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拜經日記題辭[1]
大著旁通曲證,[2]之至矣。鄙意欲裒集其
核有關於一字一義者爲一書,其餘泛論學問、無關於經籍者,或可割愛。論韻四卷,或另爲編次。未知用中以爲何如?
己巳季冬,莊述祖識於蒙[3]泉書屋。
近日說經之士膚受目論,不待言已。其博而篤者,亦多不能通貫全經,出論時得時失。在東此書,任舉[4]一義一字,皆於經學之本源、經師之受授,會通而暢其說,使讀者若置[5]身于兩[6]漢,親見諸家之本者,其勿可及也已。
戊午三月,德淸許宗彦識。
拜經此書,窮源竟委,鉤貫會⑦通,實爲近時說經家所罕及。留讀案頭,幾及月餘,愧[7]未能盡通其奥也。敬服,敬服!
庚午六月,福州陳壽祺讀于長椿寺街京邸。
會,底本作,爲刻本常見俗字。下徑改爲正字,不復出校。
[1]諸人題辭見底本卷首《拜經日記贈言校勘里居姓氏》、阮元《拜經日記序》之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時置於《拜經日記贈言校勘里居姓氏》之前。《清經解》本、校抄本無。“拜經日記題辭”爲校者所加。
[2],“精”之異體字。按:刻本中,“青”字及其作構字部件參與構字時常有寫作“靑”者,如“清”作“淸”,“靖”作
,“情”作
,“請”作
等。下徑依底本原文録出,不復出校。
[3]蒙,底本作,爲“蒙”之刻寫俗字。按:刻本和抄本中,“蒙”常作
,也常見寫作
。下徑改爲正字,不復出校。
[4]舉,底本作,爲刻本常見俗字。下徑改爲正字,不復出校。
[5]置,底本作,爲刻本常見俗字,亦爲日本用漢字。下徑改爲正字,不復出校。
[6]兩,底本作,爲刻本常見俗字。下徑改爲正字,不復出校。
[7]愧,底本原作。按:刻本中“甶”作構字部件時常省寫作“田”,如“俾”作
、“鬼”作
等。下文一般徑改爲正字,不復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