,而且吴老八刚刚死,这也体现出大队对于社员的一个照顾,还能挣一个好名声。

从大队的名义启用谢颖,还推荐谢颖临时担当了三队的会计,谢颖等于打两份工了,这样刚好达到脱产的界限,又能挣到工分。

只是这好处,落在了一个寡妇的头上,社员们多多少少会埋怨几句的,但是赵江山向来挺自己的小弟,他站出来说两句,那就十全十美了。

这事情结果出来之后,赵东阳去找猪秀才聊天:“他还真和你说的一样,不惊动赵江山啊,把事情给办的妥妥帖帖了,这么好骗吗?”

“这向阳大队不大,地方小,人也不多,可说不得卧虎藏龙了多少英雄好汉的!”

猪秀才笑着说道:“你以为余文涛傻啊,可比你能算计多了,他能给的,都是有代价的,早晚找你还!”

“哎!”

赵东阳忍不住叹气:“这向阳大队,还真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啊!”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生产大队。

他重活一世的人。

怎么感觉有些玩不转一样啊。

这人啊。

一世庸,世世庸。

有些事情,还真不是重生能解决的。

“你想要在这里做什么事情,还真离不开他们,余文涛这时候拉拢一下,是好事,说不定,日后你可能还要反一反你亲爹,才能把事情给做成了,到时候这些你来我往的人情,就变得关键的用处了!”

猪秀才平静的说道。

在他眼中,这少年,在平凡之中,藏着一颗天大的野心,非常可怕,非常恐怖,甚至能毁天灭地一般。

“我可没这么大野心!”

赵东阳轻松的说道:“我所求简单,每天吃吃喝喝,看山看水,最多就是躲在我家老汉后面,悄咪咪的搞点事情,让大家吃的好一点,顿顿大米饭,餐餐有肉吃,这点追求,不过分吧!”

“呵呵!”

猪秀才笑了起来了:“这一点点的小追求确不过分,在一个甲子之前吧,教员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求来求去,估计也差不多是这点追求了,现在咱们头顶上那几个当家做主的,好像也只是这几个小小的要求!”

吃饱饭,这要求很小,也很大,一个人吃饱饭,多简单的事情啊,可要想整个华国的人吃饱饭,那是何其艰难,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奋斗,需要无数人的牺牲。

“这么多人牺牲了,这么多人付出了努力,咱们这一代人,把这事情干成了,不是应该的吗!”

赵东阳在向阳参加向阳大队的建设,总有一种被融入进去的感觉,更有一种被洗礼的错觉。

有时候,近朱者赤近墨者。

他老汉这人。

靠近的太多了。

还真会越来越像他的。

“这话说得对!”猪秀才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当初我们这些人,宁可死,也不愿意离开,不愿意走出去,不就是想要看到这一天吗,我感觉啊,这一天,快要来了,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

元旦迎风而来。

一九七八年过去了。

一九七九年,在奔跑而来。

现在不是以后。

元旦没有什么节目的。

赵东阳的元旦夜晚,正在挑灯写信,每周一封信,那是风雨不改啊。

他写信,现在越来越习惯模式了。

把这向阳大队发生的事情,大大小小,都写在心里面,甚至在不知不觉之中,有一种在分享自己的生活的感觉,今天一队发生了什么事情,明天二队发生了什么事情,梯田开垦闹出了什么笑话,养猪场又发生了什么……

事无巨细。

不知不觉,已经三页纸了。

写完之后。

他还觉得有些不够。

再写一首诗。

不,还是写故事。

他现在数数钱,去东关走一转,就剩下六十二块,又给了十块钱,还了二十六块钱,这钱,是他找赵小六,赵东湖,方东宝,许东升,兄弟姐妹凑的,一家几块钱,好不容易才凑齐的。

现在,就剩下三十六块钱了。

本来就不是一个过日子的人,大手大脚习惯了,而且未来人的用钱思维,是能把没有赚到手的钱给用了,而不是存了多少用多少。

所以钱不经使啊。

不过王初夏给他打开了一扇赚钱的大门。

他写个牧马人,初衷只是想要和王初夏调调情,用文学来沟通一下这个爱了这么多年的人,但是没想到,居然还有一个意外收获。

他对这个时代的作家,没什么概念。

总感觉,他们应该都是穷逼。

可一片牧马人,能赚一百八十六块钱,而且这钱赚到手之后,还不会有任何麻烦,现在看来,可能是如今他最好的一条财路了。

他的脑子里面,可不仅仅只有一篇牧马人的故事啊。

还有,即使出了什么问题,不会找他。

重阳这个马甲是王初夏的,什么出名啊,什么麻烦,都让王初夏给担待了,现在王初夏一分钱都不扣,把钱都汇给了自己,这简直是活雷锋啊。

这么好的事情,王初夏在前面冲锋陷阵了,自己躲在后面赚钱,不香吗?

而且当个文化人。

还是有好处的。

起码,能和王初夏把距离给拉近了。

别看他天天喊着离婚。

可到了民政局。

他未必能走进去。

三次离婚,都是王初夏强迫了,他喊的在激烈,每次到了民政局,都是腿软走不动的那种人。

即使他明知道。

现在他们也是两个世界,可还是期望,有一天,是不是自己改变了,王初夏也能改变。

而且,赚钱还是最重要的。

特别是这两年。

赚点小钱钱,把这七九年,八零年给熬过去,或许等到八零年代,他们可能用大队的名义做点小生意,他就不会这么穷逼了。

不过写什么故事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沉默了半天,笔在手中转了半天,灵机一动,他倒是想起了一个故事。

那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和王初夏第二次复合,他做了一个小手术,王初夏这个事业心爆炸的女人,罕见的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在他病床之前陪伴,给他读了一个故事。

所以记忆深刻。

《情书》

来自东瀛的名作家,岩井俊二。

这故事第一次听,有些不理解,第二次听,有些不一样的感觉,第三次听,才算是渐渐摸到了入门的路,越品,越有味道的一个故事。

曾经有作家评价过。

《情书》的简单纯粹,像一个鲜明的不假思索的记号存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里面。

王初夏是一个很文艺,也很文青的,妥妥的文学青年,对于文学,有一种痴迷,赵东阳从一开始就和她不是一路人,而这可能是他们唯一能进行沟通的媒介。

所以赵东阳在文学上,也下了点功夫,对于天南地北故事,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什么都有狩猎。

后来还偷偷去看了好几遍《情书》这一部电影。

记忆深刻。

他考虑了一下,最后就写情书了。

当他给王初夏写一封情书吧。

《情书》有点长了。

要分开写。

分上半册,下半册。

现在这封信,可以推辞两天时间寄出去,他用这两天时间,把《情书》的上半册给写完,和信件一起寄过去就行了。

即使如此。

也必须要熬夜了,不挑灯夜战,干不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