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情深:北安河忆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快乐的大年三十

20世纪40年代,我家住在北安河中街首饰楼胡同南口路西第一家,房子是租住董家的。董家是一座很小的三合院儿,我们租住在他家临街的两间小南屋,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当时我家有六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和我,哥哥在城里当学徒。

那是1945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常年为养家糊口在外奔波的爸爸和在城里当学徒的哥哥都回来了,平时显得冷清的家,忽然变得热闹起来。过大年包饺子,妈妈和面,姐姐做馅,当时只有五六岁的我急切地等待着饺子入口。姐姐对妈妈说:“在馅里放个铜钱儿好吗?谁吃到谁一年有福。”妈说:“你就找一个铜钱儿放里吧。”娘儿俩就在那里忙活起来。炕头上摆着一张小饭桌,爸爸怀里抱着小妹坐在小饭桌的一边儿,哥哥坐在小桌的另一边儿,爷儿俩边喝酒边聊天儿,说些什么我也听不懂。不大一会儿,妈妈和姐姐就把饺子包好了,这时锅也开了,妈妈接过小妹坐在小饭桌边儿上,我也坐在妈妈旁边儿,姐姐一人忙。一会儿工夫,姐姐把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端上了桌,全家围着小饭桌,香甜地吃起了过年的饺子。爸爸把酒杯举到妈妈跟前说:“普元他妈,你也喝一口,一年到头你也够苦的了。”哥哥名叫普元,那时农村的丈夫称呼妻子都不直接叫名字,而是称呼“孩子他妈”。妈妈推开酒杯说:“我不喝,你知道我不会喝酒。”爸爸抿了一口酒说:“那你就多吃点儿吧。”这时,小妹细声细气地对妈说:“妈妈,这饺子真好吃!”妈说:“好吃,就多吃点儿。”边说边爱怜地给小妹的碗里又夹了两个饺子。我不习惯吃醋,让姐姐给我在碗里倒点凉水,凉水泡着热饺子,我也香甜地吃起来。我刚咬了一口,不知什么东西硌了牙,我不自主地“哎呀”一声,随之把嘴里的东西和饺子吐到饭桌上让妈看,原来是姐姐在饺子里包的铜钱儿被我吃到了。妈说:“你吃到了铜钱儿,你有福。谁大年三十晚上吃到饺子里的铜钱儿,谁一辈子大福大贵。”爸爸说:“这丫头将来一定有福。”我听了爸妈的话,心里甜丝丝美滋滋的。回头看看姐姐,见她脸上没有丝毫笑容,可能是因为她自己没吃到自己放的铜钱儿,心里有点儿不高兴吧。小妹听妈说吃到铜钱儿的人大福大贵,也不知道大福大贵是什么意思,就拉着妈妈的胳臂,娇气地说:“妈妈,我也要吃铜钱儿。”“好,好,妈明年给你包,一个饺子里放两个铜钱儿,就让你一个人吃到好不好?”“好!”小妹乐了。

吴来和烈士画像

吴普卿近照

北安河烈士祠堂

吃完饺子,哥哥在炕上打开一个小包,这是他从城里给全家买的新年贺礼。他先拿出一条鲜艳的围巾,围在妈妈的脖子上说:“这是儿子给您买的新年贺礼,也是儿子第一次挣钱对您的孝敬!”妈妈用手抚摸着柔软的围巾,眼角有些湿润,说:“真好,又柔软又暖和。”哥哥又对爸爸说:“我给您买了一件坎肩儿,您整天在外面操劳,天寒地冻的,穿上这坎肩儿前后心都暖和。”爸爸说:“爸爸穿在身上暖在心里了。”哥哥又拿出一块花布对姐姐说:“大妹,哥哥钱少,给你买了一块花布,让妈给你做一件小褂儿穿吧,你喜欢吗?”姐姐一边往身上比量着一边说:“喜欢,喜欢!”哥哥给我的礼物是一双呢子面儿走起路来咔咔响的棉鞋,我接过棉鞋马上穿在脚上,在地上“咔咔”走了几步说:“真好看,可暖和了。”我穿上新鞋就没舍得下脚,直到晚上睡觉才脱下来。“我也要,我也要!”看到大家有了礼物,小妹不干了。“别急,哥哥怎能忘了你呢?你瞧这个!”哥哥说着像变魔术似的,手里出现一件黄乎乎的小东西,大家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布老虎。“真好玩儿,真好玩儿!”妹妹抢过布老虎紧紧搂在怀里。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我们家是幸福的。爸妈看着学徒有成的儿子,看着健康茁壮成长的女儿,心里感到无比欣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