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序
向警予(1895~1928)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早期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女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妇女部首任部长。她一生致力于妇女解放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在教育、妇女解放以及报刊宣传等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绩,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伟大先驱者。1928年3月20日,向警予在汉口被捕,同年5月1日英勇就义,年仅33岁。毛泽东对向警予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她是我党惟一的女创始人”,是“模范妇女领袖”,“她为妇女解放、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并号召全党特别是广大妇女学习向警予的革命精神。1978年,为纪念向警予英勇就义五十周年,党和人民在武汉市著名的龟山西部山顶上,重建了向警予烈士墓,邓小平亲笔手书“向警予烈士墓”六个大字,铭刻着党和人民对向警予烈士的怀念和景仰。
向警予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学习和研究向警予烈士的思想和精神,是我们后来者的责任。袁玉梅的这本《向警予思想研究》,不仅表达了当代女性对向警予这位女革命家的怀念、景仰和致敬,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向警予的革命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弘扬其革命精神,有利于拓展对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和生平研究。
袁玉梅在考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之前,曾先后就读河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她能考进武汉大学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2014年春季报考我的考生中,仅过学校学院初试分数线的就有8人,袁玉梅的初试成绩并不排在最前列。但在复试中,她以出色的表现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入学后,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攻博的三年间,她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也顺利完成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确实很不简单,也很不容易。
袁玉梅的这本《向警予思想研究》,是在我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书以《向警予文集》为文献依据,参阅《向警予传》《向警予:传记·纪念与回忆·论述·资料》等大量历史资料,借鉴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对向警予短暂一生中留下来的丰富思想做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着重对向警予在教育、妇女解放以及宣传等方面的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取得明显的成果。
《向警予思想研究》一书,对向警予思想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鲜明特征、独特地位、当代启示和局限性进行了较好的归纳和分析,特别是对向警予在其革命生涯中所提出的教育救国思想、妇女解放思想、报刊宣传思想进行了提炼和概括。该书指出,在教育救国方面,向警予主张坚持个体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要强化国家意识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应坚持男女共学,运用“教育取重自动”和榜样示范法进行教育,注重学生自治管理。在妇女解放方面,向警予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经济制度,只有实行政治革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妇女解放。妇女解放是一项巨大的历史工程,必须以劳动妇女为主体,联合最广大范围的妇女,着眼于民族解放和女性自身解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报刊宣传方面,向警予认为,报刊是“改造思想、滋养思想”的有力武器;报刊宣传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事实为准绳,为民族解放大业而服务,等等。该书在对向警予思想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概括、提炼、分析和阐述的同时,还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向警予和秋瑾这两位英勇献身的女革命家的思想与经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比较研究。该书阐述了向警予思想以及研究这一思想的意义,指出,向警予在教育、妇女解放以及宣传的思想与实践方面进行的艰苦探索展现了早期觉醒的女性对自身的发现和认识以及对社会的感知和责任。向警予在文化启蒙、社会救亡、妇女解放与人的解放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做出了有益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探索的一部分。
该书没有刻意拔高向警予的思想,而是在充分肯定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向警予思想的局限性。该书认为,由于向警予牺牲较早,她的很多思想没有得到进一步展开,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不成熟性;同时,受制于整个社会历史宏大叙事的影响和制约,向警予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深入研究向警予思想,对于拓展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研究,拓展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研究,以及拓展早期共产党人和女干部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袁玉梅的《向警予思想研究》一书,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
由于种种原因,本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例如,关于向警予与其他早期女共产党人的思想比较研究,关于向警予与其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共产党人的思想比较研究,本书显然关注不够;关于向警予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反响及其对中国妇女解放思想与实践发展的影响,本书也未能加以充分考察和阐述。相信本书作者会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努力,从而将这一研究不断引向深入,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的妇女解放是一个值得更多学者关注的大题目,中国革命历程中众多女革命家的思想与实践还是一个有待挖掘的丰富资源。相信会有更多的学者加入这一研究,女性学者尤其应该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
是为序。
丁俊萍
2018年10月12日于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