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文艺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2章 卧铺车票

“是啊,你们团不愿意放人,这次协商没有成功,不过张团长说不会放弃,会想其他办法的。”

“让张团长费心了。”龚雪听到这个结果,情绪有点低落。

她也知道自己想转业、调职不太容易,但是仍然有点期待,这次没成,感到失望很自然。

不过也没有气馁。

她当初下乡之后,想要走文艺路线脱离农村,前后用了两三年,期间因为腿受伤差点落下终身残疾,才最终成功。

这一次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雪姐,你不要着急,张团长说会想其他办法,就一定有其他办法,另外你也可以在团里使使劲儿,我这边如果能提供什么帮助,也一定会义不容辞,大家一起努力,你肯定能调回来的。”

“嗯,我不着急,谢谢你,阿华。”龚雪脸上露出平和的笑容,比初夏的阳光还要灿烂,可惜赵风华没有看到。

但是她温柔的声音,已经让赵风华觉得身体里凭空多出来了一股动力,脚踏都蹬得更加起劲儿了。

来到沪海火车站,把车停好,赵风华和龚雪二人来到购票大厅,没有急着排队,先找到张贴的列车时刻表,确定龚雪要乘坐哪趟列车。

定好之后,龚雪要去排队购票,却被赵风华拉到一边,问道:“雪姐,排队只能买的硬座车票,你回京城要坐二十多个小时的车,硬座太辛苦了。”

“哎呀,没事,我都习惯了,这点辛苦算什么。”龚雪笑着说道。

“我试一下给你搞张卧铺车票,让你在路上能舒服一些,你看可以吗?”

“你有办法买到卧铺车票?那得需要专门的介绍信吧!”龚雪疑惑道。

“我没有办法,不过应该有人有办法,不过要多花点钱,厂里只给你报销硬座车票的钱,换成卧铺车票,应该要有额外的好处费,差不多得多花二三十块钱吧。”

“啊?得多花这么多钱呀!”龚雪面露难色。

如果她要换成卧铺车票的话,多花的钱,肯定不能让赵风华掏,虽然她知道能写小说赚稿费,能写剧本有编剧费的赵风华,不缺这点小钱。

龚雪自己也有钱,但是对这个时代思想朴素的人来说,多花大半个月的工资,就为了二十多个火车车程舒服一点,没几个人会做这样的傻事。

但是,赵风华主动提起这件事,是为了她好,龚雪也不想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二三十块钱又不是花不起,反正也是自己享受了,迟疑了一下,笑着说道:“你要是真有办法,那就太好了,我还没坐过卧铺呢。”

“行,这件事交给我吧。”

赵风华带着龚雪来到售票大厅门口,站在一个能观察内外的位置,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观察了一会儿,就找到了想要找的。

“雪姐,你在这里稍等一下。”

叮嘱了龚雪一声,赵风华来到要找的那个人身边,低声问道:“同志,请问能搞到卧铺车票吗?”

那人是一个年纪和赵风华相仿的青年,见赵风华主动找过来询问,眼神中带着些警惕戒备,先审视了赵风华一番。

赵风华笑着说道:“不要介意,我那位朋友因为级别不够,也没有特殊事由,买不到卧铺车票,我想让她回京城的路上舒服一点。”说着话,抬手往龚雪那边示意了一下。

那人看到站在售票大厅门口,已经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来来往往的人都要往她身上瞄一眼或者多瞄几眼的龚雪,对赵风华的戒备心放下了一些,开口说道:“你是只要车票,还是连介绍信一起要?”

“要是能有介绍信一起,那就更好了!”赵风华回道。

“沪海到京城的卧铺车票42块5毛,介绍信5块,好处费5块,一共52块5毛。”

这个做票贩子的人,肯定是在铁老大部门有关系,才能干这个黄牛行当,还神通广大的连介绍信都能开出来,要价还算合理。

什么时候都不缺能利用门路赚钱的人。

现在还是改@革开@放早期,风向还不能确定,那些有门@路的人,还不敢借此大肆牟利,所以这个做票贩子的才这么谨慎。

赵风华要是没有超越时代四十年的眼光,也无法从人群中把他认出来。

“没问题。”赵风华知道这不是能讲价的事儿,对人家提出的条件全盘接受。

“你先把车票钱给我,我去给你把车票买出来,介绍信也一块给你开好,剩下的10块钱等你拿到车票和介绍信再给。”

“同志是个讲究人!我要定29号下午四点多钟在沪海始发去京城的那趟班次。”赵风华很痛快地从口袋里掏出钞票,数出42块5毛,交给那人。

那人收好钱,说了一声:“我知道了,你们在门口外边等我。”然后便去敲开了售票大厅里的一个紧闭的铁门。

赵风华回到站在售票大厅门口的龚雪身边,笑着说道:“卧铺车票42块5毛,人家还能开介绍信,这样你在卧铺车厢就不怕检查了,介绍信和好处费一共是10块钱,厂里只给报销硬座车票的20块5毛,多花了30块钱。”

龚雪闻言,掏出自己缝的花布钱包,从里面取出30块钱,递给赵风华:“钱给你。”

赵风华没有推辞,接过钱装进口袋。

他和龚雪现在暂时还只是普通的同事、朋友关系,没有到能给她花钱的地步,就算他不在乎这30块钱,龚雪也不会接受。

等了有十来分钟,那人没有从售票大厅出来,而是从外边绕了过来,来到赵风华和龚雪身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递了过来。

赵风华接过信封打开,从里面取出一张车票和一张介绍信,核对了一下车票上的信息无误,又打开介绍信看了一眼,见上面盖的是一家工厂的章,没太在意,又把车票和介绍信装好,交给龚雪。

拿出10块钱的尾款递给那人,笑着说道:“同志真有办法,一回生二回熟,下次有需求还来找你。”

那人把钱接过去装进口袋,做成了一单生意,脸上多了些笑容,看着赵风华和龚雪说道:“我看两位有点眼熟,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我敢确定今天是和你第一次见面。”赵风华笑着说道。

那人抬手挠头,正要转身离开,突然拍着脑门叫道:“我想起来了,你是不是在电视上唱那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人?这位女同志,我也记起来了,你是去年那部电影的女主角,就是一个人演了三个角色的那部电影,叫什么来着?”

“同志好记性,正式认识一下,我是赵风华,她是龚雪,她主演的那部电影片名叫做《祭红》。”

“对对对,《祭红》,我去年一共和相亲对象连续看了三遍了那部电影,所以印象很深刻。”

“你应该不是和一位相亲对象看了三遍,而是和三个相亲对象分别看了一遍吧?”赵风华调侃道。

“嘿嘿。”那人不好意思地抬手挠头,憨笑着说道:“对了,我叫杨锦书,赵风华同志,龚雪同志,咱们这就算是正式认识了,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俩再稍等一下。”

杨锦书说完话,一溜烟儿跑了,没过几分钟拿着三瓶汽水跑过来,递给赵风华、龚雪一人一瓶。

赵风华接过来,仰脖一口气干光,然后痛快地打了个嗝。

杨锦书见状,也想仰头一口气干光,喝得还剩最后一口的时候没憋住气,呛到嗓子眼儿里去了,弯着腰猛烈地咳起来。

龚雪没他俩那么豪爽,小口地喝着。

杨锦书咳匀了气儿,又从口袋里掏出5块钱,递给赵风华:“赵哥,咱们既然是朋友了,给龚雪同志买张卧铺车票就是帮朋友的忙,介绍信的钱不是我一个人拿,还不了你们,好处费就不能收了。”

赵风华接过钱,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够朋友,我就不和你客气,快中午了,你要是不忙的话,咱们找个地儿一起吃顿饭,就是朋友也不能让你白帮忙。”

“赵哥,你请客,我肯定不和你客气,龚雪同志的那部电影,我是陪相亲对象看的,但是你唱的那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很喜欢,我身边的朋友也都喜欢,没想到今天能认识你。”杨锦书说道。

“火车站这片儿应该你熟,你找个地儿吧。”

“没问题。”

杨锦书带着二人,来到火车站广场旁边的一个小巷子,找到一家开在这里的小饭馆,说道:“你们不要看这里环境不咋地,饭菜做得却很地道,我和朋友经常来这里吃。”

走进饭馆,里面只有四张桌子,因为还没有到饭点儿,里面还没有客人,三人随便坐下,杨锦书说常来吃饭不是瞎话,和店主人已经认识了,没看菜单,张口吆喝道:“孙哥,来两道拿手菜!”

孙姓店主从后厨探头出来看了一眼,也认出了杨锦书,笑着说道:“小杨来了,今天怎么这么早?”

“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孙哥你可要好好露两手。”

“没问题,你们稍等。”

杨锦书介绍道:“这家店不要看位置偏地方小,但却是老字号,据说民国那会儿就有了,到孙哥这儿已经是第四代,之前也被公私合营了,前两年孙哥回城,老店那边没地方安排,就申请在这里开了家新店,我也是回城之后,被朋友带过来吃了一顿,饭菜对胃口,才把这里当做固定请客开荤的地方,别看孙哥比咱们大不了几岁,但是跟着家里练了一手好厨艺,我感觉他的几道拿手菜,味道不比和平饭店差。”

“你还去和平饭店吃过饭?”

和平饭店是沪海真正的老字号,也是沪海的地标性建筑,在老沪海以及新华国都是上流社会的象征。

龚雪家离和平饭店不远,从家里去外滩江边散步的时候,路过过无数次,却从来没有进去消费过。

“嘿嘿,我现在干这个活儿,虽然不算什么正经营生,但是吧,还是能赚点钱的,赚了钱可不就得消费,就和朋友去和平饭店见识了一下。”杨锦书憨笑着说道。

“雪姐马上就要回京城了,这次是没机会了,等你下次回来,我也请你去和平饭店开开眼界。”赵风华说道。

龚雪抿嘴笑道:“相比起和平饭店,我更喜欢来这样的小馆子,和平饭店只是名气大,这样的小馆子才能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雪姐说得对!”杨锦书是个自来熟,和他们两个做了朋友,就跟着赵风华一起叫雪姐。

孙店主手脚很麻利,他们说话间,已经炒好了一道菜,一个女服务员端出来,放在三人的桌子上。

杨锦书看了一眼女服务员,扬声对后厨的孙店主开玩笑道:“孙哥,你这家店的生意不错呀,都配上服务员了!”

那个长相颇为秀丽的女服务员抿嘴笑了一下,回后厨继续忙活。

第一道菜是一样素菜,是沪海本帮菜的经典名菜“生煸草头”。

三人都是沪海人,口味自然都偏向本帮菜,这道“生煸草头”选用的是新鲜苜蓿,柔软鲜嫩、浓香入味,赵风华和龚雪尝了之后,都连连点头。

很快第二道菜上来,是一道“桂花肉”,味道同样没得挑。

第三道菜是“松江鲈鱼”。

第四道菜是“口蘑锅巴汤”。

再加上一盆米饭,三人吃得肚子都凸了出来,四道菜被一扫而空,汤都没剩下一滴。

这顿饭花了四块八毛钱。

杨锦书还给赵风华的那5块几乎被花光了。

三人都不是差这5块钱的人,吃了这样一顿好饭,都心满意足,连聊天的心思都没有,打着饱嗝走出饭馆。

“好了,小杨,今天很高兴认识你,咱俩都在沪海,以后常联系,我要先送雪姐回去,这次就不和你多聊了。”赵风华伸手说道。

杨锦书和他握手道别:“行,我有时间就去沪影厂找赵哥你,我对看电影马马虎虎,但是对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却很感兴趣。”又对龚雪说道:”雪姐,你29号走的时候,记得过来找我,我带你先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