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三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中国学者研究世界历史地理的长处

中国历史地理属于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一部分,在具体研究中予以主动面对,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态度。

曾在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多所大学任教的历史地理学家姜道章先生,一直关注和研究海内外历史地理学,他为自著2004年版《历史地理学》撰写“序言”说:“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大约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国内有关历史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专著却极少,其实国外亦不多见。我国大学历史地理学课程,传统上内容以沿革地理为主,20世纪下半叶扩充包括其他主题;当代欧美大学历史地理学课程,讲授内容,多以教授个人兴趣而异,一般上多以区域为架构,内容又几乎全以专题为主。”这样的概括认识因少见而珍贵,“研究主题”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

深谙海内外历史地理学渊源和研究特点的姜道章先生,一直持有一种学术观点,即“历史地理学在地理学中,有一个特殊的地位。有人将历史地理学二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学’和‘历史人文地理学’,从历史地理学的性质来看,纯粹的‘历史自然地理学’不是历史地理学,从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处理方法,以及就历史地理学的理论来看,这种二分法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上书第一章)。20世纪下半叶大陆历史地理学界坚持的就是这种二分法,确系师法和遵从现代地理学原理和体系而来,同时也是对地球表面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俱在事实的认可,且做出了许多出色的论著。如今视此为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和研究途径,无论是把“历史自然地理学”坚持做下去,还是将其与“历史人文地理学”结合起来研究,均为大陆历史地理学界所熟悉或擅长,据此展开的世界历史地理的研究,就是一个颇有学科意义的进路,做起来当然会遭遇到许多困难,若坚持下去必定会有自己的创获。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大陆地理地质学界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对于中国范围的研究,可以说是举世瞩目,成就斐然。而对于中国周边和世界不同地区的研究论著,更多地是来自国外地理地质学界的贡献,所积累的成果已经相当丰厚,属于国内历史地理学界可以借助的地理地质参考文献。这样的借助和依靠是极为重要的,据此构成的是不同地区人类社会建立的地理基础,可以称之为历史地理学者展开学术研究之一翼,正如学者们在“本土研究”中所长期借助和依靠的那样。

历史地理学者展开学术研究之另一翼,乃是对于历史学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借助和依靠。从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学界“世界史资料丛刊”陆续编译出版,到现在依赖国外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料的搜求和翻译出版,通过对碑刻铭文、航海日志、古旧地图、宗教审判书、私人信函、测量图纸、铁路设计书、政府档案等文献的收集和阅读,还有履至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中国学者正逐步踏入世界历史地理的研究领地。至于日渐增多的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协议的签署和落实,包括海外考古合作项目的开展,更可以为中国学者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和机会。

在中国,若有世界历史的研究,则必当有世界历史地理的研究。中国社会素有根深蒂固的历史意识,在历朝历代形成的历史编纂传统,一直重视地理知识的收集、编排和使用。中国学者在沿革地理考证研究上形成的严谨的判断力,对于更大范围史实的历史地理研究,将会产生出独具品质的学术论著,而且还可以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验证已有工作(诸如原理、定义、结论等)的可靠性。

通过世界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反观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一般特点和独到之处,为同类研究提供丰富的事例,促进理论思考,进而有利于判断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