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首先需要感谢为医学事业无私奉献的大体老师们!
本书的编写主要是在苏国辉院士、徐安定院长支持下,在凌锋教授、肖新如教授倾情指导下,并得到了佟小光教授、王硕教授的肯定,在全体编者的努力下完成的。
在神经外科相关技术的探索、实践以及传播上,我国各地的神经外科中心和学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突出表现在近十来年各种“颅脑显微及内镜解剖培训班”广泛举行,为我国神经外科中青年医生成长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成为神经外科医生进修学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支撑平台。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有幸加入到我国神经外科医生住培、专培、进修培训的推进之中。经过艰辛探索,顺利举办了8届短期(1~2周)培训班,以及2届为期3个月涉及神经外科经典颅底、锁孔、内镜、血管吻合、功能等技术的系统培训班,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此项工作是我们学科继续奋斗和发展的核心。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和国外同行在神经外科医师培训方面的交流,在学习和传承其他中心同类培训班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们的总结之后,特此编写了本教程。在编写中,我们制定并坚持了下列四项指导原则,并在此原则下进行系统的内容安排。
第一,培训目标是培养合格神经外科初中级医师。利用解剖实验室的资源和条件,对国内外神经外科技术进行总结、研究、探索和训练,使受训医师能相对全方位掌握临床手术中的各项技能,避免从患者身上直接进行摸索,提高医疗质量。
第二,解剖与技术培训并重。尽管本教程专注于“手术解剖培训”,但始终坚持将“神经外科手术技术”也作为培训的重点和核心之一,而不是简单地将重点放在“解剖结构”的教学上。神经组织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纷繁复杂,难以理解,特别是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频率不高的知识点,很容易被遗忘。手术解剖培训与手术技术培训并重的编写特点,既强调了掌握与手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学知识,又在技术培训上重点突出了入路显露和安全规避的技巧,这些是对前辈手术经验的总结。这样的能力体系一旦掌握,将难以遗忘,且能灵活应用。
第三,全面和包容的培训模式。在神经外科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出现了不同的手术风格。我们将目前神经外科领域中那些主流的、被广泛认可的风格进行整理,作为训练内容,也不排斥、不拒绝某种特定风格。而且对经典颅底、锁孔、内镜、血管吻合、功能解剖等神经外科技术进行全面教学。学员只有在全面理解不同风格手术之后,才能掌握各种风格之间的优点和缺点,在临床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第四,知行合一的内容编排。设定此目标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两种培训极端。避免在培训过程中过度强调文献阅读、理论学习,而导致学员实践训练不够;也避免在培训过程中过度强调技巧练习,而忽视了理论积累的重要性。将理论培训与实际解剖训练并重,避免太多空洞的理论以及毫无根据的操作,同时也鼓励学员在临床工作和学习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本书虽然对神经外科领域主要的手术培训内容进行了总结、整理和编撰,但是有许多特定领域无法在解剖培训中得到讲解,也可能有些领域内的内容被遗漏。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导和建议,我们也将不断探索和前进。
最后希望各位同道和朋友能莅临我们临床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教学交流、提供建议。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