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0章 都被抄家了,还报啥杀父之仇?
见眼前的东安郡王如此耿直。
贾南风心中,当即便起了一计:
“那汝南王司马亮,既是原先的朝堂元老,又是先帝钦定的辅政大臣。事情一平,他也该回朝了。”
“眼下正需要寻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制衡一下这汝南王,否则恐其会成下一个杨骏。”
“但是,楚王司马玮乃是黄毛小儿一个,也没有看出他有什么专权的念头。”
“加之楚王年轻、资历浅,恐怕也压不住这汝南王!实在并非最好的人选。”
“而东安郡王司马繇,性格刚直,又大肆封赏功臣,观之隐隐有专权擅势之相……”
“用来压制汝南王,岂不妙哉?”
贾南风一边思索,不禁喜上眉梢。
“说不定,还能激发二王之间的矛盾,诱导其背水一战……”
“如此,或许可将这二王,一举拿下!”
贾南风于幕帘后,无声地冷笑。
“只有先扫清了,一切可见的障碍……我贾氏才能够安稳地掌控大晋朝堂!”
因此她决定。
今天,就先顺着东安郡王司马繇的意思,往下走一走、看一看!
贾南风当即一挥衣袖。
制止了朝臣们的私下议论。
朗声说道:
“诸将有功,理应封赏。不如就依东安郡王之意,封赏众将士,也好顺应军心。”
说罢,便命宦官下了御阶,取来名册,仔细盘点。
一旁的文鸯,此时却很有些恼火。
因为,这名册之上,虽然有自己的名字。
但是,却只给了一个杂号将军!
名不见经传,暂且不说。
品级还比原职低了一等。
并且,还依旧命令自己去边疆任职!
文鸯大感郁闷,在心中大骂道。
“司马繇这厮!”
“其是诸葛诞老匹夫的外孙,定是害怕我留在朝堂上,早晚要报这个杀父之仇!”
“哼!”
文鸯冷冷一哼,同时心底也不免有些发笑。
“诸葛诞当年与先父一同反叛司马昭,因为嫌隙害死先父。”
“这厮的下场也并不好!”
“诸葛诞兵败身死,后代早已经被夷灭了三族。还有什么好复仇的?”
“这司马繇,不过是因为属于司马懿的孙嗣,才免于遭难。本将军又如何会对他有甚么想法?”
“真是把本将军的人品看扁了!”
文鸯心中气道。
“不成!”
“真要是听任如此安排,岂不是又要远离朝堂了?”
如果单纯是重返边疆。
大不了就是与那些外族蛮夷们,整日大眼瞪小眼。
在帐中,吃羊肉、饮乳酒。
文鸯倒还不会觉得如此郁闷!
反正自己那么多年,都是那样过来的。
先帝将自己免官之前,自己也同样是一个边疆将军。
但,今朝不比往昔!
自己现在跟随陛下,在这朝廷中枢,好不容易干出了一些成就。
若是在这个时候被调走,那朝中的陛下又该怎么办?
岂不是又面临着人才匮乏、孤立无援的境地?
现在,正是陛下最需要他的时候。
他绝不能被外调!
于是,文鸯果断上前一步。
向御阶之上拱手道:
“陛下!”
“这次诛灭杨贼,微臣本手无寸兵。眼看大事难成,幸得几十个散兵游勇,愿意跟随某讨贼。”
“这些兵卒虽然不多。”
“但微臣在诛灭杨贼之后,亦是苦心交代他们:‘若殿中军愿意收编你们,反正你们也无处可去,不如就留下拱卫京师,贡献你们最后一丝气力!’”
“如今,某实在不忍,抛弃他们而去!”
“还愿陛下赐予臣一个殿中中郎之职,让臣干一些仪仗、巡逻的杂务,发挥最后的余热。”
“臣,便心满意足了!”
此话一出。
东安郡王脸上自然是有些挂不住。
他内心的小九九,自然也如文鸯所料。
最开始他的计划乃是:
趁着杨骏谋反,一并诬告文鸯参与,彻底铲除祸根。
但是,陛下突然举办了一场比武宴会。
宴会上,文鸯竟然一言不合,与杨骏拔刀对峙起来。
这一下就打乱了他的计划。
两人关系如此差劲,还诬告二人一起谋反。
这不是把别人当傻子?
更别提,后来,文鸯竟然还加入到诛杀杨骏的队伍中来。
一下子和东安郡王成了盟友。
这下更找不到借口出手了。
但他还是在心中提防着。
总是害怕文鸯,有一天会因为这桩旧事,对其发难。
于是,这次便决定“明升暗降”,将他外调出京城。
对于文鸯的反应。
东安郡王倒并不觉得奇怪。
毕竟京师的生活条件,要比边疆好上太多。
任由谁,突然被调往边疆,也不会心甘情愿。
既然文鸯不从。
东安郡王索性也就默然不语。
等待陛下最后抉择。
……
御阶之上。
司马衷原本一听。
这东安郡王司马繇,封赏的人员竟然有如此之多。
内心不禁也是苦笑。
虽说,这立功的士卒们,的的确确需要封赏。
但是,也要控制数量和规模。
如此大面积的封赏,不免有笼络人心、提拔亲信之嫌疑。
另外,东安郡王似乎对文鸯,隐隐有着极大的提防和敌意。
这样看来,这一世。
要不是司马衷拉上文鸯一起干了这一票。
文鸯恐怕还是会如史料中的那般,被东安郡王构陷谋反而死!
那便大为可惜了!
司马衷轻轻摇晃脑袋。
看来……
要找个机会敲打一下东安郡王了。
自己这叔父,路子可别跟杨骏似的,走偏了!
……
而贾南风这边。
见朝堂局势如此。
眼珠子轱溜溜地转了两下。
很快便明白了这其中的博弈深意。
“东安郡王司马繇之祖,与文鸯乃有旧仇,因此,此番便想外调文鸯。”
“眼下,汝南王还尚未进京。”
“那老匹夫也一向懦弱,究竟能不能完全制衡住东安郡王,还很难说。”
“还是把文鸯留下来为好……”
于是,贾南风便下了主意。
“关内侯文鸯,诛贼、救驾有功,理应拔擢。”
“既然文将军愿意屈居殿中,相信陛下也一定会恩准这份心意。”
“只是,这殿中中郎,官位也太小了。”
“关内侯曾经任‘护东夷校尉’,此次获封之官职,按理也不该低于原职!”
(作者注:护东夷校尉,是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西晋时的辽东地区,主要是指,辽河以东的辽东半岛,也就是现今辽宁省的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