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教父,我教刘备谋万里江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章 获益

豫州士人陈群想过联合徐州士人王融,把刘备推上前台,成为代言人。

刘备礼贤下士,张飞仰慕士人,这都是没有问题的。

唯一膈应的就是关羽轻士大夫的态度。

仿佛士人对于关羽来说,是不待见的仇家一样。

“既然是部曲私兵,就不该冠以徐州之名,而无徐州之实。”

关羽说了自己的想法。

“云长。”

刘备摆摆手,示意关羽勿要多说。

陈群没有再反驳关羽,因为士人在关羽心中的成见太深,说再多都扭转不过来。

“长文此次来寻备,有何要事?”

刘备追问陈群。

陈群道:“彭城北边地界传来消息,说频频看到吕布麾下骑兵入境打探消息。”

“群以为,是曹豹之前找人去联系了兖州的吕布,想把吕布引进徐州来。”

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件。

豫州陈群、兖州陈宫两人和徐州士人王融、陈登达成了协议,三方互利共惠,各举子弟到对方的地界里出仕。

如果吕布跟着曹豹进入了徐州,那就是陈宫失职了。

好在曹豹已经死了,吕布想要进入徐州,难度不小。

“贼子吕布焉敢谋划俺大哥的徐州?”

张飞勃然大怒,别人畏惧吕布,张飞不惧,随时见面,随时开干,眉头都不带皱一下。

“吕布在兖州所处局势愈加不利,他又带人四处掠夺兖州士人的坞堡,抢夺米粮、军械等资源,已经引起极大反感与排斥。”

陈群解释,他从兖州回来,知晓这一切。

“只剩下陈公台还在支持他,可东郡陈氏也独木难支。”

他推测吕布最终会战败于曹操之手,很大可能会成为像当初的臧霸那样的流寇,流窜进入徐州。

“俺就在彭城地界、泗水两岸守着,看他如何进来?”

说罢,张飞急匆匆地率军北上彭城去了。

刘备本想开口,可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

“请明公早作打算。”

陈群提醒了两句,就转身离去。

站在原地的刘备思来想去,决定去找王融。

......

“先生,长文推测吕布会战败于曹操之手,最后辗转流窜于徐州北部地界。”

“届时曹操重掌兖州,若卷土重来,该当如何?”

刘备问王融。

王融脸色如故,云淡风轻。

“玄德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吕布是一定会输给曹操。”

“但曹操重掌兖州后,也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见王融这样断言,刘备连忙追问:“何以如此?”

现场安静了一会,才传来王融的轻声叹息。

“玄德,兖州士人反对曹操,就像我们徐州士人反对陶谦一样。”

“已经决定和发生了的事情无法更改,难道兖州士人会卑躬屈膝请曹操再治兖州吗?”

“恐不见得。”

士人也有风骨,也有傲气。

“吕布走后,兖州士人对于曹操的反抗,还会继续。”

“最好的结果,无非是曹操以兵马留在兖州,其余一切重心都向其他地方转移。”

你曹操可以用兵马镇压所有士人,但绝对镇压不了士人的反抗之心。

历史上的曹操,就是被兖州士人逼得远走豫州颍川许昌。

后来的司马家窃取魏国权柄,九成以上士族冷眼旁观,坐看曹魏宗室受挫,就是经典的反抗例子。

“他能去哪?”

刘备又问。

“大概会去颍川吧。”

王融说道。

目前曹操麾下有荀彧支持,荀彧肯定力主曹操迁往颍川。

至于兖州东郡人程昱,他好像并不在意曹操的政治重心在哪,不如留点精力搞搞人形粮草渠道来得实在。

得知曹操没有机会从兖州卷土重来,再征徐州的可能性之后,刘备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作为徐州牧,刘备的压力真的很大。

既要为徐州百姓谋取稳定的生存局势,维持以民为重的根本形象;

又要周旋于徐州士人之间,请得他们支持自己管理徐州;

更要面对曹操、袁术这些人的侵入,刘备心力交瘁。

他想起自己刚刚当安喜县尉那会,初入仕途满是憧憬,应该是最开心的时刻了。

压力如山之下,刘备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兵马训练里,以及时不时设宴一场,邀请王融等人赴宴,想争取到徐州各地士族的持续支持。

在一阵忙碌之中,下邳陈氏带领的下邳部众征伐广陵归来,他们成功将广陵境内的袁术兵马驱逐到长江南岸。

为了防止袁术再度过江夺取广陵,陈登打算把广陵郡内的民户往下邳迁徙,接着把广陵郡内城池经营成一处处军事重镇。

当初陈登有承诺在先,他请求王融带领琅琊、东海两地的门阀大族帮忙,搞定下邳地界的刘备-曹豹纷争。

王融做到了,所以陈登要投桃报李。

“广陵一郡十县,以高邮湖为界。”

“湖西的广陵县、堂邑县、江都县、东阳县归我下邳之人。”

“湖东的海陵、高邮两地,也归我们。”

“剩下的宝应、射阳、盐渎、海西四地民众,你们琅琊人和东海人自己分取,城池和地,我们留着。”

陈登说了自己要打造军事重镇的计划,让王融提前通知众人,把四城的民众都尽数迁走。

迁到东海也好,迁到琅琊也罢,反正陈登已经兑现承诺了。

人口历来是大资源,陈登把人口让给了王融等人,他保留了地块。

毕竟广陵郡是下邳人花费大代价从袁术手中夺回来的。

“融没有意见。”

王融去找东海人、治中从事王朗,二王之间商议着分人计划。

海西县、射阳县百姓被王融迁到了琅琊的临沂县,那里是琅琊王氏的老巢。

王朗把宝应、盐渎两地的百姓迁到了东海郯县,那里是东海王氏的老巢。

双方将在各自经营许久的老巢,把迁徙回来的人口一一摊分下去。

宛如太公分猪肉,各有所得。

由于王融不在徐州刺史部任职,刘备经常需要从下邳往琅琊跑,找见王融,商讨徐州诸多政务。

通常情况下,下邳陈氏的陈登已经替刘备处理过政务了,他也建议刘备去找找王融,请王融提意见。

徐州一南一北,一陈一王,这两个大族几乎主导着徐州地界内的所有利益链条,是本地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

刘备需要借助他们,来管理徐州各界事务,而王、陈二氏之人,也需要徐州刺史部这个平台来实现抱负。

双方各取所需,风平浪静了一段时间。

直到另外一道紧要消息传来,打破了这份宁静,这将决定徐州势力是否有问鼎中原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