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评估: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社区矫正工作评估的类型

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可以根据评估目的、评估时间、评估对象、评估主体以及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评估类型。

一 按评估目的分类

根据评估的目的不同,可以将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分为社区矫正需求评估、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社区矫正需要评估、社区矫正能力评估、社区矫正效果评估与社区矫正效率评估等类型。

(一)社区矫正需求评估

社区矫正需求评估,是指在设计和实行社区矫正制度或某个社区矫正项目之前对有无实施这项制度或开展这个项目的必要进行的评估。社区矫正从启动到运作,必须有其存在的理由。理论界一般认为,监狱人满为患,在监狱改造中由“人格监狱化”“交叉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重犯率较高,刑罚执行成本过高,“标签”的负面效应等因素使社区矫正制度应运而生。这些社会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还是学者在书斋中空想的?是否还有其他的社会问题催生了社区矫正制度?在这些社会问题中,哪个或哪些问题对社区矫正制度的出台及运作影响最突出?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社区矫正进行需求评估。一般来说,如果不存在上述突出的社会问题或者虽然有问题但还没有达到有必要开展社区矫正的程度,那么针对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社区矫正制度及其项目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但是,即使通过前一阶段的评估能够证实某些社会问题的突出性以及对这些社会问题有进行治理的必要,也不可就此下结论认为治理方案就一定是社区矫正项目。社区矫正的施行需要相应的条件,包括适当的社区基础、经济、政治条件和法律环境。需求评估需要通过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汇集、分析,说明社区矫正作为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的合理性、可行性。[5]

(二)社区矫正风险评估

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又称社区矫正对象再犯风险评估,是指对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服刑期间再次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评价。这种评估的实质是对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的评估,因而又称为人身危险性评估。人身危险性评估虽然以行为人的犯罪倾向性的人格为基础,但犯罪倾向性人格的形成,具有犯罪倾向性人格的人是否犯罪、何时犯罪,以及这种犯罪倾向性人格将如何变化,都与其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社区矫正风险评估不仅是对矫正对象人格的评估,还需要对影响矫正对象再犯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风险评估在社区矫正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矫正对象进入社区时的风险评估;第二部分是在矫正期间的阶段性风险评估;第三部分是矫正完毕的风险评估。在不同部分,风险评估具有不同的目的,从而也就具有不同的内涵。

(三)社区矫正需要评估

社区矫正需要评估,又称社区矫正对象需要评估、社区矫正动力评估,是指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安全、矫正等目标,对社区矫正对象存在的影响矫正工作目标实现的内外因素所进行的评价。社区矫正的动力,既包括来自社区矫正对象的现实存在的需要,也包括通过矫正工作让社区矫正对象将矫正的目标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内在的需要。[6]

(四)社区矫正能力评估

社区矫正能力评估,是指对社区矫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自身的资源以及组织、动员社会资源,对矫正对象进行管理、矫正,以控制、降低矫正对象再犯风险,并促进矫正对象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行的评价。社区矫正能力关系到对矫正对象再犯风险的控制能力,因此,其也构成风险评估的因素。[7]社区矫正能力评估包括:①社区居民(含受害人)对社区矫正的支持和理解程度;②社区居民(含受害人)对某一社区矫正对象的接受程度;③社区矫正对象对社区服刑的感受;④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置、软硬件设施;⑤社区矫正工作者的配备和能力。[8]

(五)社区矫正效果评估

社区矫正效果评估,又称社区矫正质量评估、社区矫正影响评估,是指根据社区矫正需要评估的结果,对矫正对象采取的管理、矫正措施产生的实际效果所做的评价。它所关注的问题是社区矫正是否达到了它的既定目标。矫正效果评估涉及对具体矫正措施有效性的评价、对矫正对象改善状况的评估、对相关社会问题治理作用的评估、对矫正机构及矫正工作人员工作成效的评价等。社区矫正效果评估既可以是阶段性的效果评估,也可以是对矫正期满后总的效果评估。

(六)社区矫正效率评估

社区矫正效率评估,是指对社区矫正的成本-收益(Cost-Benefit)和成本-绩效(Cost-Effectiveness)的对比关系做出判断。成本-收益评估是用货币方式对支出(比如人员工资、物质成本)与结果(比如犯罪率降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减少)进行计算。成本-绩效评估是用货币对投入进行计算,用现实的影响(比如挽救的财产数量)对产出进行测量。效率评估的典型问题包括:相对于付出的成本而言,社区矫正是否产生了足够的收益,社区矫正创造的收益是否比其他致力于相同目标的治理方案的单位成本要低一些,等等。效率评估对于确定社区矫正可用资源的分配、同样经费下获得最大收益的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确定给某个社区矫正项目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9]

以上形式的评估有的可由社区矫正机构组织人员来完成,有的可借助第三方专家来完成。

二 按评估时间分类

社区矫正是一个过程,整个矫正过程前后是有差异的。因此,可按时间先后顺序将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分为以下类型。

(一)矫正前评估

矫正前评估是指在矫正对象刚接受社区矫正时进行的评估,目的是要掌握矫正对象的人格状况,了解其违法犯罪的心理结构及入矫时的心理状态,为建立矫正对象的心理档案和制订进一步的矫治工作方案奠定基础。

(二)矫正中评估

矫正中评估是指对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过程中进行的阶段性评估,目的在于了解前期的矫治效果与质量,矫治方案的落实情况以及矫正中存在的问题等,以便及时调整矫治方案。

(三)解矫前评估

解矫前评估是指对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满即将解矫前进行的评估,它是对矫正对象整个矫正活动的总结性评价,同时又对其他矫正活动具有指导性。其主要目的是对矫正对象矫正的最终效果及回归社会后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以上各环节的评估,既可由社区矫正机构或社区矫正工作者来完成,也可借助第三方专家来完成。

三 按评估对象分类

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可将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分为个体评估和群体评估两种。

(一)个体评估

个体评估又称为个案评估、个案调查、个案分析、个案研究等,是指社区矫正工作者或社区矫正机构对某一矫正对象个体的犯罪心理、刑罚心理、个性特点和社区矫正的事实及其特征、原因、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等方面情况做全面的或某一方面的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矫治方案的一种方法。

1.个体评估的类型

个体评估的类型包括以下四种。①纵向分析。从犯罪到受到法律惩罚,从社区矫正到回归社会,以矫正对象违法犯罪、社区矫正的连续发展的整个过程来分析个案,主要分析矫正对象的犯罪心理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情况,社区矫正过程、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情况。②横向分析。以矫正对象违法犯罪、社区矫正的某一阶段的各个方面来分析个案,主要分析矫正对象某一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如社区矫正初期、社区矫正中期、社区矫正后期等。③专题分析。就矫正对象的某一问题做专门研究,主要分析矫正对象某一方面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如违规违纪、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一般针对矫正对象的特殊方面或特殊问题。④综合分析。纵与横、点与面相结合,进行全方位、追踪式的立体分析。

2.个体评估的内容

个体评估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①基本情况,包括家庭关系、犯罪事实、改造表现、社区矫正的态度和看法、个人健康状况等。②主体内容,包括犯罪心理的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刑罚心理的特征及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社区矫正的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社会适应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其他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等。③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家庭、社区矫正机构的影响;个体生活史,包括生(发)育史、受教育经历、职业生活、性生活与结婚生活情况等;个体心理行为倾向;个体精神、身体、智能、疾病、适应性等身心状况等。④矫治效果。

(二)群体评估

群体评估又称为集体评估,是针对某一类或某个社区的所有矫正对象的整体矫正活动进行的评估,评估结果主要为宏观方面的决策做参考。这种评估的优点是节省精力和时间,一次评估可收集许多人的有关资料,掌握他们各方面的心理特征和某一时期的心理状态。

群体评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①单位评估和分类评估。单位评估是将某一社区矫正机构中的矫正对象作为评估的对象,以了解矫正对象的总体情况或矫正情况。它对于评价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制订社区矫正工作的计划、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水平都是十分重要的。分类评估是对某一种类型的矫正对象进行评估。它是根据“分管分矫”的要求与标准,对不同类型的矫正对象或社区矫正的状况进行评估。在评估中,一般运用评估方案中所制定的指标体系,同时辅以其他手段进行群体评估。对于不同类型的矫正对象,包括新进入社区矫正机构的矫正对象,还应当运用分类指标进行评估。②整体评估与抽样评估。整体评估一般是对只有几十个矫正对象的小单位进行。而评估对象太多,若逐个评估再做整体分析费时费力,则应做抽样评估,特别是在跨地区、跨社区进行评估时,抽样评估更为切实可行。无论是整体评估还是抽样评估,对评估程序的控制及对评估结果的统计分析都十分重要,否则将影响到评估的有效性。[10]

个体评估主要由社区矫正机构和社区矫正工作者来完成,但也可借助第三方专家来实施。群体评估多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来完成,但有时也可在社区矫正机构内组织实施。

四 按心理状态分类

社区矫正对象心理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内容丰富的体系。根据评估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对心理健康、个性状况、人身危险性、心理疾病等内容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目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基础性评估、矫治性评估和预测性评估。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因评估目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的评估类型。

(一)基础性评估

基础性评估是指对社区矫正对象群体和个体的人格特征及心理状态进行的鉴定与评价。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是常态心理、犯罪心理、服刑心理在社区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综合,它区别于常人心理和坐狱心理。基础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整个监管改造工作来说,基础性评估是认识矫正对象的重要途径,也是社区矫正工作者对矫正对象进行针对性管理、教育和心理矫治的重要前提;二是从矫正对象的整个心理评估来说,基础性评估是矫治性评估或预测性评估的基础。[11]

基础性评估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矫正对象的人格特质(包括气质和性格等)与犯罪心理状况。这是矫正对象心理评估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要了解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与其人格缺陷的关系。通过评估,对每项心理因素予以量化,探明矫正对象心理结构的特殊性。②服刑期间的心理状况。它包括矫正对象的改造动机、改造态度与心理状态等状况,重点关注矫正对象的不良心理因素,包括不良需要、不良动机、扭曲价值观等以及不良自我意识、不良道德意识、不良法律意识等。③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沉迷于赌博、上网、打游戏等。④有无精神疾患。[12]

(二)矫治性评估

矫治性评估是指在基础性评估的基础上,对特定矫正对象的犯罪心理和刑罚心理及其成因进行诊断并对矫治可能性、矫治方案和矫治效果进行评估的活动。

矫治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①诊断性评估。它是指在矫正对象进入社区矫正机构之初对其犯罪心理以及刑罚心理的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诊察和判断,主要从临床性、动力性和病源性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从临床表现看,矫正对象患有哪些具体的生理和心理疾病、疾病的类别、严重程度,其生理和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②矫治可能性评估。它是指判断矫正对象哪些方面可以矫正,矫正可能达到的理想程度。③矫治方案评估。评估的目的是对矫正对象进行针对性治疗,因而要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矫治方案。④矫治效果评估(又称鉴定性评估)。在矫治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检验矫治效果,以便及时修订矫治方案,改进矫治措施。

(三)预测性评估

预测性评估是指在基础性和矫治性评估的基础上,对矫正对象的人身危险性和未来发展性做出评估与判断。

预测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两点。①危险性评估。它是指对社区矫正对象存在的脱逃、自杀、行凶的可能性和其他暴力倾向进行评估,以便社区做好防范控制。②发展性评估。它是指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能力、兴趣、特长、发展及就业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以便做好职业培训和为其将来回归社会制定规划。

以上评估形式,主要是由社区矫正机构和社区矫正工作者负责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