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艺术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俄罗斯人民在艺术领域、在心灵的创作里发现了惊人的力量,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创造了优秀的文学、杰出的绘画、独具一格的音乐,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叹……”

–М.高尔基

俄罗斯人民在自己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也创造了杰出的俄罗斯艺术。俄罗斯艺术是俄罗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遗产,丰富了世界的文化艺术宝库,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俄罗斯艺术是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积淀的结果,是俄罗斯民族的一种永恒的文化存在。她被深深铭记在俄罗斯人民的心中,帮助人们观察和认识历史和现在,提高人们的思想情操和艺术审美力,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很难对种类多样的俄罗斯艺术的特征做统一的归纳,但可以总结其几点共性的特征,那就是她与社会生活、先进的思想有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她充满高尚的道德审美理想和人道主义精神,闪耀着人民性、公民感和爱国主义的光辉,表现出俄罗斯人民的理想、愿望、情操和趣味。因此,她成为“人民的第一位老师”。俄罗斯艺术还像“俄罗斯心灵的镜子”,映照出俄罗斯历史文化中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因此,我们通过这面“俄罗斯心灵的镜子”,能够了解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她起到“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作用。

多神教时期 1,已出现了古罗斯艺术的萌芽,如动物、人的泥塑以及各种形状的泥制餐具。泥制餐具上,有的画着白、黑、红色的圆圈、波浪和曲线,也有的绘着一些动物图形和人像,这些可以视为古罗斯人最初的工艺美术。据专家考证 2,古罗斯在接受基督教之前就有多神教的绘画、雕塑、建筑等门类。但古罗斯多神教艺术处在俄罗斯艺术发展的史前时期,远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艺术。

在上千年的俄罗斯历史发展过程中,俄罗斯艺术并非与世隔绝,而在继承自己的民族艺术传统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古希腊、西欧和东方各国艺术的经验,吸收世界各民族的艺术的营养和精华,形成了具有俄罗斯民族精神特质的、独具一格的艺术板块,成为俄罗斯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公元988年,“罗斯受洗”,即罗斯接受基督教。这是古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标志着俄罗斯民族文化历史开始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罗斯接受基督教之后,开始接近拜占庭的东正教文化艺术,这对古罗斯的建筑和绘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随后几个世纪(10世纪–17世纪)里,东正教艺术在俄罗斯占据主体地位,主导着俄罗斯艺术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其艺术形式的假定性、形象的象征性、艺术的典范性等特征。

15世纪莫斯科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后,莫斯科成为俄罗斯的文化艺术中心,迎来了古罗斯祭祀建筑和圣像画绘画的繁荣 3。然而,17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的世俗化引出了俄罗斯艺术发展的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维护和坚守俄罗斯宗教艺术的传统,并要将之规定为固定的规范和模式;另一种倾向是力求摆脱俄罗斯宗教艺术的传统,将艺术引向世俗化的发展道路。这反映出宗教艺术和世俗艺术的思想和审美观的对立和斗争。彼得大帝在18世纪初推行的宗教改革摧毁了俄罗斯古老的宗法制世俗,确定了俄罗斯的世俗生活方式,大大促进了俄罗斯艺术的世俗化发展进程。

如果说中古时期的俄罗斯艺术发展主要受到古希腊、拜占庭的东正教文化影响,那么到了18世纪,意大利、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的建筑、雕塑、音乐、绘画、戏剧表演等各种艺术传入俄罗斯,走进俄罗斯人的文化意识之中并转化为俄罗斯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表现,开始了俄罗斯学习西欧艺术经验的时代。在建筑领域,俄罗斯建筑师学习西方的巴洛克、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让俄罗斯建筑很快赶上西欧建筑的发展;在绘画领域,俄罗斯画家学习西方油画的理念和技法,在肖像画和风景画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音乐领域,西方的歌剧、交响乐、芭蕾舞音乐传入俄罗斯,为俄罗斯人创造自己的民族声乐和器乐学派奠定了基础。18世纪后半叶,俄罗斯艺术彻底走出了自己中古时代的发展,为迎接19世纪俄罗斯艺术的繁荣做了准备。

19世纪是俄罗斯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在俄罗斯的发展和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斗争中,俄罗斯艺术的各个门类迅猛发展,成为世界艺术园林中的一枝奇葩,以其独具民族特色的精神品格和艺术魅力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在俄罗斯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了俄罗斯民族知识分子新的思想观和审美观的确立,有不少俄罗斯的画家、雕塑家、作曲家、戏剧表演艺术家用自己的创作歌颂俄罗斯民族的光荣历史和民族英雄,表现现实生活,揭露、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黑暗和罪恶,为争取社会的自由、公正和平等而斗争,为人民大众呐喊,增添了作品的民族性和人民性内涵。所以说,俄罗斯艺术的发展在19世纪才开始腾飞并迎来了自己的繁荣发展。

在这个世纪,在俄罗斯艺术的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在绘画上,有历史题材画家К.布留洛夫、А.伊凡诺夫,讽刺画家П.费道多夫,还有以И.克拉姆斯柯伊为首的巡回展览派画家们,他们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推向高峰;在音乐上,出现了М.格林卡、А.达尔戈梅日斯基以及以М.巴拉基烈夫为首的“强力集团”作曲家和俄罗斯作曲大师И.柴可夫斯基;在雕塑上,有И.马尔托斯、В.杰穆特–马利诺夫斯基、С.皮缅诺夫、Б.奥尔洛夫斯基、П.克洛德、M.米凯申、A.奥佩库申和M.安托科尔斯基等人;在建筑上,涌现出А.沃罗尼欣、А.扎哈罗夫、В.斯塔索夫、O.博韦、A.格里戈利耶夫、К.托恩、Д.日利亚尔迪等建筑大师,他们设计的古典主义建筑规模宏伟,造型简洁美观,美化了城市的风貌,增强了城市建筑的公民内涵;在戏剧表演艺术上,П.莫恰洛夫、В.卡拉登金、М.叶尔莫洛娃、М.史迁普金、П.萨多夫斯基、А.马尔登诺夫等人铸造了俄罗斯戏剧表演艺术的辉煌;在芭蕾舞艺术表演上,有М.达尼洛娃、Е.伊斯托敏娜、А.利胡金娜、Н.戈里茨、В.祖波娃以及19世纪末出现的М.克舍辛斯卡娅、Т.卡尔萨文娜、А.巴甫洛娃等芭蕾舞大师,他们让西欧认识和领略到俄罗斯古典芭蕾的魅力。正是这些艺术家谱写出19世纪俄罗斯艺术的不朽篇章,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俄罗斯艺术的力量、品格和魅力。

19–20世纪之交,是俄罗斯历史和社会的一个转折时代。一些科学的新发现动摇了关于世界结构的经典观念,西方的各种哲学思想传入俄罗斯,尤其是尼采的“上帝已死”的论断让俄罗斯人受到影响。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氛围下,一些现代派俄罗斯艺术家更新了对艺术中的世界形象的看法,对传统的艺术观念进行挑战,开始对新的艺术语言、新方法的探索,于是,出现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新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这些艺术家 4所代表的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语言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里均有表现和反映。因此,俄罗斯艺术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发展格局。诸多的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团体、艺术风格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编织出世纪之交俄罗斯艺术发展的一幅色彩斑斓的景象。

应当指出,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现代派艺术与19世纪俄罗斯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对立,甚至相互排斥。然而,在俄罗斯艺术的这种对立和排斥中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和谐和统一,在新与旧、传统与创新的相悖结合中出现了一道世纪之交的俄罗斯艺术的绚丽风景,展现出世纪之交的俄罗斯艺术发展的总体特征。

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动荡和社会变革让俄罗斯国家的命运变得复杂坎坷,也影响到俄罗斯艺术的发展进程。但总体来看,俄罗斯艺术在这个世纪经历了从多元到一元再到多元的发展过程。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深知意识形态在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性,于是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艺术的决议,旨在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但由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官方无暇整顿艺术的发展,因此,俄罗斯艺术延续着世纪之交的艺术多元发展局面。以绘画界为例,当时就有革命俄罗斯美术家协会(1922–1932)、架上作品美术家协会(1925–1931)、“四艺社”(1924–1931)、莫斯科美术家协会(1927–1931)等艺术创作团体。这些团体的艺术纲领、美学追求、创作方法和人员组成均有不同,甚至互相对峙,但均能合法存在,各个团体的活动十分活跃。

1932年4月23日,“关于改革文学艺术组织”的决议整顿了俄罗斯社会的各个艺术团体,之后组建了苏联作家协会、苏联美术家协会、苏联音乐家协会等统一的创作协会,形成了由官方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元化”的艺术创作和发展局面。这个时期,艺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直线的”的图解和展示成为主流,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50年代初期。

5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出现了文化艺术的“解冻”思潮。有的艺术家力求打破以前对待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模式,他们笔下的作品不单是对外部事物、人物的描绘和叙述,还表现出对艺术客体的积极感受以及他们在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激情。还有一些艺术家找到了表现自己时代和社会生活的艺术语言,出现了一些艺术创作的新风格和新流派,这是50年代文化艺术“解冻”带来的新现象。

俄罗斯文化艺术的巨大变化发生在80年代中期之后,苏联官方取消了艺术创作的种种禁忌,各种艺术流派、创作方法纷纷登场,尤其是先锋派艺术大大抬头。一些画展上展出抽象派、超现实主义、后现代派的作品;在俄罗斯的一些城市里出现了现代派建筑物和雕塑;西方现代音乐登上俄罗斯舞台……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艺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各个艺术种类重新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以绘画为例,90年代以来,俄罗斯绘画的流派纷呈,种类繁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脑技术的进步,还出现了一些创新的绘画流派,如幻想现实主义、照片现实主义、光学绘画、抽象主义绘画的各种分支……俄罗斯艺术多元发展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1世纪的今天 5

这部《俄罗斯艺术史》是基于笔者的上一部同名作品(《俄罗斯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编写的。众所周知,俄罗斯艺术发展是个动态过程,我们对其的认识和编写也应是动态的,要逐渐深入和细化,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所以,在编写这部《俄罗斯艺术史》时,我不但对之前那本书中的内容做了优化和筛选,增添了许多新的材料,而且还增添“俄罗斯芭蕾舞”和“俄罗斯戏剧表演艺术”两大部分,力图全面地呈现俄罗斯艺术这朵“奇葩”的发展全貌。此外,我在编写的体例上也做了新的尝试。这本《俄罗斯艺术史》没有按照俄罗斯艺术发展的历史时期分章介绍,而是按照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电影、芭蕾舞、戏剧表演艺术几个门类阐述各类艺术家的创作道路及其代表性艺术作品的内容和特征,考察从10世纪到20世纪末,尤其注重介绍18世纪以来的俄罗斯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

俄罗斯艺术的每个种类的内容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若深入展开叙述均能单独成书,远非我们这本几十万字的书所能囊括的。因此,这本《俄罗斯艺术史》只是在俄罗斯艺术的沃野上“跑马观花”,做“蜻蜓点水”式的介绍和点评,向读者稍微开启通向俄罗斯艺术世界的大门,只是对俄罗斯艺术的一瞥。若要对俄罗斯艺术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还需要读者自己去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文献,亲自观看和接触俄罗斯艺术作品。这本书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读者对俄罗斯艺术产生兴趣,从中获得某些概念和知识,对俄罗斯艺术展开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就是作者编写本书的初衷。

为了增加读者的直观印象,本书配有大量的插图。此外,全书正文后给出“人名中俄文对照表”“插图中俄文对照表”和“主要参考书目”三个附录,以便于读者对照查找书中的人名和艺术作品的原文以及有关的中俄文书籍文献。

限于作者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编写水平,本书的材料取舍、撰写角度、文字表述恐怕会有不妥之处,所以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任光宣

2021年12月于北京

1 据有关专家的考证,在新石器时代,在基辅附近的特利波里耶(第聂伯河中下游以西的地域)产生了特利波里耶文化—一种最古老的斯拉夫文化。俄罗斯考古学家们从罗斯古城切尔尼科夫附近的一座“黑墓”里挖掘出来的古剑、头盔、盔甲、箭尾、投枪、陶器、金属器皿、女性饰物、青铜偶像以及9世纪的拜占庭金币,可以表明古罗斯时代的多神教艺术的发展水平。

2 见В.乔尔内依《中世纪罗斯艺术》一书的“俄罗斯艺术的遥远源头”一章(莫斯科,弗拉多斯人文出版中心, 1997年)。

3 在莫斯科和其他一些城市出现了大批石教堂、钟楼,出现了费奥方·格列克、安德烈·鲁勃廖夫等圣像画大师。

4 如诗人作家А.别雷、В.马雅可夫斯基、А.勃洛克、А.阿赫玛托娃,作曲家А.斯克里亚宾、С.拉赫玛尼诺夫、И.斯特拉文斯基,画家В.谢罗夫、И.格拉贝里、В.康定斯基、К.马列维奇、М.夏加尔,戏剧家В.梅耶霍德、Е.瓦赫坦戈夫、А.塔伊罗夫等。

5 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艺术的发展距离我们太近,有许多艺术现象尚未定型,有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价值还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因此,我们对这个时期的艺术介绍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