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余亚镇卖东西

拿起一个竹筐,用秤杆秤,看着刻数,又用手颠了颠,一斤十两,比以前轻了很多;梁国君主统一了国内的度量衡,发行了新的货币,开起了汇商行,新旧货币可以兑换。

总的来说,梁国在悄然的进行的变革,翻天覆地的那种,但是那种细雨润物,等春来,才发现,已万物复苏。

不管你属于哪个阶层,参不参与与其中建设,是否发觉这一切变化在不断变化,在重军的控制下,不如在心中描绘出这是一个千古难遇的明君,你恰逢了一个盛世的开端。

现在还没什么人,白繁看了周围,去了家卖汤面的,吃了小碗素面,花了三文。

摊子老板是个阿爷,还带着小孙女,白繁看着小孙女可爱,给了阿爷一把枣。

回到自己的摊子,拿起手掌大的蓝子装上枣,放在最前面,“新些的枣,香甜清脆。”喊了几遍,又接着喊道:“卖篮子、背篓、簸箕、席子、竹筐,买了送枣,先来先得。”

生意最好的是吃食,尤其是味香的,都排起了长队。

晨光洒在大地上,太阳慢腾腾的看着早起的人,也伸伸懒腰,开始新的一天。

“枣怎么卖,甜不甜。”一个年轻的妇人牵着小男孩问道。

白繁递了三颗枣给买家,“尝尝,甜的很,五文一斤。”

小男孩拿到了一颗,吃了起来,吃完看向娘,“娘,买吧,我想吃。”

妇人尝了,确实香甜清脆,“来三斤,再要两个簸箕。”

白繁连眼睛也带着笑,称了竹筐有一斤重,在放上的枣,秤上显示四斤一两“好的,要不你再买个大篮子装枣。”

妇人看了看后面,“可以,总共多少。”

“三斤枣十五,两个大簸箕三十,大篮子八文,一共五十三文。”

白繁看着妇人身后赶来一男子,小男孩叫了爹,男子弯腰拿起东西。

妇人付了钱,牵着小男孩走在前面,男子在后面拿着东西。

白繁目送一家三口远去,第一笔生意不错,再接再厉。

旁边的菜摊子大娘看着刚过去人,“姑娘,你刚来不知道,那一家三口是街口锦绣店铺的,卖东西可实惠了。”

“这样啊,大娘,吃枣。”说着给了大娘抓了把枣。

中午吃了大碗的素面,花了五文。一上午东西卖去了一大半,还剩八斤左右的枣,一张席子。

白繁接着守了半个时辰,除了剩下的三斤的枣,带来的都卖完了。总入账五百零七文。

白繁背着背篓,拿着扁担,四处逛着,走到府衙,先还了秤,拿回来五十文,给衙役送了两斤的枣。

买了三两的盐,花了四十五文;买了两斤的肥肉,花了二十文;买了半匹布,花了一百文;买了包碎布头,花了六文;买了三个陶罐、一口缸、两只木桶,花了一百一十五文;买了陈旧的糙米二十五斤,花了一百二十文;买了些菜种,花了十文;买了三个木碗、一把菜刀、一把锄头,花了一百零五文。

今天总共入账五百六十,花去五百三十一,剩余二十九文。

傍晚到家,把东西一一归置好,挑了水,洗了水缸,后把水缸的水挑满。

洗了碗和罐子,生火、炼油。没有砧板,就用竹筐反扣在地上,将肥肉切好放入罐子里,小火炼着。

加搭了一个灶火,起火,添柴。罐子放入两把米,淘洗,放水。将一个红薯洗净切块,放入一把枣。

白繁坐在火旁,缝制抹布,等着粥煮软的时间。另一个罐子飘出油的香味,不断的往人的鼻子钻。

屋外不知何时下起了雨,越来越大,没有要停的意思。吃了晚饭,将一双袜子缝制好,油也炼好了。

天朦胧,院里的鸡也不知在忙活什么,倒像是在巡视领地,笼子里的两只兔子还在睡着。

都跟着白繁吃的差不多,不过它们百分百的吃着野菜。

下了场雨,地有些泥泞,好在屋里和茅厕都没有漏雨的迹象。

白繁热了昨晚剩的粥,背着背篓,扛着锄头到地里去了。

在地里挖了个坑,背了框打湿的树叶,倒进去。一上午的时间,翻了块地,撒下了菜种子。

云层很厚,下午可能有雨。现在开始起风了。

挑了嫩的野菜摘了半框。砍了六根竹子,用葛麻藤绑作一捆,扛着回家。

到家,挑了一挑的水,放到院里。

给母鸡和兔子的竹杯换了水,拿了两把新些的野菜喂。

生火,淘米煮红薯枣粥。用刀将竹子劈开,分成相等的细条,再把细条分得更薄,直到把带回来的竹子都分好了。粥也煮好了。

拿湿抹布把粥拎到地上,重新放上一个陶罐,挑了块凝固的油放进去,油化了,放入两把洗好的野菜,盖上盖子,过后撒上盐。

午饭还没吃完,屋外就开始下起小雨。

吃完晚饭,洗手擦干,回屋里,裁布做衣服。打算做两套,也不知道后面雨天多不多,衣服多些,方便换洗。

可能身体的原因,现在还没来来月经,只要不是其他疾病的原因,晚来也没什么不好。

屋檐下,水滴溅起又落下,门外的景物在雨中若隐若现,仿佛天地间只有自己了。

一瞬间,害怕的情绪涌上心间。盯着火,也不知道干着什么;直到母鸡咕咕的走进来,靠进火堆,烤着被打湿的毛。

好吧,母鸡也是孤家寡人,还要在自己的手里讨生活呢。

还有两只兔子在大雨中,跑到院里,把笼子搬到屋檐下。然后再把母鸡赶到屋檐下。

手里的针在布料上来回穿梭,一件茶色的衣服慢慢成型。

如果以后养只猫或只狗那可能会好些,猫和狗一起养,也可以。

在屋檐下,从山上挖几株花养着,看着心情会愉快点吧。

“白繁在家吗,来找你唠嗑。”杨蕊抱着小袋的东西跑进院里。

白繁看着门外的杨蕊姐笑道:“在家,下着雨呢。”

“给你拿来板栗,烤着吃、煮着吃都成。”杨蕊放下怀里的东西。

“在做衣服,手艺可比我和堂姐好多了。对了,你屋檐下养了兔子,最近才养的么。”

“嗯。”白繁把手里的东西放进框里,去厨房拿了洗好的枣、梨和拐枣。

“杨蕊姐,吃东西。玉梅姐呢。”

杨蕊拿了梨咬了口,“溪边捉鱼,穿着蓑衣,她就是闲不住。”

“对了,明天胡春玲出嫁,你去吗。”

白繁疑惑的看着杨蕊:“不认识,杨蕊姐去吗。”

“一起去吧,你去的话,我姐就去,她说的,就中午那段时间。”

“杨蕊姐,准备送什么,我也好参考。”

“几个鸡蛋,或几文钱,或一碗米。”杨蕊觉得这已经很好了。

两人聊着,消磨下午的时光。雨势也渐渐小。

只见穿戴蓑衣的杨玉梅,穿着草鞋,手里领着木桶走了进来。

杨玉梅估计身高有一米六七,可能后面还有的长。杨蕊现在估计一米六五。白繁羡慕的看着,这种身高和身材才是在恰逢乱世生存的最大保障好嘛。

“白繁,给你拿两条鱼来。”杨玉梅感受到了白繁羡慕的目光,以为是羡慕自己捉到了鱼。

“谢谢,玉梅姐。先进来烤火。”白繁接过被草串起来的两条鱼,拿到厨房挂了起来,晚上吃。

接下来的时间里,杨蕊滔滔不绝的说着,白繁时不时应和着,杨玉梅则烤着板栗。

回家的路上,杨玉梅拎着桶,看着堂妹不由道:“阿蕊,你的话怎么这么密,白繁恐怕都烦了。”

杨蕊觉得堂姐变了,以前还说自己这样很好,不用管其他人。现在到是嫌弃自己话密了。

“阿姐,白繁不会的,她都不怕你,怎么会嫌我烦呢。白繁说,明天中午去村里的酒席。”