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橡胶跨国界移动的历程
橡胶这一源自南美洲的物种是在国家力量的作用下突破层层封锁进入中国的。在国家力量、市场经济以及民族认同等的作用下,橡胶在中国、老挝和缅甸三国交界地区实现了跨国界移动和发展。中、老、缅三国交界地区的橡胶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将橡胶作为国家战略物资引入国内,在广东、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建立橡胶种植农场(或者试验基地),并通过建立大批的国营橡胶农场来种植和生产天然橡胶,发展工业,成功地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为发展地方和民族经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海南、西双版纳等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寨种植橡胶,同时,改革开放后逐渐兴起的市场经济也刺激了少数民族村寨种植橡胶的积极性,橡胶开始从国营橡胶农场走进民族村寨。第三阶段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老挝和缅甸政府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的禁毒压力,同时,中国也为了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与老挝、缅甸和泰国政府合作开展罂粟“替代种植”项目,用橡胶、甘蔗、茶叶、魔芋、水稻等作物替代罂粟以达到消灭毒品原料的目的。橡胶作为替代作物开始进入原来的毒品重灾区“金三角”地区。在这个过程中,生活在边境地区的中国傣族、哈尼族等跨境民族开始到老挝和缅甸的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寨开展跨境合作种植橡胶的活动,同时也有许多老挝和缅甸的少数民族向中国的少数民族学习橡胶种植技术和知识,橡胶开始进入老挝北部和缅甸东北部的少数民族村寨。这些跨境民族种植橡胶的目的都是发展自身的经济,但实质上也是一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区域和谐与安全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