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古朴淳厚的习俗
一 母权制遗迹多见
在百越系民族乃至居住在广西各地的民族,包括汉族,其传统观念里对于舅权的敬畏与尊重,往往被视作为人的重要准则,成为社会评判其为人高下的重要指标。此种情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伦序。笔者曾经亲眼多见,文献中也有记录:“广西各民族的家规……舅父有权威,一般兄弟分家,要舅父到场主持公道;母亲去世,先向舅父报丧,舅父到场,方可入殓;红白喜事,要请舅父坐上席。”[27]居于八桂的汉、瑶、苗等民族有“娘亲舅大,爷(即父亲)亲叔大”之说。父权与母权虽然在传统观念中被置于平等的地位,但在家庭重要仪式诸如婚丧娶嫁等仪式中,外祖父及舅父往往居于最为高贵的规格,其是否亲临以及所表现的态度甚至决定了仪式的顺利与喜庆程度。壮族民间有谚云:“地上舅公大,天上雷公大。”[28]
毛南山乡的这种母权制社会遗留迹象几乎随处可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人们的观念走向。毛南族有“舅权大过天”的信条,舅权被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境界:“在毛南人的心目中,舅舅是家族中权力最大的长者。尤其在建国前,外甥家里的事,无论巨细,从吃饭到婚姻、治丧、建屋以及分家等等,舅舅都有权过问。没有得到他的点头应允,就一事无成。因此,说舅权无所不在,一点也不过分。”[29]毛南族过除夕,年轻的妈妈们要到娘家为孩童“领魂”:除夕日一大早,年轻的母亲要备办礼物回娘家(路远的要提前一天回娘家)。娘家人要备办红蛋等物,母亲带着这些礼物在除夕晚饭前赶回夫家(没有年轻母亲回娘家或者年轻母亲不能回娘家的,娘家需派人将红蛋等物品在除夕晚饭前送到孩童家)。主妇将娘家送的红蛋等物品供奉在大堂香火牌位前。等一切祭祀活动结束以后,大人让孩童分领红蛋,谓之“领新魂”[30]。此意谓孩童原属于舅家的,只是舅家将孩童形骸赋予父家,但仍然掌握着孩童的魂灵,每年要履行一定的仪式,将生命力强盛的新魂赋予父家,孩童在新的一年里才能健康成长。神权遍布下的母权隆盛,成为毛南山乡审美风尚的重要特征,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文艺活动及产品。毛南山乡母权制社会遗风的弥漫,导致毛南族人在建构神灵谱系的时候对女神尤其主管生育的女神给予特别的关爱和尊崇,因而令其整体社会平添了诸多的古朴色彩。在毛南山乡,主管生育以及护佑孩童平安成长的婆王(也被称为“花婆”、“圣母婆王”、“花婆圣母”等)被赋予崇高而庄严的地位。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艺术元素极为丰富的活动,成为毛南族传统社会生活中最为虔诚的宗教活动,并因此而产生了大量的文艺作品。
二 和融群体的期盼与实践
毛南山乡非常注重家规门风的建设,并将家规门风的优劣作为评价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如果家族或家庭成员中,有人违背了几百年来约定俗成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家庭生活准则,他就会被指责为‘败家子’、‘败坏门风’,受到社会舆论所谴责和人们的侧目。”[31]毛南族人还将这些伦理道德标准细化为生活中的具体言行规则,并且严格地施行,有很多还被视为禁忌。如果屡次践踏社会伦理而未能矫正或悔改,村寨可以将某一户或者某一人驱逐出村寨,吊销其“村籍”或“寨籍”。这样的处罚方式非常有震慑力。被吊销“村籍”或“寨籍”的人顷刻间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或者完全丧失社会地位。毛南山乡正是采取倡导与惩罚并行的措施,使得其地社会风气和谐醇美。笔者赴毛南山乡考察,曾经有一段经历被记入考察札记中并在几处地方引用:
2011年6月23日下午5时许到下南,住谭旭生家庭旅馆。约6:30到圩上谭俊敏家小饭馆吃饭。饭后笔者聊起到下南目的,俊敏即主动用两轮摩托带至波川小学(距圩场约3公里)看“谭家世谱”碑,拍照若干。俊敏听闻我欲次日访凤腾山古墓群,且只能步行前往,遂遗憾地说:“可惜我明天有两桌客人,脱不开身,不然我用摩托送你去。”旭生、俊敏均为毛南族,笔者初次拜识。
返回至谭旭生门店,询其“圣母山”事,旭生未能详说。旁有一年约70岁老者趋前详说圣母山形胜。言谈中,旭生先生离去,未几,推一电动三轮摩托至店门前,坚持要带老者与我至圣母山下。旭生年约65岁,门店距圣母山脚约4公里。天晚矣,虽已至圣母山下,只可仰见山体轮廓。
24日早步行赴凤腾山。由下南六圩至凤腾山约16里,有一乡村公路,因雨水毁坏基本不通汽车,偶见乡民骑两轮摩托往来。约8时到古墓群。墓地脉势雄壮,背景稳健,前境开阔,远处矗立一峰,势若笔立。拍照若干。
由墓地下来,行至路口,恰遇一男子骑摩托由远而近,遂招手示意。该男子停车询问何故。乃趋前致辞曰,吾系远方来客,清晨从下南六圩步行而来参观古墓。现欲返回下南六圩。腰腿疲软矣,想搭个便车。该男子欣然应允。彼云“谭永恒”,川山镇人,毛南族,往来于中南、下南各村屯,以屠猪为业。“我要去中南办事,恐怕带你不远。如果你能够在中南等我一下,我可以一直带你到下南。”我喜出望外。到中南稍停片刻,永恒的伙伴已从另一山村购一肉猪至矣。永恒与其交代清楚,即搭我到下南。路面为沙石铺就,坑洼相接,颠簸异常,但远比步行省力省时多了。与永恒在途中合影留念。
中南、下南民风古朴,其民厚道热情,为此行印象最为深切者。
毛南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与原居住于毛南山乡的白裤瑶族、水族等发生过竞争,他们之间也曾产生过较为深刻的矛盾,但毛南族在后来的实际行动中对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作出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并将白裤瑶族的头人塑造、尊奉为毛南族的神灵。此足见毛南族和融群体与和融社会胸怀的宽厚与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