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算管理到经营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六出祁山”败在预算没做好

预算有没有用,有什么用?历来说法不一。实务中很多人都觉得做预算没有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预算编制的基础不接地气,不可落地执行;第二,预算没有结合考核,花钱超不超、预算准不准无关痛痒。有了第一点原因,出现第二点原因几乎是必然的。同样,有了第二点原因,会倒过来导致第一点原因的出现。预算事关资源分配,抢资源就是抢权力、抢利益。在企业中,各预算责任单位争夺资源的配置并无不妥,但应明确的是,资源配置得越多,预算责任单位需要承担的责任越大。倘若对预算执行好坏没有考核,企业又怎能约束各预算责任单位多占多要呢?预算是管理工具,财务人员如果不能成功地驾驭这一工具,不能让企业全员接受预算管理理念,预算自然是无用的。

预算做得好不好关乎企业生死,也关乎战争胜负。读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为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感到惋惜。唐代诗人杜甫也曾为此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

诸葛亮真的只是运气差了一点吗?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如何收场的。一出,错用马谡致失街亭,诸葛亮被迫撤军;二出,粮草不济,被迫撤军;三出,后主中了反间计,召诸葛亮回成都;四出,诸葛亮患病,主动撤回;五出,李严因粮草供应不济谎报东吴来犯,诸葛亮被迫撤军;六出,诸葛亮束手无策,被司马懿拖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六出祁山,“二出”与“五出”都是仓促上马,甚至连基本的军需预算都未顾及。蜀汉军队六出祁山,粮草居然断了几次,这岂非笑话?几万人马,平均人天耗粮几何,征战预计多久,这些都是统帅必须考虑的。只要有这些战情预测数据,粮草预算就能做出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拼的就是钱粮。诸葛亮恰恰是在“钱粮”上掉以轻心了,先不说蜀汉国力贫弱,撑不起战争,就算勉强征战,最起码每次军事行动前也应做好预算,备好粮草!财力不足,还要征战;军需预算没做好,就急于出兵,如此运筹帷幄,焉能不败?当然,这只是小说家言,不能完全作数。诸葛亮是军事家,也是政治家,我相信他是会做预算的。蜀汉军队六出祁山屡屡受制于粮草,粮草预算一塌糊涂,并非诸葛亮不会做预算,而是他不屑于做预算。或许他有投机心理,但这却成了他北伐最大的制约。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六出祁山劳而无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