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7章 仙法
典造院。
典造院西廊列着斋堂、厨房,东侧是仓房与丹房。若有冶司铸器、符室画咒,也归太明道人统辖。
丹房诸事向由太明道人主理,若遇闭关,则留知库值守。
《太清律令》凡开炉炼丹,必十取其一,以酬火工匠役。若药引不足,可至知库处置换,以成丹兑付。
不过因为太清宫弟子稀寥,故多行折半发放之制。
进入典造院穿过几道回廊,可见一座青瓦小院,门楣悬着“丹房”的乌木匾。
院内松柏森然,推门而入,药香如雾扑面。
青砖铺地,中央一尊黑陶大缸,贮满无根水,水面浮着几片柏叶,映着天光云影。
左侧紫檀药柜,分列“天、地、人“三格,右侧八卦丹坛,青铜炉身饕餮纹冷峻,三足稳立。
陈鸣径直到左侧药柜帐台。
“师兄!”
陈鸣一声唤,惊得知库一个激灵。
他原本枕着手臂,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这会儿猛地抬头,额前还压出了道红印子。
知库迷迷瞪瞪地揉了揉眼,又下意识地抹了把嘴角,湿漉漉的,登时小脸一红。
他赶忙用袖子胡乱擦了擦,这才彻底醒过神来,含混嘟囔道:“啊……是清云师弟啊……”
知库年纪虽才十五六岁,却是太明道人弟子,入门比陈鸣还早三载,还得了道号清鼎,自然得喊师兄。
“清鼎师兄,我要炼云松丹。”
说着陈鸣袖袍一抖,刚才的大木箱轰然落地。
“砰——”
清鼎暗自诧异,却不露声色,开口道:“师弟稍候!”说着便敲响檐下铜铃。
“叮当——”
“叮当——”
片刻功夫,便有数名道童进到院内。
“尔等带去仔细点验,不得有误。”
“是!”
待道童离去后,清鼎师兄露出一脸难色:“师弟,这炼丹怕是要延后了。”
“怎么?”
“八卦丹炉的火种不知为何熄灭了。太明师父正打算去外面寻找火种。”
“缺火?“陈鸣指尖轻叩案几,“敢问师兄,一炉丹要炼多久?”
清鼎竖起一根手指:“文火慢熬,少说一个时辰。”
陈鸣暗自思忖,虽不知自己火焰能否达到要求,但以他如今修为,每日炼一炉倒可支撑,也就几天的功夫。
若是等太明师叔出去寻火种再返回,这个时间可难说了。
“吐焰!“
橘黄火团自掌心腾起,清鼎师兄的瞳孔里跳动着两簇金芒,映的他惊喜莫名。
“师兄,你看这火行不行!”
“这是——”
清鼎师兄瞪大双眼,清云师弟当真好手段!
不仅会须弥纳芥子,还有御火!难怪太岳师父喜爱他。
“让我试试?”
“自然!”
他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将指尖探入焰中。
“嚯!”他轻呼一声,指节在火中灵活翻动,似在拨弄琴弦,“师弟这火温润得很,不似我那丹火。”
“这火不错,烧多久?”
“每日一炉。”陈鸣答道,火团应声而灭,只在掌心留下缕缕青烟。
清鼎师兄沉吟片刻,道:“我需跟太明师父禀告一声,若得他允许,那你便来丹房候着。”
“如何?”
“那就多谢师兄了!”
“劳烦师兄登记这些赤松。”
陈鸣说着,自青铜杯中取出一个乌木小盒,推至清鼎面前。
清鼎师兄闻言,便笑着道:“清晏那铁公鸡竟肯给你?够炼半炉云松丹了。”
“清晏师兄?”
“他每次都准时去捡赤松针,他可是对这松针宝贝的紧,没想到你能在他手上捞到一盒。”
清鼎师兄边说边查验一番,“没错了,跟清晏手上的同一日。”
“清晏得太岳师父亲传“煮石术”,日啖白石三斤、赤松针一束。”
“怎么,没听说过?”
陈鸣闻言,若有所思,似与辟谷类似,只是辟谷食气,煮石术食白石与松针,大相径庭。
谈话间,刚才点验的道童已去而复返,手中还拿着账簿。
“师兄!”
道童恭敬的将账簿递上。
清鼎师兄接过,翻看一下,便又用朱笔添上一盒赤松针。
“清云师弟,你这些药基可是价值不菲,看来师弟家中薄有余财呀,
药基数量能炼制五炉云松丹,每炉六颗,但你提供的药引只有半炉,按律,若需补齐药引,除十抽一的常例外,另需从余下九成中再抽两成作抵。”
“你意下如何?”
陈鸣心里默算,这一箱药基花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按常理能炼出三十颗云松丹。
“十抽一,那就是三颗……”他略一沉吟,“剩下二十七颗,再抽两成作药引补偿,约莫五颗半。”
按宫规,零头一律往上算,最终到手也就二十一颗。
一百二十两,换二十一颗丹,合五两七钱一颗。
陈鸣暗自咂舌,难怪后山那些师兄们,宁肯餐霞饮露,也舍不得开炉,不过清晏师兄除外。
若不是他有机缘笈,有阿姐在,怕是他连这丹房的门都找不见。
“清鼎师兄,我这还自备火种,就不能……”
清鼎一改温和,义正言辞道:“规矩便是规矩,不行!”
陈鸣先是一怔,随即失笑,摇头拱手:“那便这般决定了。”
清鼎面色稍霁,将丹契推至陈鸣面前:“既无异议,那画押吧。”
出了丹房,陈鸣径直往寮房行去。青石小径上落满松针,踩上去沙沙作响。
转过几道回廊,远远就看见清霄师兄玄袍猎猎,腰间皮影左右摇摆,负手而立,仰观丹霞柏。
“师兄,难不成你也喜欢吃松针?”陈鸣走近开口问道。
“怎么,见过你清晏师兄了?”张云鹤眉眼一挑,嘴中噙着笑。
“还未曾见到这般奇人。”
“师弟,听闻你熟读《太清宫志》,那我来考考你,眼前这株柏树是何由来?”张云鹤指着眼前这株通体赤红如血,其纹自然成理,似符非符的丹霞柏。
“呵呵——”
“师兄,这可难不倒我。此柏名为丹霞柏,属于柏中异种,百年仅长三尺,传说是太清宫开派祖师玉枢子亲手栽植,比后山的那株赤松,年岁还要久远。”
“嗯。”张云鹤点点头,接着问道:“那你知道后山的赤松是哪位祖师种的?”
陈鸣略一沉吟,摇头道:“师弟愚钝,未曾听闻。”
“哈!”张云鹤忽然抚掌,笑着道:“巧了,师兄我也不知道!说罢,又来寻我所谓何事?”
“师兄明鉴,我姐夫自青耳那得授道法《幽冥善功录》,他心有疑虑,特来请教师兄。”
好半晌,才听张云鹤开口:“《幽冥善功录》?这门道法,我还真听过。”
他肃立廊下,沉声道:“提到《幽冥善功录》,那便不得不提到一位天尊。”
“天尊?”
陈鸣心中讶异,没想到这道法来头如此之大。
“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在阴司时为“幽冥教主”,统摄地府、救拔亡魂!”
“《幽冥善功录》就是太乙救苦天尊传下的阴德修炼法,属“善功成真“,意为“积阴德以通幽冥,借救苦之力反哺阳身。”
陈鸣暗自咋舌,好家伙,这夜叉来头这么大?
张云鹤自顾自解释道:“其实这门道法早就传遍了阴司,只是……”他略微停顿,接着说道:
“只是知道又如何?能以此成仙者,少之又少。”
张云鹤负手望柏:“但若真能凭此法成仙,”山风忽卷落叶成旋,“必入太乙天尊青华门下。”
山风掠过石阶,陈鸣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峰顶,忽然明白了师兄话中深意。
“原来如此。”
陈鸣轻叹一声,山风卷着松涛声在耳边回荡,仿佛在诉说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得道之路就在眼前,可世人宁愿在红尘中打转,也不愿脚踏实地地走上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