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0章 毛遂自荐
第100章 毛遂自荐
汉武帝复命唐蒙前往修治道路。唐蒙奉命到了巴蜀,竟按照征发军队的制度调集士卒,人民以为要他当兵,不免私行逃走。唐蒙用军法诛其头目,百姓大为恐惧。武帝接到报告后大为震惊,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本意。司马相如回到老家后大手一挥,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妙笔生花的檄文:《喻巴蜀檄》。
司马相如的檄文大致分为三点:
首先宣扬汉武帝的威德。
其次解释在巴、蜀二郡征兵只是为了保护财物和使者的安全,不存在进行战争的忧患。
最后以当时的忠义、荣辱观来开导民众。
檄文一经发行,如同一剂灵丹妙药,巴、蜀的武力行为得到缓解,谣言得到控制,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原谅”之声。檄文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司马相如小试牛刀取得不错的效果后,又上奏武帝道:“西夷如邛莋、冉駹并称大部,地近蜀郡容易交通,秦时曾通道置吏,尚有遗辙。今若规复旧制更置郡县,比南夷还要好哩!”武帝甚喜,即拜相如为中郎将,持节出使。
此次相如赴蜀与前次不同。前次官职尚卑,又非朝廷特派正使,所以地方官虽然迎送,不过照例相待没甚殷勤。此次出使,相如乘坐高车驷马,前呼后拥冠冕堂皇。到了蜀郡,蜀郡太守出郊远迎,成都县令身负弩矢作为前驱。相如车过升仙桥,想起昔年初入长安时曾在市门题字,如今果然高车驷马遂了夙愿,心中何等快意。道旁士女无不叹羡,消息传到临邛,卓王孙邀同程郑等人望风趋集,争献牛酒。相如托言皇命在身,不肯轻与相见。卓王孙等只好恳求从吏表示殷勤。相如不便还酒,于是全数收受。卓王孙觉得十分光荣,对着同来亲友叹道:“想不到司马长卿竟有今日!”诸亲友齐声附和,盛称文君眼光过人。卓王孙于是顺道访女,即将文君接回临邛,并且重新分给家财,与其儿子相等。
相如安心西行驰入西夷境内,也是照着唐蒙老法,把车中随带币物分给西夷。各部落就是为了财帛来求内附。此时如愿以偿,当然奉表称臣。
于是西至沫若水,南至牂牁江,凿灵山道架桥孙水,直达邛都。共设一都尉十县令,归蜀管辖。规画已毕,仍从原路回蜀。
卓王孙即将文君送至行辕,相如挈文君来到长安,自诣朝堂复命。武帝慰劳有加,相如沾沾自喜渐有骄色。
才人多半好色,相如前时勾动文君,全为好色起见,及文君华色渐衰,相如又有他念,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说后,恨相如薄情,遂作诗一篇,名为《白头吟》,欲与相如决绝。其诗道: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女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相如见诗后十分羞愧,只得将此事作罢。
在即将被丈夫厌弃的时刻,自重自爱的卓文君用一首诗来表明了自己的底线,也成功地唤回了丈夫的心。司马相如最终选择回到卓文君身边,同时自己也避免背负“渣男”的恶名,但他实际上还是暴露了自己的花心与劈腿,只不过性情大度的卓文君还深爱着司马相如这个“心机男”而已。
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以举荐制为主,也就是通过地方官员的推荐,经朝廷审核录用。因为制度的缺陷,每个有举荐权利的人只愿意推荐自己人,很多文人找不到上升通道。不下点功夫根本就得不到重用。
东方朔从小就把天下能读的书看了个遍,四书五经不在话下,兵法布阵样样精通。因为懂的东西特别多,杂技表演样样都会,还十分幽默,讲起故事就停不下来,因此所有人都喜欢看他耍小把戏,听他讲故事,为此挨了家人不少打。东方朔练就了一身吹牛的本事,靠着吹牛和偶尔上街演戏混到三十多岁。
汉武帝继位不久,想干一番大事业,朝廷对人才的缺口比较大,下令向天下广召贤人。只要是有本事的人,都可以写推荐信推荐自己,被皇帝看上就可以做官。读书人都想为国效力,更何况个性张扬的东方朔。这年东方朔已经三十多岁,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可能错过。马上准备竹简(那时候纸还没出现)写起了自荐信。自荐信写得停不下来,竹简足足用了三千根。吹牛的本事在这封自荐信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三千竹简用尽,可见内容之多。准备竹简也花了不少功夫。那时候不像现在用钢笔写字或者用键盘打字,人家可是用毛笔一个一个写上去的。
三千竹简几个小身板估计是搬不动。还得从东方朔的老家搬到长安,这可难为了当差的。汉武帝看到这堆竹简都懵了,到底写的什么东西,好奇地看了起来。“八岁不到父母就离我而去,靠着哥哥嫂嫂才把我养大成人,十岁读四书五经,十三岁开始舞枪弄棒,兵法类的书读了不少于二十万字,兵法布阵样样精通。我还是个语言天才,中原各地方言都能说。民间小把戏也不在话下,上街卖艺也是一把好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星象八卦研究也很深。像我这样身高一米九,身体敏捷,为人清廉的人能否为国效力……”。
写得真多,汉武帝连续三天才看完。通过长篇大论的吹牛,汉武帝对这位段子手有了稍许赏识。心想他虽然牛皮吹得有点过,但确实幽默。不知是看中了东方朔的过人胆识,还是看中了他的幽默风趣,汉武帝任命东方朔做了郎官。东方朔虽然被封了官,汉武帝并没有对他委以重任,只图他在百忙之中给自己逗逗乐。
虽然没有重用东方朔,但皇帝还挺喜欢这个能说会道的民间艺人,只要不顺心就要东方朔来讲笑话。东方朔郁闷了,一生本事三十几岁了,一生抱负是要为国效力的,如今只是从民间相声演员变成了宫廷艺人,心里实在是憋屈。
一直做郎官不是长久之计,况且工资也太少了,本来还打算把老家的妻子接过来,可这点钱刚够自己开销。如今老婆还在乡下过着苦日子。要是在山东老家,给人讲讲故事,耍耍小把戏,日子都过得比这里滋润。还不用两地分居。越想越不对劲,回去是不可能了,自己的理想还没实现,总得摆脱这种困境。平时又没什么机会见皇帝,只能等到皇帝想听段子的时候才能打个照面。如今皇上忙着打匈奴,也没时间听段子,已经一年多没召见东方朔了。见到皇帝才是东方朔摆脱困境的唯一办法。
由于平时无聊,东方朔喜欢在上班之余闲逛。他偶然看到皇宫有一群侏儒正在表演杂技。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专供皇帝娱乐请来的杂技演员。这时他的小聪明派上了用场。上去就吓唬他们说:“你们这群人又没读过书 ,也没练过武,种田耕地都不会。等皇上娱乐完了就要杀你们。”杂技演员们吓得不轻,向东方朔讨教救命之策。“等下皇上要从这来经过,你们就下跪,求皇上饶你们一命。”东方朔说完就走了。
没多久汉武帝过来,看到一群人跪倒在地,痛哭流涕的叫着饶命。连忙让人打听怎么回事。问清缘由后急忙把假传圣令的东方朔找了过来。斥责道:“你是不是活腻了,竟然敢假传圣旨。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杀这班杂技演员。”东方朔不急不慢地说道:“这些身体残障的杂技演员都是供皇上消遣打发时间的,身高不到一米,拿着三百钱的工资。我身为朝廷栋梁也做着给皇上解闷的事,身高一米九,工资也是这么多,以他们的身高绝对是吃不完的,我却天天吃不饱。这一点不公道。”汉武帝听完乐了,不但没有怪罪他,还给他升了官,收入提高了一倍。
虽然升官后经常在皇帝身边,可汉武帝对他的定位还是那个逗乐解闷的东方朔,很少和他谈论国家大事。既然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东方朔也习惯了,并没有觉得怀才不遇,而是慢慢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对国家大事有什么见解,想传达给皇上,他都是用机智幽默的方式,以段子的形式讲给汉武帝。到后期,东方朔的很多主张都得到认可,直接影响到汉武帝对国家大事的决策。
从民间艺人做到影响国家决策的大臣,东方朔可谓费尽心思。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尽管多才多艺,想要脱颖而出,一定要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要是没有三千竹简,谁也不会发现山东有个相声演员叫东方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