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谦的外国史地著作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晚清外国史地著作研究现状

关于晚清外国史地的研究,当前学界主要集中在代表人物、代表著作、译著、“外国观”等研究。

代表人物研究,如对魏源、王韬、黄遵宪、王先谦等研究比较充分;代表著作研究,如《海国图志》《法国志略》《日本国志》《海国四说》《瀛寰志略》《五洲地理志略》等;对晚清不同时段的外国史地研究、晚清外国史地译著的研究比较重视。邹振环专著《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815年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年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分别讨论了晚清外国地理、历史著作的传入情况。潘喜颜的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1年)《清末历史译著研究(1901—1911)》较清晰梳理了晚清最后十余年的历史译著。研究晚清国人对各国的关注,较多讨论日本、英国、法国等当时的大国;研究中国人的“外国观”、日本观的研究比较多,美国观有所涉及,对其他国家却甚少涉及。

从研究时段看,1987年到1999年主要是在一些史学史研究的著作中用部分章节加以介绍。

最早注意到晚清外国史研究的是1987年张承宗、陈映芳《简论戊戌变法时期外国史的介绍与研究》。1991年,胡逢祥、张文建《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第二章“洋务运动思潮影响下的史学”第四节“走向世界的外国史地考察”分别从“开眼看世界”到走向世界、“借法自强”和外国史地考察两部分讨论。指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人对世界知识的探求,已开始显示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近代特点。该书较系统地介绍近代外国史的分期、特点等方面。1994年,马金科、洪京陵编著《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叙论:1840—1949》对晚清的鸦片战争前的外国史地研究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勾勒。1996年,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第八章“救亡图变的清朝后期史学”第三节“外国史的介绍与研究”,介绍了王韬、黄遵宪、唐才常的外国史研究。1997年,杜家骥《清朝简史》的“外国史地学的兴起”部分,第一次完整使用“外国史地学”说法。1999年《中国史学史纲》第九章“史学在社会大变动中的分化——清代后期史学”第二节“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以张穆的《蒙古游牧记》、何秋涛的《朔方备乘》、姚莹的《康輶纪行》做代表进行了介绍。1999年,《中国法国史研究信息》中陈崇武的《中国的法国史研究》梳理了晚清涉及法国的一些史地著作。

2000年至今,晚清外国史地著作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国史地研究深入了,二是出现了研究外国史地的专著。

2001年,喻大华《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上篇第二章“变器卫道、中体西用——戊戌前的文化保守思潮”第二节“晚清文化的新趋向”提出以下几个重要观点:1.中国史家以外国史地为研究对象始于魏源编《海国图志》;2.19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人走向世界,史学界出现专门的外国历史研究著作;3.王韬《法国志略》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法国通史;4.黄遵宪《日本国志》,书中突破了天朝上国意识和夷狄观念,肯定了日本维新的成功,并认为值得效仿;5.晚清学者借用西洋史料研究中国历史源于元史研究;6.外国史著的译介开始于传教士。

2001年,汤勤福主编《中国史学史》第八章“近代史学(1840年—1911年)”第一节“西风东渐下的中国史学的新特点”指出近代中国史学发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注重对世界各国研究,二是注重对边疆地理研究。2003年《中国历代的地理学和要籍》第九章“沿革地理学的发展(清)”第六节“清后期的域外地理”,重点谈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畲《瀛寰志略》及清末邹代钧的地理学研究。2003年,戴显红《19世纪后期外国史学传播中国的途径及影响》明确勾画出19世纪外国史地在中国传播的三个阶段。2004年,章永俊《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讨论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在史书编纂上的重大变化。2007年,李孝迁《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1882—1949)》认为20世纪上半叶西方史学在中国史坛出现过两次传播高潮。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史学最初通过国外传教士和国人编著的外国史地著作得到零星松散的传播。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20—40年代。这一时期中外史学交流空前繁荣。该书也未把外国史地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在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历史上,出现了具有特定意义的“传教士史学”。2007年邹振环《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年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研究统计1822―1900年,中国出版翻译了由传教士编著的历史译著共89种。2011年,潘喜颜博士学位论文《清末历史译著研究(1901—1911)》梳理了清末十余年的历史译著情况。

总之,“睁眼看世界”为晚清大的时代背景下进步思想界的强烈诉求,而中国学者关于外国历史地理的有关撰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界重视晚清外国历史地理译著研究。王先谦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中,于晚年完成了三部外国史地著作,他在这三部著作中系统阐释了自己对日本、外国、世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