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研习的方法: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第10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文再版序

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书,在德国首次发表于20年前,旨在填补空白。当时虽然有关于如何进行法律检索的书籍,但没有学术工作的标准,例如,如何正确引用和避免抄袭。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标准已经建立,学术改革使学术工作与法律研究更加紧密相关(第一章边码30及以下)。众所周知,自古滕贝格事件[2]以来,剽窃可以让人失去博士学位,也可以结束辉煌的政治生涯(第五章边码1及以下)。

2018年,本书的第9版中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销量超过15000册。显而易见,在拥有约600所法学院的中国法学领域,人们对学术研究的标准有着极大的兴趣。

作为发行20周年的纪念版,这本德文第10版(中文第二版)再次纳入了一些与时俱进的、与法律人相关的新内容。更新的内容如下:第一章中关于学术研究的基本条件和学习技巧的介绍。第三章中在如何训练自己的法律思维方面也加入了新的想法。第四章中对法律检索、关于引用来源的批评的介绍和运用互联网来源(如馆藏书目检索系统或博客)进行研究,以及阅读技巧等问题都得到了深化。第五章中除了关于抄袭案的最新裁决外,还增加了关于不诚实的学术研究的内容。第六章中增加了关于法律语言风格的展现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的内容。第七章中增加了学期论文和研讨会论文都属于学术研究论文,需要评估相关的法律引用来源,并将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的内容。此外,第八章中加入了对PPT演示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时期的活动方式的思考,例如,作为在线媒体形式的在线会议和播客等。第九章中,在论文写作方面也有新的思考,例如,介绍了博士生首先要面临的难题——如何在选题、方法论途径和法律论证等方面满足创新性的要求。最后,在新的附录五中介绍了如何运用Beck-Online和Juris数据库进行学术研究。

法律研究方法侧重于描述法律研究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而法学方法论的重点则是关注得出法律结论的论证方式,即法律论证(第三章)。那些想通过100个法律论证模型来加深对学术研究的认识的人,推荐参考阅读我的《法学方法论》(Juristische Methodenlehre)一书。该书于2017年首次出版,目前德国已经更新为第四版。值得高兴的是,该书的中文版本已于202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中文翻译方面,我特别感谢申柳华博士(教授),她自2014年开始在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我创立的RICE(欧中法律研究与创新中心)工作,主持完成了本书第10版的中文翻译和出版;衷心感谢已回国任教的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的马强伟博士(讲师)认真及时地在中文第2版中更新了其所负责的部分章节。我还要感谢本中心的中国客座高级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昊教授对本书的出版与校勘提供的巨大帮助。最后,我要特别衷心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陆建华、张文桢编辑,在本书中文版首版后仅三年,若无他们的辛勤工作与推荐,与德国贝克出版社的协调和沟通,本书第10版将无法如期问世。同时在本书首版中担任翻译工作的杜志浩博士和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唐志威(慕尼黑大学博士生)为本书中文版(首版)的校勘也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托马斯·M.J.默勒斯教授(博士)
于德国奥格斯堡
2022年春季初撰
2023年夏季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