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读者”的伍尔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前言

在20世纪西方现代作家中,弗吉尼亚·伍尔夫也许不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但毫无疑问,她是为读者和研究者打开视角窗口最多的作家之一。因为《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以及《墙上的斑点》,她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与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福克纳相提并论;因为《一间自己的屋子》,伍尔夫是无可争辩的女性主义先驱,与西蒙娜·德·波伏瓦遥相呼应,其《一间自己的屋子》开启并奠定了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传统;因为《普通读者》等数以百万计的文学批评与散文随笔,伍尔夫是文学批评家和散文随笔作家,有“传统散文大师、新散文首创者”“英国散文大家中的最后一人”的美誉。甚至可以说,正是以其情感、经历及其创作的独特性与丰富性,弗吉尼亚·伍尔夫为其读者及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解读视角和开阔的学术探讨空间。

实际上,在伍尔夫的创作中,除却意识流小说和传记外,其发表在报刊上的大量书评、散文随笔占有相当的比重,构成其文本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批评文章与散文随笔,显示出其开阔的视野、广博的学识、不凡的见地及卓越的才华。而且,如果说其意识流小说,因为读者个性禀赋不同、审美趣味有别而见仁见智的话,其散文随笔或文学批评随笔,几乎所有的读者,一旦相遇,都会由衷地欣赏。正如伦纳德·伍尔夫所言:“即便是许多不理解、不喜欢甚或嘲笑弗吉尼亚小说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她在《普通读者》一书中所体现的非凡批评才能。”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曾这样评价伍尔夫:“时间是唯一的批评家,它有着无可争辩的权威;它可以使当时看来是坚实牢靠的荣誉化为泡影;也可以使人们曾经觉得是脆弱的声望巩固下来。在弗吉尼亚·伍尔夫谢世二十五年之后,她仍然在文学史上和在她的读者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她的全集在英国的大小书店里都有出售。她的威望远远地超过了这个国家的疆界,得到广泛地承认。……她既是英国传统散文的大师,也是一种新散文的首创者。”

但是,在现有的关于伍尔夫文本的研究中,在笔者不无局限的视野里,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多数的学者、研究者更多地关注了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而对其散文随笔或文学批评随笔的研究,处于相对零星状态。究其原因,大致有四。其一,在文体上,伍尔夫的文学批评是随笔文字,应归于散文之列。在文学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划分中,散文是最不容易把握的文体。正如伍尔夫所说:“随笔集总是最难读的,因为尽管那些文章被编成了集子,但把它们连成一体的往往只是书的封皮而已。而如果书的作者又是一位诗人的话,他的随笔就很有可能只是他在正业的间歇时断时续抒发的感怀和慨叹而已。”这里不妨断章取义地说,随笔难读,而伍尔夫又恰恰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散文随笔作家。其二,在批评方法上,伍尔夫的文学批评是感性的印象批评。印象批评少理论支撑,无章法和招式可依,这对擅长论证分析的理论家来说,少了思辨的力度和快感。其三,印象批评的困惑。相对于其他各种流派的批评方法,印象批评的特点是“虚”,是“玄妙”。如何将“虚”和“玄妙”落实到批评分析的“实”处,是印象批评一直以来的困惑。其四,伍尔夫文学批评随笔近百万字,其惊人的阅读量所显示出的浩瀚之感,给读者带来了解读的难度。

这里,不免联想到伍尔夫在其随笔《德·昆西的自传》中所说:“读者一定常会有这样一种深刻的印象:迄今为止,在英语散文方面写出的可以称之为批评的评论文章实在寥寥无几——我们的大批评家们把他们最卓越的才华都倾注到诗歌方面去了。”这段文字,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散文在批评家面前的境遇。如果放在伍尔夫创作的研究语境中,不妨不无幽默地套用伍尔夫的表述,那就是,批评家们把他们最卓越的才华倾注到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方面去了。至于对伍尔夫散文随笔的研究,却处于一种相对缺席状态。有一些论著和文章,或就伍尔夫散文随笔作出概括性评价;或就其某一篇文章做出解读。但就对伍尔夫文学批评随笔的探讨而言,多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这种状况与伍尔夫文学批评随笔的成就是不相称的。

笔者这几年所做的是,以伍尔夫随笔中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批评随笔作为解读和探讨的对象,以其“普通读者”的阅读立场为切入点,从怎样的“普通读者”、学者视角中的“普通读者”“普通读者”的阅读和批评三个方面,对伍尔夫的文学批评随笔做出梳理和建构。其中,包括四个部分:其一,“普通读者”的成长;其二,不同视角中的“普通读者”;其三,“普通读者”的文学世界;其四,深度解读中的性情言说。以此,构成了本书——《作为“普通读者”的伍尔夫》——的主要内容。

当然,弗吉尼亚·伍尔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读者。其视野、见地、感觉、才情,其在英国乃至欧洲文学史上的纵横捭阖之势,使得伍尔夫既是“普通读者”,又是卓有见地的大批评家。因此,对伍尔夫文学批评随笔的解读和阐释,困惑、偏颇、疏漏是肯定的,以偏概全也是难免的。如果说,这部书稿还有那么一点意思的话,那就是,它写出了笔者许多年来阅读和欣赏的伍尔夫及其文学批评随笔,或者就是笔者感觉中的“作为‘普通读者’的伍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