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勤政救不了大明,夹棍可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2章 你抽烟吗?

锦州城头,

赵率教目瞪口呆地看着面前其貌不扬的黑胖子。

此人名叫孙元化,本是六品兵部职方司主事,听说为了邀宠,主动辞去朝廷差使当了皇帝给宗室设的【昭文宗室学堂】教习。

这次跟随建极殿大学士孙承宗一起从北京来宁远,被孙阁老专门安排跟着赵率教来守锦州,说定有大用。

赵率教还以为这是孙老头派来的监军,本来也没当回事。

没想到黑胖子带了几个红发碧眼的弗朗机人,从前天开始就一直待在炮兵阵营里。

各个手中拿着一堆看不懂的法器,嘴里叽里咕噜不知道在念什么洋经。

今天皇太极攻城,本来赵率教看到外面旌旗飘飘的盛况,还在为锦州城没有锦衣大炮担心,生怕造不成什么杀伤就让后金主力跑到城墙角火炮死角,用冲车,云梯等攻城器械攻城,也不知道城墙能撑多久。

万万没想到,在黑胖子和弗朗机人的调教之下,

仅仅用弗朗机炮和虎蹲炮就打的后金前锋几乎崩溃!

“孙教习真乃神人也!”

孙元化听到“孙教习”三个字,脸皮一阵抽动挤出点笑容:

“不敢不敢,全赖高阳公指挥有方,天子明断!”

奶奶的,干完这一票,总可以从这个丢人现眼【昭文宗室学堂】辞职跑路了吧?

自己一个好好的兵部职方司主事,多好的摸鱼混薪水的职位啊!

硬是被皇帝给撸了,塞到前线来和后金鞑子打生打死,这还有天理吗??

“请问教习,弗朗机人手中这些法器究竟是何物,究竟做了什么法让虎蹲炮打得如此之准?”

什么法器,做法?

孙元化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耐心给他解释:

“此乃矩度仪,利用三角几何原理测量目标距离,通过城墙高度与仰角刻度计算敌军阵地的水平距离。”

“方才第一次试炮,便是为了帮助矫正准星。”

“此乃铳尺,可准确调整火药装量,确保弹道稳定性,其上弗朗吉文篆刻有不同射程对应的火药量与炮口仰角。”

“此乃……”

赵率教六十岁的人了,要不是读书不行也不会只能考武举,此时听到这些新鲜知识如听天书。

难怪孙阁老提到今上都满脸自豪,要口称“圣天子”。

世间凡人岂有识千里马之能,岂能从兵部里发现孙元化这样相貌平平,满口鸟语的怪才!

他心里有个疑问——难道天子也能听懂鸟语?

……

汤若望不是第一次进京面圣了。

早在天启二年,他便幸得到当时的天子天启召见。

此事也被基督教会视作在远东的重大突破,载入史册——利玛窦潜心经营整整30年,仍然没能得到万历的亲自接见,只进紫禁城献礼吊钟,甚至被禁止居住在两京,

然而,

整整七年过去,在华的传教事业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进展,却仍令罗马教宗深感失望。

教宗不能理解,为什么利玛窦和汤若望加起来用了将近四十年时间,仍不能在大明如此庞大的领土上建起一个小小的教堂,将主的福音散播于远东。

就在两个星期之前,

他收到了好友徐光启的来信:

“速来京城,当今天子有意亲自接见。”

汤若望本来在陕西传教,抱着巨大的期望日夜兼程,只花了十天就赶到了京城。

“徐侍郎,不知天子召见我有何急事?”

徐光启见他如此迫不及待,心中暗笑:

“汤先生,陛下天生英才,心中所想岂是我们臣子能揣度的?”

汤若望心中如同猫抓,但徐光启顾左右而言他,也只能跟着徐老头从宅邸一路来到神机营校场。

还没进门,汤若望已经被门口卫兵吸引了注意力。

只见两个身穿深蓝色制服的举人见到徐光启,立刻立定,动作整齐右手举起行礼:

“徐教习好!”

“这位先生如要一同进入训练场,需登记方可通行。”

徐光启帮汤若望登记完名字,那领头的卫兵费劲地看了一会徐光启的字,方才再次举手敬礼:

“汤先生请进!”

走进神机营大门,从侧道向里只听得到鸟叫虫鸣,竟然没有一点人声。

来到神机营北校场,

汤若望彻底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只见长宽约各300米的巨大场地之上鸦雀无声,将近两千人各个抬头挺胸而立,整整齐齐排成了一个正方形。

两个穿着军官服装的人在其中穿行,口中不时发出训斥:

“站直!”

“适才没吃饱饭吗?”

“晚上体能训练可要再加练半个时辰?”

汤若望为了传教,十几年来遍历九州,见过无数大明卫所的军队,

哪怕其中最为训练有素的,如果不打仗时聚在一起,

也是懒懒散散,大呼小叫,甚至经常聚众赌博。

如此令行禁止的军队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汤若望仔细回忆,感觉自己在欧洲也从未见过哪个国家的军队有如此阵势。

正在发愣,

身边徐光启轻轻扯了一下汤若望的衣角。

他回过神来转头一看,一个同样穿着蓝色军官服装,相貌英挺的年轻人腰杆笔直地走了过来:

“徐卿,这便是汤先生吧?”

徐光启连忙鞠躬:

“是陛下,这位正是泰西传教士汤先生。汤先生通晓泰西格物之学,并助我大明铸红衣大炮御虏,屡建奇功。”

汤若望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早已熟知大明礼仪,

正要像见天启皇帝时一样跪下行礼。

崇祯笑着摆了摆手:

“Hallo, Johann. Ich bin Kaiser Daoming.”

汤若望不由原地愣住。

皇帝竟然会说他的母语德语?

连忙用德语反问:

“陛下从哪里学会德语的?”

崇祯笑道:

“朕看过不少英语和德语书籍,两种语言差别不大,所以都略通一二。”

这下徐光启比汤若望更加傻眼了。

连他这个西方通都只粗通些拉丁文,和利玛窦汤若望能沟通,全靠对方中文学得好。

皇帝居然叽里呱啦,直接和汤若望聊起来了?

还好天子善解人意,很快注意到他一脸懵逼的样子,换回中文:

“汤先生,朕有一事想问。”

汤若望精神一震,知道今天的戏肉来了:

“臣知无不言。”

皇帝的问题让徐光启和他一起陷入石化:

“请问你抽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