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章 投毒事件
山洞中的湿气凝结成水珠,从嶙峋的岩壁上缓缓滑落。姜南背贴着冰冷的石壁,耳畔是蛇群游动的沙沙声。周教头塞给她的玉佩在掌心发烫,那张染血的地形图被她紧紧攥在另一只手中。
“小姐快走!顺着山洞能到后山!“
周教头最后的呼喊犹在耳边,紧接着便是弩箭穿透血肉的闷响。姜南咬紧牙关,强迫自己不去回想那个魁梧身躯轰然倒地的画面。她借着岩缝透进来的微弱月光,辨认着手中地图上模糊的线条。
突然,玉佩剧烈发烫,《农书笔记》在意识中自动翻页,浮现出一行血色文字:“金蟾死士标记:左腕内侧,三鳞纹“。姜南瞳孔骤缩,猛地想起周教头递地图时,左手腕内侧确实闪过一道诡异的反光。
“轰!“
地底深处传来沉闷的爆炸声,震得洞顶碎石簌簌落下。姜南顾不得细想,朝着唯一没有蛇群涌来的岔路狂奔。拐过三道弯后,前方出现一丝亮光——是通往后山的出口!
晨光刺得她眯起眼睛。远处农庄的轮廓渐渐清晰,酒坊的烟囱正冒着袅袅炊烟。姜南刚要松口气,突然发现腰间别着的毒药瓷瓶不见了。她猛地想起山洞里那个老妪腰间晃动的靛蓝色汗巾——正是李婆子生前常系的样式。
“果然没死...“
当姜南浑身湿透地出现在酒坊后院时,正在劈柴的王大牛吓得差点扔了斧头。“东家!您这是...“
“让所有人集合。“姜南拧着衣角的水,“刘管事在哪?“
“说去镇上采买,天没亮就走了。“王大牛压低声音,“他两个侄子昨晚守的夜,今早酒缸里...“
姜南抬手打断他,径直走向新酿的那批酒缸。她从发髻取下银簪插入酒液,抽出来时簪身已泛起诡异的青黑色。
“不眠散。“萧七郎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他不知何时出现在酒坊,手里把玩着那枚天佑通宝,“王家的独门配方,服下后会狂躁伤人。“
姜南冷笑:“这是要毁我酒坊名声。“她转向王大牛,“昨夜接触过这批酒的,都服下解毒丸了吗?“
“按您的吩咐都吃了,就是...“王大牛搓着手,“刘管事那两个侄子推说没病不肯吃。“
正午时分,王掌柜果然带着县衙差役大摇大摆来到酒坊。他肥胖的脸上堆着假笑:“姜姑娘,听说新酿了好酒?“
“王掌柜来得正好。“姜南舀起一碗酒,“刚出锅的'醉仙酿',您尝尝?“
王掌柜刚要接过,姜南突然将酒碗摔在地上。酒液溅在准备好的鸡群中,那些鸡顿时扑腾着翅膀互相啄咬起来,羽毛纷飞。
“这是怎么回事?“围观的村民惊呼。
姜南亮出变黑的银针:“有人在我的酒里下了'不眠散'。“她突然揪住想要溜走的刘管事侄子,“说!昨晚谁指使你们投毒的?“
少年腿一软跪在地上:“是、是王掌柜给的药粉...“
场面顿时大乱。王掌柜正要狡辩,萧七郎突然将一本账册拍在桌上:“王掌柜每月初五往永昌侯府送靛蓝染料的记录,要不要当众念念?“
县令震怒之下查封了王家酒坊。当夜,姜南在清算缴获的蒸馏器时,发现一根铜管里藏着包西域花椒籽。萧七郎捡起一粒碾碎,脸色突变:“迷魂散原料!“
“看来王家往宫里送的'贡酒'另有玄机。“姜南将种子收入空间,突然听见粮仓方向传来异响。
借着月光,她看见李婆子——或者说那个蛇纹老妪,正将一包药粉倒入水井!姜南刚要出声,后颈突然一凉。
“别动。“冰冷的刀锋抵住她的喉咙,身后传来刘管事阴冷的声音,“东家,老奴送您去见周教头。“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羽箭破空而来,正中刘管事咽喉。萧七郎从屋顶跃下,却见老妪已经翻墙逃走,只留下一串诡异的靛蓝色脚印。
姜南捡起刘管事掉落的烟袋,从烟锅里倒出个蜡丸。剥开后,里面赫然是半张盖着永昌侯印的密信:
“...姜侍郎调任河道总督之事已安排妥当,待其离京,即刻诛杀...“
月光下,姜南与萧七郎对视一眼,同时望向北方漆黑的夜空。那里,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姜南将密信收入怀中,转身检查水井。井水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密的蓝色粉末,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是蓝矾。“萧七郎蹲下身,从药囊中取出一小包白色粉末撒入井中,“能让人长期饮用后精神错乱。“
姜南心头一震:“他们要毒害全村人?“
“不,“萧七郎摇头,“是针对你的工坊。这种剂量,只会让酿酒时产生浑浊沉淀。“
正说着,王大牛慌慌张张跑来:“东家!刘管事的两个侄子不见了!“
姜南与萧七郎交换了个眼神。三人立即赶往工人住处,推开门的瞬间,一股刺鼻的血腥味扑面而来。两个年轻人倒在血泊中,喉咙被利刃割开,右手食指却诡异地指向窗外。
“灭口。“萧七郎检查伤口,“是专业杀手的手法。“
姜南顺着死者手指的方向望去,远处山路上,几个黑影正快速移动。她突然想起什么,从空间取出那包西域花椒籽:“萧七郎,你说过这是迷魂散的原料?“
“不错。但更关键的是...“萧七郎从怀中取出一份公文,“这是今早刚从京城送来的密报,最近三个月,宫中已有三位大臣在饮宴后突发癫狂。“
姜南倒吸一口凉气:“王家往宫里送的贡酒...“
“正是掺了迷魂散。“萧七郎点头,“而永昌侯负责宫廷采买。“
夜色更深了。姜南召集所有工人在晒谷场集合,她站在碾盘上,声音清晰而坚定:
“从今晚起,工坊实行轮值守夜。所有水源必须经活性炭过滤,新酿的酒一律用银针试毒。“她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愿意留下的,工钱翻倍;想走的,现在就可以领三个月工钱离开。“
人群骚动片刻,竟无一人离开。老张头颤巍巍站出来:“东家,咱们跟着您干!“
当夜,姜南在灯下仔细研究那张染血的地形图。图纸上的墨迹有些晕染,但依然能辨认出姜府各处的暗道。最令她震惊的是,在李氏佛堂下方,竟标注着一个巨大的地下酒窖。
“难怪...“她喃喃自语,“那些特供的毒酒,原来就藏在姜府。“
萧七郎轻轻叩门进来,手里拿着个包袱:“查清楚了,刘管事今早确实去了镇上,但不是采买,而是见了这个人。“
他展开包袱,里面是一套夜行衣和一块腰牌。腰牌上刻着“程“字,背面则是御林军的暗记。
“程毅?“姜南想起章节概括里的名字,“李氏派来的死士?“
“不止。“萧七郎又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在刘管事枕头下找到的。“
信纸上只有寥寥数语:“三日后子时,按计划行事。得手后,焚烧工坊,一个不留。“落款处画着个金蟾衔钱的图案。
姜南的玉佩突然发烫,空间里的《农书笔记》自动翻到新的一页,上面浮现出几行文字:
“蓝矾解毒法:取新鲜绿豆三斤,研磨成浆,与活性炭混合过滤......“
她立即起身:“王大牛,去粮仓取二十斤绿豆!张婶,带人连夜赶制纱布滤袋!“
工坊里顿时忙碌起来。姜南亲自指导工人制作过滤装置,将受污染的水源一一净化。萧七郎则带人在围墙四周布下铁丝铃铛网,又在各个角落撒上特制的荧光粉。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姜南终于得空歇息。她靠在酒缸旁,望着晨雾中渐渐苏醒的村庄。这场斗争远未结束,但她知道,自己已经抓住了对手的尾巴。
“东家!“二丫急匆匆跑来,“我在河边洗衣时,看见一个生面孔在树林里张望!“
姜南立刻警觉起来:“长什么样?“
“瘦高个,左边眉毛上有道疤。“二丫比划着,“腰间别着把短刀,刀柄上缠着蓝布条。“
姜南与刚进门的萧七郎对视一眼,两人同时想到一个人——程毅。
“看来他们等不及三天后了。“萧七郎冷笑。
姜南从酒缸底部取出一个密封的陶罐:“那就让他们尝尝这个。“
罐子里是她秘密研制的辣椒烟雾弹,混合了胡椒粉和芥末粉。一旦引爆,能让方圆十丈内的人涕泪横流。
“今晚,“姜南眼中闪过一丝锋芒,“我们要来个瓮中捉鳖。“
暮色四合时,工坊看似一切如常。但实际上,所有老弱妇孺都已悄悄转移到安全处,精壮汉子们则埋伏在各个角落。姜南坐在账房里,面前摊开着假账本,烛火将她的影子投在窗纸上,格外清晰。
子时将至,一阵微风拂过院中的梨树。姜南耳朵微动,听到了极其轻微的“嗒“的一声——有人踩中了铁丝铃铛网。
紧接着,粮仓方向传来一声闷响,然后是男人的痛呼。姜南猛地吹灭蜡烛,借着月光看见一个黑影正从围墙上翻下,左眉上的刀疤在月光下格外显眼。
程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