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爷爷你朱元璋,带我造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8章 被朱元璋偷走内阁制

见朱元璋在沉思,马秀英想到四年前常家儿媳之事,出声提示道:

“重八,四年前常家儿媳病死就非常蹊跷,要不你从常家儿媳线索再次好好查查?”

常氏,怀远人,开平王常遇春长女,生允熥没多久病逝,时年二十四岁,给朱标留下两子两女。

朱元璋一脸为难的苦笑:“妹子,这事之前不是来来回回查了数月没有何问题,现在还查?

再说现在标儿都很忙,咱虽是当爹没有标儿应允也不能私自去开棺验尸这是对儿媳妇不敬!

加上时日已久恐怕不好再查,要不就别打扰已经长眠的儿媳妇吧?”

马秀英目怒,抬手对准他的耳朵‘拧频道’,“你这老东西查不查?何为打扰?到底查不查?”

“哎哟!你这婆娘~~轻点,咱的耳朵掉啦!轻点。”朱元璋抬手护耳求饶。

马秀英手上力道又加了一分,继续对其骂骂咧咧。

“谁叫你废除宰相?现在标儿每天处理政务到深夜,你这老货就知躲在这里清闲!”

朱元璋没好气的回怼:“你这婆娘怎还提废相这事?”

随即耳朵又疼一分,连忙开口求饶:“咱查,咱这就去查,撒手,快撒手。”

“哼!”马秀英冷哼一声转身往炊事帐篷走去。

朱元璋揉着耳朵盯着马秀英的背影嘀咕:“你这婆娘,咱早晚休了你。”

马秀英好似有感觉一样,回头怒喝:“你这老东西说什么?”

揉着耳朵的朱元璋嬉皮笑脸的回答:“没,咱什么都没说,咱说妹子你最英明神武,嘿嘿...”

帐篷内。

朱英坐在桌旁,拿着水性笔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写了一会看着笔记本内容低声自语。

“这样用笔记录会不会被人发现?还有这里有没有被锦衣卫发现?锦衣卫这些狗东西不好办!

虽大家都签了投名状,可这玩意也就骗骗傻叉,可骗不了锦衣卫!算求,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

“这个皇权不下乡的时代应该没有锦衣卫发现!只是以后造反成功这个问题要解决,还刻不容缓!”

自语一会又提笔开写(简体字)。

这时毛镶手拿简易平面图纸走了进来,“少爷别墅大门要不要加照壁?还有院子中加养鱼水池吗?”

朱英正在写‘秘密’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一跳,紧张的侧头,一脸不悦的怒视毛镶呵斥:

“老毛,你小子走路能不能带点风?没看见我在写秘密方案吗?还有你要多多观察基地内的人,以防被锦衣卫混入其中!知否?”

“是,少爷!我会重点注意。”

毛镶满脸无奈的再次询问朱英别墅建造要求,得到答复才拿着图纸离开。

走出帐篷外的毛镶回头看了看帐篷,少爷你不知是这里除了你自己,大半人是锦衣卫,不仅基地内有,基地外还有一堆及几卫兵马。

朱英把帐篷门拉好,返回桌前坐下边写边说。

“朱元璋现在已经废除宰相制加强皇权!只是还没有对应的措施,天天处理那些无聊的奏章累成狗。”

“他是勤奋,可他没考虑过后世之君会不会和他一样?像道长、万历、木匠那不就完犊子了吗?”

“先把朱老四的内阁制度写下来,以免以后忘记。”

朱英拿着水性笔埋头在笔记本上写了许久后,边检查边自语。

“内阁:由十至二十人组成,职责处理政务,一人为内阁首辅,二至三人次辅,每询轮换一次。”

“内阁首辅负责汇总工作内容,收内阁成员的票拟、建议,没有决策、批红权,严禁太监插足其中。”

“管理就用考勤、能力来绩效,996光荣、007福报,一班制?这有点不厚道,就用三班倒。”

“使用末尾淘汰制,每询把办事能力最差的人开除,这样就有新鲜血液融入,在任时间也不能太长!”

“任期定为三年制,三年后给予办事能力一般的退休,办事能力强、年轻的下放当九品主薄(县)。”

朱英检查完一遍,双手抱头叼着水性笔靠在椅子上翘二郎腿。

“嗯?还有等造反成功就是用‘后世’的教材来培养人才慢慢取代八股取士,八股这玩意没啥用!”

随即坐正拿起笔又在笔记本上写,写完后合上笔记本备懒的走到床边睡觉。

刚睡着没多久毛镶又过来,睡得迷迷糊糊中的朱英忘记桌上笔记本跟着毛镶去处理建造问题。

朱英和毛镶刚走不久,马秀英就进来打扫卫生并翻看了一下桌上的笔记本。

......

酉时一刻,朱元璋从外面回来,马秀英把笔记本的内容给他说了一下,朱元璋又鬼鬼祟祟的溜进帐篷里。

朱元璋翻了一下朱英的笔记本:“这小子还藏私?咱就勉为其难收下啦!要不是跟你小子这么久,这些字咱都不认识。”

随即朱元璋拿起笔记本跑向自己帐篷加急抄写,有一些简体字被换成繁体字誊抄。

半刻钟后,炊事大帐篷外。

朱英一边洗手一边对着毛镶、李文忠臭骂。

“老毛,老李,你们都学了那么久?水泥也用了那么久,你们还犯这种低级错误?

一个小小的洞浪费几十包水泥,不会先往地洞里填石块、沙土?非要用水泥?扣你们一个月工钱!”

李文忠弱弱的开口:“少爷,我们没工钱。”

“......”朱英傻愣愣的无言以对。

另一边,朱元璋誊抄完吹了吹最后一张墨汁的未干宣纸,拿起笔记本往朱英帐篷跑。

在朱英等人吃饭时,‘外围’看守土地的大牛来到路边一间草棚里把一个大号信封交给一群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

“速进宫交予太子殿下。”

“是,大人。”

为首的总旗官接过信行礼带队离开。

......

紫禁城,文华殿,戌时初刻。

刚刚批完一本奏疏的朱标放下笔,揉了揉手腕,“茶!”

守候在一旁的贴身太监张顺连忙端起桌上备好的茶碗送上过去。

朱标在喝茶时,一名小太监在张顺耳边耳语。

张顺对其挥了挥手,走到案桌前对着朱标躬身道:“太子殿下,陛下有手谕。”

“让他们进来。”

“是。”张顺应声转过身对门口小太监挥了挥手。

一名老太监拿着信和总旗官走了进来,老太监把信递给朱标就离开过程没有一句话。

拿着信的朱标一脸疑惑盯着老太监背影直到几人消失在大殿门外。

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纸认真看起来,看了第一遍朱标以为自己眼花,揉了揉眼睛。

“是父皇的笔记没错,难道孤看错啦?嗯,重看一遍。”

又看几遍后,“哈哈~~哈哈~~等等!孤的父皇现在不固执啦?再看一遍!”

经过朱标反复确认,“哈哈~~”整个文华殿充满了他开心、欢快的笑声。

贴身太监张顺很久没看见朱标这么开心,默默的站在一丈外看朱标开心的模样跟着微笑。

“孤回去啦!你们把这里收拾一下。”

“是,太子殿下。”

看着朱标离去的背影,张顺欣慰的点了点头,太子殿下终于不当‘牛马’啦!

回到春和宫的朱标只是高兴、开心,没有事事都给吕氏说。

吕氏见朱标懒得早早回来一次,尽心尽力的服侍、迎合他,同时还让朱允炆拿着自己的‘好成绩’给其检查。

得到朱标夸奖的朱允炆和吕氏嘴巴都快笑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