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比武从军
第13章 比武从军
却说赵匡胤来到邺都,那镇守邺都之人正是郭威。这天郭威的心腹王峻在城内摆下擂场,张榜招募勇士。
不过半日,邺都城打擂消息传开,不少壮士都想来擂场一试身手。主擂者名叫韩通,看他怎生打扮:
头戴一字青巾,身着杏黄箭服,乌靴战裤簇新新,拳棒精通独步。暴突金睛威武,横生裂眉凶顽,手提哨棒鬼神惊,不愧名称二虎。
韩通在擂台之上整整一个上午,无人敢上,到正午才有人揭下榜文。只见他二十多岁,面如重枣,浓眉鹰目,鼻正口方,颔下略有须髯,身长九尺开外,虎臂熊腰,宽肩厚背。这红脸汉揭下榜文跃上擂台。有旗牌官问道:“这位壮士尊姓大名。”
壮士答道:“在下赵匡胤,涿郡人氏。”怎生模样:
乌绫帕勒黑毡帽,
罩体披袍是皂青。
蓝布卷袱腰内结,
裹脚布鞋皆用青。
手执一根酸枣棍,
威风凛凛世人钦。
红脸关公争相似,
火炼金刚不让称。
主擂者一听赵匡胤大名不由吃了一惊。原来韩通就是在大名府行院里被赵匡胤打走的韩二虎。离开大名府后,他到开封投军,隶属郭威帐下。948年二月,河中、永兴,凤翔三镇连衡反叛,隐帝任命郭威为枢密使,率军征讨叛乱。韩通跟随郭威冲锋陷阵,身被六创,被提拔为都虞侯,从此成为郭威的心腹。郭威出镇邺都,奏请韩通担任天雄军马步都校。冤家路窄,不想今日遇上赵匡胤。他心里有点害怕,表面上却装着十分开心的样子叫道:“原来是赵公子驾临,自从大名府一别,转眼就是三年,赵公子别来无恙?”匡胤笑道:“你既认得我,可知当日在大名府打了你,如今还害怕么?”韩通心中暗想:“我前番虽曾挨他的打,连妻子也不知道。今日主帅和手下将士都在这里,若是灭了锐气,日后怎好出头?”便道:“公子,过去行院里戏耍,故意让你几招,你好在贱人面前炫耀。你怎么不知好歹?如今比武招军,不会再容情了。”
匡胤笑道:“韩通,我看你光棍样儿,对着众人面前,恐怕害羞,不肯认帐。我也不与你多说,只教你再受几拳,与众人看看何如?”
韩通听了大怒,叫声:“红脸贼!你怎敢大言不惭?今天你自来寻死,休要怨俺。”说罢,举起哨棒当头就打,匡胤举棍扑面相迎。两个打在当场斗在一处,真个一场大战。但见:
一般兵器,两个雄心。棍打棒,棒迎棍,不亚蛟龙空中舞;我擒你,你拿我,俨如虎豹岭头争。初交手怎辨雌雄,只觉得尘土飞扬,疑是天公布雾;到后来才分高下,一任你喊声振举,须知人力摧残。
当下两个各施本领,战斗多时,不觉斗了三十回合。匡胤一记扫脚棍,早把韩通打倒在地。
王峻见赵匡胤武艺高强,甚是喜欢,便将赵匡胤叫到近前问道:“赵壮士,方才本官见你大棍舞得精湛,你还会些什么?”
赵匡胤道:“在下愿为大人打一趟长拳。”王峻命其练来,只见赵匡胤回至擂台中央,撩袍挽袖,打了一套长拳。这套长拳打得出神入化,三十二势,势势逼人;七十二招,招招制敌。擂台之下观众连声叫好。打完长拳,旗牌官连喊三次,再无人敢上擂台。王峻当即封赵匡胤为偏将,军前听用。韩通与匡胤化敌为友,从此兄弟相称。
韩令坤、张光远、罗彦威听说赵匡胤成了郭威军中偏将,也都前来报名投军。王峻多多益善,将他们全部安排在军中当了小官。
却说史弘肇掌管后汉禁卫军,负责京师的防卫工作。史弘肇残忍好杀,一些残酷的刑罚被广泛使用,如断舌、抽筋、折足等等。有人抬头看天上的太白金星,史弘肇认为他私自观看天象,有反叛之心,于是把他腰斩处死。有个百姓喝多了酒,和一个士兵发生口角,史弘肇说他恶语伤人,也处死,并暴尸街头。
史弘肇只知道严厉治理,但是不知道明辨是非,有个幽州人名叫和福殷,用十四万缗钱买了一个玉枕,然后派家童李进卖到淮南。家童将价值数十万的财物藏了起来。和福殷训斥他,还用棍子打他。这个家童就去史弘肇处诬告,说契丹进入开封时,赵延寿曾经让和福殷带着玉枕送给淮南之主,想联合淮南势力夹攻后汉。史弘肇不问青红皂白,马上派人去审问,和福殷在酷刑之下被迫招认,结果家族的人都被处死。他的妻子和女儿也被史弘肇霸占,财物被没收。
史弘肇有个儿子名叫史德珫,是个正直的人,苏逢吉将一个在贡院吵闹的人抓住送到史弘肇那里,请他从重处罚,史德珫知道后,就劝说父亲:“书生无礼,自有府县御史台等机构管辖,不应该用军法处置,他们把他送到你这里来,是想让你有过失。”史弘肇觉得有理,就把那个书生放了。大家知道这件事后,都很佩服史德珫的为人。
枢密使杨邠长于吏事,但不识大体,常言:“为国家者,但得帑藏丰盈,甲兵强盛,至于文章礼乐都是虚事,何足介意也。”刘承祐年已渐长,性且渐骄,除视朝听政外,辄与近侍戏狎宫中。飞龙使后匡赞、茶酒使郭允明最善谄媚,大得主宠,往往编造谀词互相笑谑。李太后颇有所闻,常召刘承祐入宫严词督责。刘承祐起初不敢发言,后来听得厌烦,竟反唇相讥道:“国事由朝廷作主,太后妇人,管甚么朝事!”
关于李太后,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刘知远年少的时候,家里十分贫穷,因此很小的时候就当了马奴。他在晋阳牧马时,邂逅了农家女李三娘,并对她一见钟情。李三娘是当地有名的美女,李父本打算把三娘嫁到富贵人家去。可是刘知远见到李三娘时,一下子就被她的美貌惊呆了,那时他已38岁,不过还是个小小的马奴。为了和三娘在一起,刘知远就请媒人向李父求亲。李父嫌弃刘知远家贫,于是一口拒绝了媒人。刘知远被拒以后,就请了几位朋友,在某个夜晚到李家抢亲。第二天李父发现女儿不见了,才知道刘知远半夜抢亲的事。此时生米已经成了熟饭,李父再怎么不乐意,也不得不承认刘知远这个女婿。婚后不久,刘知远就投本到李嗣源的手下,并且因军功升为河东节度使、封北平王,李三娘靠着刘知远,也当上了魏国夫人。刘知远称帝后,李三娘被封为皇后,后来刘承祐才继承了皇位。
故事可能是编的,如果刘知远与李三娘是原配夫妻,刘承佑应该是长子才是,可他却是刘知远的次子。
却说郭威收复三镇之后,随即班师回朝。将至开封,半路之上有太监带着两名护卫飞马传旨。郭威令三军止住脚步,自率赵晖、郭从义、李重进等人跪听圣旨。太监读旨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都督郭威平定三镇节度使叛乱,功不可没,朕心甚慰,加封检校太师、侍中,赐玉带一条。钦此。”郭威领旨谢恩。
乾祐三年初夏,边报称辽兵入寇,横行河北,于是召集大臣共商战守。越日有诏颁出,授郭威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仍兼枢密使,凡河北兵甲钱谷,见到郭威文书后不得违误。
这晚窦贞固设宴为郭威饯行,文武大臣们都来了,史弘肇沉着脸厉声说道:“安朝廷,定祸乱,须恃长枪大剑,毛锥子(指毛笔,因为笔尖像锥子,所以称为毛锥子)有何用处?王章闻言代为不平道:“没有毛锥子,饷军财赋从何而出?史公未免欺人太甚!”史弘肇听了无话可说,少顷席散,各人怏怏归第。
郭威次日入朝奏请道:“太后随先帝多年,具有经验,陛下春秋方富,有事须禀训而行,更宜亲近忠直,屏逐奸邪,善善恶恶,最宜明审!苏逢吉、杨邠、史弘肇,皆先帝旧臣,尽忠殉国,愿陛下推心委任,遇事咨询;至若疆场戎事,臣竭愚诚不负驱策,请陛下勿忧!”刘承祐敛容称谢。待郭威北去,却又置诸脑后不复记忆。
一日王章置酒宴集朝贵。酒至半酣,王章倡议为酒令,拍手为节,节误须罚酒一樽。大家都愿遵行,独史弘肇喧嚷道:“我不惯行此手势令,幸毋苦我!”客省使阎晋卿刚好坐在史弘肇肩下,便对史弘肇说道:“史公何妨从众,如不惯此令,可先行练习,事不难为,一学便会。”说着拍手相示,史弘肇瞧了数拍,倒也有些理会,因此遵令。于是你也拍,我也拍。轮到弘肇时偏偏生手易错,不禁忙乱,幸好阎晋卿从旁指导,才免罚酒。苏逢吉笑道:“史公身旁有阎姓人,自然无虑罚酒了!”道言未绝,忽听席上豁喇一声,杯盘乱响,史弘肇拍案而起,随即诟骂不止。苏逢吉慌忙闭口。史弘肇不肯干休,握拳相向。苏逢吉立即起座出走跨马奔归。史弘肇向王章索剑追击苏逢吉,杨邠从旁泣劝道:“苏公是宰相,公若加害,将置天子于何地!愿公三思而后行!”史弘肇怒气未平,上马径去。
看官试想,苏逢吉虽然出言相嘲,无非是口头套话,史弘肇为何动怒呢?原来史弘肇的妻子阎越英是个妓女,她有若干私蓄赠与史弘肇,如今夫荣妻贵相得益欢。苏逢吉所言阎姓人指的是阎晋卿。史弘肇认为他讥及爱妻,所以怒不可遏。还亏苏逢吉逃走得快,侥幸全生。
承祐三年除丧听乐,赐伶人锦袍玉带。伶人知道史弘肇骄横,不得不前去道谢,史弘肇当面叱辱道:“士卒守边苦战,尚未得此重赏,你等何功乃得此赐。”立命脱下还贮官库。
杨邠也不把刘承佑放在眼里。刘承祐因为宠爱耿夫人,便想册立她为皇后,杨邠横加阻拦。耿夫人去世后,杨邠又反对用皇后的礼节来安葬她,刘承祐愤懑至极。李太后的弟弟李业要求当宣徽使,当李太后和刘承佑找杨邠商量的时候,也被他一口回绝了。
刘承佑有次与杨邠、史弘肇商议政事,杨邠突然说:“陛下不要多管,有臣等在,还怕何人!”刘承祐心中懊恨得很,不过当面也不敢斥责,退朝后与左右谈及恨事,李业趁势进言道:“杨邠、史弘肇等专恣,时间长了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心生异志加害皇帝。陛下如欲安枕,亟宜设法除奸!”刘承祐转禀太后。李太后说:“此事怎么能这么草率呢!要与宰相等熟商方可定议。”刘承祐愤愤道:“国家重事,不可谋及书生,文人怯懦,容易误人,儿自有主张。”言罢拂袖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